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安溪,不能不說到茶。茶產業是安溪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與茶結緣因茶致富的安溪人十分關注茶葉的生產和發展。
本土資源孕育著學校發展的優勢和機遇。1999年以來,安溪縣沼濤實驗小學依據家鄉特色,挖掘地方資源,創造性地開展了茶文化教育活動,把最具安溪特色的茶文化引入校園,形成了學校辦學的一大特色,并結出豐碩的成果。在福建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教學研究優秀成果評選活動中,安溪縣沼濤實驗小學的“茶文化教育活動的研究與實踐”榮獲特等獎。
一、茶文化教育活動研究與實踐的策略和方法
1.茶文化教育在課程開發中成形。
依據家鄉特色,挖掘茶鄉資源,編寫茶文化教育的教材是開展茶文化教育的首要任務。安溪縣沼濤實驗小學在組織師生到縣圖書館、茶果局、茶科所、茶都、茶廠、茶農戶參觀訪問,上網搜集有關茶葉的資料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茶知識,然后對積累的素材進行提煉加工,編寫了校本教材《安溪的茶》。《安溪的茶》有14個章節,從“茶歷史、茶知識、茶文化、茶經濟”4個方面,比較全面、系統地介紹安溪茶以及安溪以“茶”為載體的集各種行業為一體的現代安溪茶業經濟發展狀況,并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征,適當安排一些實踐活動。同時對安溪人的品飲技藝和茶歌、茶謠、茶舞、茶戲、茶畫、茶藝等璀璨的民間茶文化進行挖掘、整理,提煉出別具一格的“少兒茶藝”。
2.茶文化教育在系列活動中展開。
為了確保茶文化教育活動的順利開展,學校建置了茶葉初制加工室、少兒茶藝室,培植了茶樹標本,編寫了茶文化教育素材《安溪的茶》,為茶文化教育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有了教材,安溪縣沼濤實驗小學確定從三年級起每周開設一節茶課。通過茶課,讓學生系統地學習茶知識;通過茶課,讓學生走出校門,參加種茶、采茶、制茶、揀茶、包茶等社會實踐活動;通過茶課,讓學生唱茶歌、跳茶舞、吟茶詩、演茶藝、弘揚茶文化。
3.茶文化教育在課題研究中深化。
為了進一步深化茶文化教育的研究,安溪縣沼濤實驗小學把茶文化教育申報為省級立項課題,課題的名稱是“茶文化教育活動的研究與實踐”,研究的重點是如何通過茶文化教育活動的開展,實施素質教育,增強德育工作的實效,形成學校的辦學特色。
同時,學校又把茶文化教育與體驗教育、藝術教育、科技教育、環保教育等有機整合,形成了一系列實驗子課題。根據學科的特點,分別制訂了茶事體驗、科技與茶、藝術與茶等實踐活動方案。在體驗教育活動中,以學校茶葉初制加工室為實踐基地,以茶葉大觀園為勞動基地,以茶科所為科研基地,以學校茶藝室為演藝基地,引領學生參加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使學生在實踐中得到鍛煉,在鍛煉中獲得體驗。在科技教育活動中,結合研究性學習,開展茶葉科學種植方法、空調制茶、茶葉農殘調查等學習實踐活動。在藝術教育活動中,注重提升茶文化教育活動的品位和內涵。學校每年舉行一次茶歌、茶舞、茶戲、茶藝的表演比賽,舉行一次茶文、茶畫、茶詩、茶報(手抄報)優秀作品的展評活動。
4.茶文化教育在與其他學科整合中拓展。
一方面,學校通過公開課、研討課、優質課、示范課、優秀教學設計評選等形式,加強對《安溪的茶》課堂教學的研究。另一方面,在其他學科的教學中拓展茶文化教育。如,語文課拓展活動有吟茶詩、做茶文、寫茶聯、讀茶諺、唱茶謠等;數學課讓學生對所收集的有關茶葉經濟活動中的數據進行統計、運算;科學課讓學生對茶樹生長的自然要素進行分析;品社課讓學生學習以茶待客的禮儀,了解茶與生活、工業、農業、商業等的關系;美術課讓學生設計茶葉商標,繪畫茶事活動;少先隊開展《請到茶鄉安溪來》《茶葉知識知多少》等主題活動。通過這些活動,把茶文化教育系列活動滲透到各科教學中,拓展以茶為載體的素質教育的空間。
5.茶文化教育在成果應用推廣中提升。
2005年5月,安溪縣沼濤實驗小學的“茶文化教育活動的研究與實踐”課題,順利通過了省普教室的結題驗收。結題不等于結束,而是新一輪更深入的研究。學校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進行一項課題研究,其成果是值得充分珍惜、挖掘、利用的。課題結題后,安溪縣沼濤實驗小學切實做好后繼研究的幾項工作:1.將茶文化教育系列活動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好載體,繼續開展茶文化教育活動的研究與實踐;2.將“純、雅、禮、和”的茶道精神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部分,大力弘揚茶道精神;3.將茶文化教育研究與實踐的基本方法應用到其他學科的實驗研究,提升學校的教育科研水平;4.將《安溪的茶》校本教材開發的基本做法進行整理提升,總結校本課程開發的基本流程,為安溪縣沼濤實驗小學校本課程的系統開發提供范例;5.將校本課程教材《安溪的茶》在全縣推廣應用。
