摘 要:強調以學生為中心,重視學習過程,注重通過豐富的教學活動形式培養學生的多元智能,是多元智能理論與中職德育課教學的契合點。本文從培養中職生的綜合能力出發,提出了在德育課教學中培養發展學生的多元智能的觀點。
關鍵詞:多元智能理論 德育課教學 應用
一、多元智能理論與中職德育課教學目標的一致性
美國哈佛大學認知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教授于1983年在《智力的結構》一書中,針對傳統的智能一元化理論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論。他認為,智能是解決某一問題或制造某種產品的能力,而這一問題或產品在某一特定文化或特點環境中是被認為有價值的。他先后提出了語言智能、邏輯數理智能、視覺/空間智能、身體運動智能、音樂智能、人際交往智能、自知智能、自然觀察智能等多種不同的智能,并倡導教育者在教育的過程中,不僅要注意學生的各種智能,又要關注學生智能的差異性,通過教育者的開發,發揮學生的優勢智能,帶動弱勢智能,全方位促進學生的智能發展。
《教育部關于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課程設置與教學安排的意見》(教職成[2008]6號)明確指出,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的主要任務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職業生涯和職業理想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職業道德和法律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綜合職業能力形成。德育課教學應遵循‘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原則,從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規律和中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的實際需要出發,注重實踐教育、體驗教育、養成教育,做到知識學習與能力培養和行為養成相統一,切實增強針對性、實效性和時代感。”這些體現了生活化的德育課程尊重學生個性差異,關注學生全面發展,有助于學生的“知識學習與能力培養和行為養成”。
多元智能理論與中職德育課教學目標是一致的,都強調以學生為中心,重視學習過程,注重通過豐富的教學活動形式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并且,在當前的中職德育課教學中運用多元智能理論,更有助于提高中職德育課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更有利于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二、多元智能理論在實際教學中的應用
1.創設有利于激發學生興趣與潛能的多元智力環境
在日常教學中,要想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教師就要針對他們的智力個性差異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情景,使他們充滿自信、欣賞自己,認識自己的智力強項,充分展示自己的長處,體驗成功的快樂。同時,在多元互動的開放課堂中學會欣賞別人,試著改變自己的智力弱項,最終追求自己的全面發展。一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二是創設各種活動情境,給學生提供成功的機會,促進其多元智力的發展。
2.設計有利于激發學生各種智力組合的教學方式、學習方式或活動形式
(1)設計和運用適合學生特點的多種教學方式,發掘學生的智力潛能。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自己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根據教材內容、學生的知識水平、智力結構特點,將授受式和發現式等多種教學方法有機結合起來,創造性地開展教學,才能培養學生的多種智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真正做到“為多元智力而教”。
(2)把體驗式學習、探究式學習等多種學習方式引入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
3.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發展學生的多元智力
教學形式的多樣化是發展學生多元智力的前提,特別是一些富有個性的課堂教學設計,更有利于學生多元智力的發展。在德育課教學中,教師要精心選擇每一堂課的教學手段,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智力特點,盡可能多地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積極促進學生多元智力的發展。
(1)發展學生的語言智能。可以采用討論、辯論、演講、朗讀、背誦、舉事例、講故事、時政點評、記日記、寫學習體會、調查報告、小論文等多種形式發展學生的語言智能。比如,每堂課都安排5分鐘左右的“學生論壇”,由男、女各一位同學輪流上臺,作新聞演講并進行點評,其他同學參與補充點評,老師即時總結。這種活動形式為學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才華的舞臺,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性、創造性,充分發展了學生的語言智能。通過新聞點評活動,學生將書本中學到的理論知識和現實生活實際掛鉤,切實提高了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2)發展學生的邏輯數理智能。可以用辯論、歸納推理、演繹推理、定量與計算、知識分類等方法提高學生的辯證思維,發展學生的數理邏輯智能。如教師在講《哲學與人生》中的“矛盾觀點與人生動力”時,首先給學生播放了電視劇《士兵突擊》中有關許三多的一些片斷,然后讓學生針對許三多的形象進行辯論。在辯論的過程中,學生們達成了共識,認為許三多雖然看上去有點傻有點笨,但他腳踏實地,埋頭苦干,純樸憨厚,做出了實實在在的貢獻,也取得了實實在在的進步。教師進而引導學生要堅持兩點論,學會一分為二和全面地看問題。