二、茶文化教育活動研究與實踐的特色與創新
所謂辦學特色,其核心即是創新。學校對環境現狀、學校需要與能力進行分析,特別是對教育發展趨勢和校內外服務對象的需求作出判斷,富有創意地把茶文化教育活動的研究與實踐引入校園,開發特色的教材,形成特色的課程,突出了一個“新”字。有了“新”才有了“特”。茶文化教育的“特”表現在以茶為載體開展系列活動,使茶文化教育活動在素質教育、體驗教育、道德教育等方面發揮特殊的作用,表現在把茶文化教育活動作為課題開展研究,成為校本課程的特色、學校辦學的特色、課題研究的特色。
1.為實施素質教育開辟新途徑。
開展茶文化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是推進素質教育的具體體現。長期的應試教育,導致一些學校教育走向形式化、教條化,脫離實際,脫離生產勞動,脫離社會需要。應試教育把學生封閉在教室里,整天“背書”應付考試,學生沒有時間和機會去參加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因而導致的后果是,少數能升學的學生只有書本知識,而缺乏動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尤其缺乏正確的勞動觀念、良好的勞動習慣和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意識;多數升不了學的學生不具備參加當地經濟建設的勞動技能,尤其不具備普通勞動者的思想準備和實際本領。
作為一所名校,我們把眼光放在茶鄉這塊熱土上,開展茶文化教育活動的研究與實踐,體現教育為當地經濟建設服務,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并取得豐碩的成果。2007年1月《中國教師報》的記者專程到安溪縣沼濤實驗小學采訪,并以《系列化的茶文化教育展示了綠色的素質教育之夢》為題,以整個專版介紹了安溪縣沼濤實驗小學以茶為載體實施素質教育的成效,產生了較大的反響。
2.為安溪縣茶文化的傳承開創新時代。
2005年,課題結題后,安溪縣沼濤實驗小學校本教材《安溪的茶》被縣教育局指定為全縣小學地方課程教材,在304所小學推廣使用。此舉受到了縣委、縣政府的贊賞,被譽為“安溪茶文化千百年來傳承方式的一次劃時代的革命”。為了推廣學校的茶文化研究成果,2008年安溪縣委、縣政府撥出專款30萬元,修訂出版《安溪的茶》,更名為《安溪茶葉》?!栋蚕枞~》分為一、二冊,一冊供全縣304所小學高年級學生使用,二冊供全縣48所初中校學生使用。安溪縣沼濤實驗小學茶文化教育成果在全縣中小學推廣使用,變革了茶知識在生產勞動中傳承、茶文化在民間活動中傳承的傳統做法,實現了傳承方式課堂化、對象年輕化、內容系統化,開創了安溪縣茶文化傳承方式的新時代。
3.為體驗教育的開展創設新渠道。
在茶文化教育活動中,我們經過實踐摸索,構建了“尋找一個崗位→扮演一個角色→獲得一種感受→明白一個道理→養成一種品質→學會一種本領”的體驗教育模式,為開展體驗教育開辟了一個嶄新的渠道,對引導體驗教育活動的開展起到示范作用。茶文化教育活動,讓學生一次次地參加社會實踐。對學生來說,這種教育是有效的,體驗是深刻的。學生仿寫的茶詩“鋤茶日當午,汗滴茶下土,誰知杯中茶,葉葉皆辛苦”,生動地體現了他們受到的教育有多么深刻。學生在親身體驗中受益匪淺,正如學生在體驗日記中寫到的“茶,大自然賦予人類的特殊飲品,給人予物質的享受,更給人予精神的追求,喚醒人們保護大自然的意識”,“茶葉是家鄉人民生命的一部分,我們是茶的兒女,茶的子孫,我為自己是一個茶鄉人感到無比的驕傲和自豪”。
2002年1月,在北京展覽館里,來自全國13個少先隊體驗教育優秀課題組的小朋友,興高采烈地競相亮出自己的風采,展示體驗教育的成果。作為福建省430多萬少先隊員的代表——安溪縣沼濤實驗小學的“茶都小博士”課題組成員,以精彩的匯報展示博得了全場觀眾一陣又一陣熱烈掌聲。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許嘉璐,興致勃勃地觀摩了整個展示活動后,夸贊說:“茶都小博士,真棒!”這個課題組獲得全國少先隊體驗教育活動課題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2010年2月27日,安溪縣沼濤實驗小學的少兒茶藝在泉州閩臺博物館展廳表演,全國政協副主席林文漪觀摩了少兒茶藝表演,并與茶藝隊員合影留念。
4.為增強德育實效構建新模式。
茶文化教育是一種新穎有效的教育形式。通過讓學生搜集、學習、了解悠久的茶業發展史,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現代茶鄉經濟的形成和發展帶給茶鄉人民繁榮幸福的事實,激發了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感情。通過讓學生參與種茶、采茶、制茶、揀茶等生產勞動,體驗茶農創造財富的艱辛,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增強身體素質。通過讓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獲得生活的體驗和人生經驗的積累,讓學生懂得在實踐中學習知識,掌握本領。通過培育茶樹標本,參觀生態茶園、有機茶園,讓學生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增強環保意識。通過學習敬茶待客的禮儀,對學生進行傳統美德教育。通過茶歌、茶舞、茶戲、茶藝的表演,展示少年兒童的真、善、美,給學生以德的熏陶、智的啟迪、美的享受。通過傳統茶產業與現代茶產業質量與價格的比較,讓學生從小樹立起“質量就是效益”的意識。通過全方位茶葉貿易的宣傳與現代茶葉貿易市場的參觀,讓學生幼小的心靈初步領略市場經濟風采,初步感悟市場經濟的概念。學生從問茶→學茶→知茶→會茶到愛茶→愛茶農→愛茶鄉→愛祖國,這無疑是一種質的飛躍。
在安溪縣沼濤實驗小學,茶文化教育已成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的新舉措。2008年5月《福建日報》記者到安溪縣沼濤實驗小學采訪,并以《茗香飄自校園來》為題,在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設創新案例欄目,專題介紹安溪縣沼濤實驗小學的茶文化教育案例。安溪縣沼濤實驗小學的《以茶為媒——寓德育于茶文化活動之中》一文,榮獲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創新案例二等獎。2012年3月,在安溪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會上,安溪縣沼濤實驗小學作了《創造性地開展德育工作,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專題經驗介紹??h委常委、宣傳部長、教工委書記劉錦川聽了介紹后,對安溪縣沼濤實驗小學的做法給予充分的肯定。他說:“沼濤實小的領導、教師很敬業、很專業、很用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一些做法很樸實、很管用,值得在全縣推廣。”茶文化教育活動在全縣推廣,必將促進安溪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再上新臺階。
5.為創辦特色學校開拓新思路。
挖掘地方特色資源→形成特色課程→組織有特色的活動→參加有特色的實踐→形成有特色的校園文化是創辦特色學校的新思路。
學校開展的涉茶研究,把最具安溪特色的茶文化引入學校,使校園充滿濃厚的茶文化氛圍,“安溪人待客茶當酒……”“敬你三杯鐵觀音……”等歌曲常繞校園;以茶思源,以茶待客,以茶聯誼,以茶健身,以茶演藝,以茶入畫,以茶興文,以茶會友,以茶學禮在校園里隨處可見。少兒茶藝表演活動,從展示茶具到品啜香茗等茶藝表演流程,每一個動作都那么彬彬有禮、款款有序,那么和諧自然、流暢優美。她不單純停留在表演層面,追求的更是融自身修養與茶的精華為一體,集自然、文化為一身,詩文、歌舞薈萃,純、雅、禮、和相互交融的茶道精神理念。純、雅、禮、和的茶道精神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之中,成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使學校的辦學特色更加鮮明。涉茶教育與科技教育、體驗教育、藝術教育的整合,使涉茶教育這一辦學特色更加突出。學校在接受省示范校、文明學校、素質教育工作先進校檢評時,涉茶教育成為安溪縣沼濤實驗小學最鮮明的辦學特色。在安溪縣創建福建省文明縣城活動中,安溪縣沼濤實驗小學的涉茶教育、早會教育被確定為縣德育工作的特色,得到檢查組的肯定和贊許。安溪縣沼濤實驗小學編演的《少兒茶藝》在第三屆全國校園春節聯歡晚會優秀節目評選中榮獲二等獎。在第四屆全國校園春節聯歡會優秀節目評選中,以茶為載體的大型歌舞《采一片新綠送給你》榮獲全國春節聯歡晚會優秀節目一等獎。中央電視臺一套、三套、四套和省、市媒體,先后報道了安溪縣沼濤實驗小學以茶為媒,實施素質教育活動的成效。
(作者系福建省安溪縣沼濤實驗小學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