(3)發展學生的視覺/空間智能。可以采用看電視、看電影、看錄像、投影片、教學掛圖等手段,也可以讓學生自己畫圖、創作漫畫、進行想象等。比如,教師在教學“堅持內外因相結合,促進自身發展”時,就制作了多幅動畫圖片。有雞蛋在孵化器里孵出小雞的動畫圖片,并配上了孵化時的聲音和小雞的叫聲;有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圖片;有把雞蛋“種”到地里并沒有得到小雞的圖片。以此來說明“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發展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
(4)發展學生的身體—運動智能。教師可以用肢體語言回答、教室劇場、操作學習、動作表演等手段。比如,在講《哲學與人生》中的《人生價值和勞動奉獻》時,教師以全國勞動模范李素麗的工作場景為基礎,在教室里設計一個李素麗處理與一位不講理乘客的關系的室內劇。由一位女生扮演李素麗,一位男生扮演在公交車上吐痰的小伙子。小伙子上了車就往干干凈凈的車廂地板上吐了一口痰。李素麗輕聲提醒他不要隨地吐痰。而氣呼呼的小伙子又吐了一口痰。這時,李素麗沒有再說話,走過去,掏出紙把地板上的痰跡擦干凈。在全車人的注視下,小伙子臉紅了,下車時連連道歉:“剛才全是我不對,請大姐原諒。”通過室內劇,讓學生現場感受到李素麗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用自己日復一日的勞動給人們帶來真誠的笑臉、熱情的話語、周到的服務、細致的關懷。“崗位作奉獻,真情為他人”正是李素麗實現人生價值的最好詮釋。進而引導學生從思想深處真正認識到,在實現人生價值的過程中,要特別強調熱愛勞動、承擔責任、勇于奉獻,正確處理好自己和社會、和他人的關系,努力在職業崗位上踏實肯干,做出貢獻。
(5)發展學生的音樂智能。可以采用錄音機、VCD、DVD、學生演唱、學生演奏、多媒體播放音樂、打拍子、韻律操等手段。在《普遍聯系與人際和諧》的教學中,教師讓學生欣賞了一段交響樂《藍色多瑙河》,并啟發學生:高低音符配合得當,委婉流暢,才能構成和諧的旋律。進而引導學生從思想上真正認識到,人際和諧意味著不同個性人們之間互相尊重、包容、和睦相處,互助、互補、互利,團結一致,安定有序,形成合力,共同發展。這樣學生既理解了有關的哲理,又受到了音樂的美的熏陶。利用歌曲引入新課有助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教師在講“發展變化與順境逆境”時,播放歌曲《愛拼才會贏》;講“人生價值的實現”時,讓學生唱歌曲《小白楊》。
(6)發展學生的人際交往智能。可以采用同伴分享、小組學習、合作學習、體驗式學習、探究式學習等方法,鼓勵學生大膽交往,互相關心、互相幫助。
(7)發展學生的自我認識智能。可以讓學生進行1分鐘反省、情感體驗、確立目標、訂每天的學習計劃或活動計劃、寫日記、學生自評等,也可以每月讓學生寫一份學習小結,總結德育課學習的得與失,吸取經驗教訓,促進學生的進步和思想素質、道德覺悟的提高。
(8)發展學生的自然觀察智能。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觀察實物、模型或一些自然現象,引導學生注意觀察身邊的自然界,養成勤于觀察、勤于思考的習慣。比如,教師在講“事物的運動都是有規律的”時,先播放蝴蝶破繭的兩段視頻:一段是蝴蝶自然破繭的過程,另一段是人為剪開繭子幫助蝴蝶出繭的過程。結果是破繭而出的蝴蝶很快就能飛翔了,而另一只蝴蝶的翅膀卻可憐地耷拉在肥胖的身體兩側,怎么也飛不起來。很快,那只蝴蝶就失去了生命。在學生觀察的基礎上,讓學生思考:兩只蝴蝶的命運為什么會不一樣?并逐步引導學生認識到,規律是客觀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它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這樣的教學,既活躍了課堂氣氛,也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也發展了學生的多元智能。
3.充分利用以多媒體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為學生多元智力的發展創設良好的條件
當今的時代是信息的時代,電影、電視、網絡、錄像、DVD、MTV等都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得到廣泛運用。在德育課教學中,充分利用以多媒體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將音樂節奏智力教學、身體運動智力教學、視覺空間智力教學、自我認識智力教學與言語語言智力教學相結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會使課堂教學效果更加優化。如教師在教學“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點”時,可以制作多媒體課件,下載《梁祝》《二泉映月》《漁舟唱晚》和《梅花三弄》四首古代名曲,讓學生仔細感覺不同的樂器演奏出來的不同曲調,感受不同事物的特殊性。這樣的教學,帶領學生進入一個奇妙多彩的境地,不但使學生獲取了知識,還陶冶了情操,給學生以美的享受。既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提高了他們的音樂節奏智力、視覺空間智力、自我認識智力和自然觀察智力等。
(作者單位:河南省交通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