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學內容】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三組第11課《秋天的雨》。
【教學目標】
1. 隨文認讀生字,學寫生字“扇”和“爽”。
2. 多層次讀課文,感受秋天的美好,讀出對秋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嘗試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 讀懂課文內容,激發對秋天的熱愛、贊美之情。在品詞析句中感受作者表達的秘妙,并嘗試仿寫片段。
【教學重難點】
1. 品味課文生動的描寫,體會秋天的美好,感受課文的語言美。
2. 感受作者表達秘妙,讀寫結合,多種形式練習仿說、仿寫。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一、童詩導入
1. 賞讀兒童詩《小雨滴》。
2. 小雨滴可愛,秋天的雨更加神奇,讓我們一起走進今天的課文——《秋天的雨》。(板書課題、讀題、正音)
【設計意圖:“孩童是天生的詩人”。童詩是孩子們喜聞樂見的文本,借助和課文內容相關聯的童詩導入新課,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拓展孩子閱讀面的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了學習的氛圍。】
二、初讀感知
1.讀通課文:借助拼音,選擇自己習慣的方式自由輕聲讀課文,要求把字音讀準,把句子讀通順,遇到難懂的詞語多讀幾遍。
2. 檢查自讀效果:同桌互讀,指名逐段朗讀課文,隨機正音、讀詞。
3. 理清脈絡:再次快速瀏覽全文后,通過在課題前加字,讓學生討論理出脈絡,教師相機板書。
【設計意圖:巧妙地運用“為課題添加一個字”的形式,鍛煉學生的概括能力,梳理文章脈絡。這樣的設計雖然看似比教師直接給出參考答案用了更多的時間,但是在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師生之間通過對話、互動,互相啟發,更加逼近了教學的本質——以生為本,以學為主。】
三、聆聽秋雨
1. 師范讀,聽秋雨:師配樂范讀課文第一自然段,學生閉眼想象、感受秋雨的美。
2. 生美讀,品秋雨:秋雨的特點用一個字概括(輕)。
板書:輕
引導學生抓住“溫柔”、兩個“輕輕的”、“趁你沒留意”等詞語先品味,感受秋雨的輕盈和溫情后,再讀出美來。
3. 再讀課題:不但要讀準字音,還能讀出輕柔之意味。
【設計意圖:《秋天的雨》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意境美、語言美、結構美,這樣的文本切不可解讀得支離破碎。通過設計多種方式的讀,給足學生親近文本的時間,讓學生在充分讀書的過程中感受秋雨的滋味,感受到了作品的表達之美。】
四、品味色彩
1. 自讀交流。
秋天的雨是一把神奇的鑰匙,為我們打開了秋天的大門,自由讀第二自然段欣賞秋雨中的美景。
四人小組分享看到的美景,全班匯報,教師相機簡筆板畫,板書“美”。
看板畫,用段落中的一個詞來形容這美景——(生:五彩繽紛)
作者又是怎么寫出這五彩繽紛的秋天雨景呢?請同學們回到段落中,先畫下喜歡的句子,再美美地讀一讀。
2. 品味句式(1、2兩句)。
(1)先默讀,再說說這樣寫的好處(用上了比喻、反復等手法)。
(2)學寫生字:指導“扇、爽”的讀音和書寫。
扇 ①讀準字音(shān動詞“扇風”“扇動”
shàn名詞“扇子”“風扇”)
②關注字形 借助口訣幫助識記“小羽毛飛呀飛,找個地方來安家”,并提示左上半包圍結構的書寫要點。(被包圍部分的上部要寫得緊且稍向右,穩住重心)
爽 ①讀準字音(shuǎng)翹舌后鼻音。
②關注字形 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回憶初秋的炎熱,在教師的引導下,給字配上圖畫,幫助識記——
(圖畫參考口訣:四把“小扇子”,一起來扇風,真是好涼爽!)
學生在生字表中書寫生字,教師巡視批改、提點,展示學生作品,生生互動點評。
【設計意圖:根據學生思維特點,引入口訣和圖畫幫助學生識記生字,更好地將識字教學的科學性、實用性和趣味性融為一體,讓學生學得扎實而快樂。】
(3)美讀1、2兩句。
(4)仿寫句子:“秋天的雨把____________色給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
教師口頭示范后,學生自由仿寫。
【設計意圖:在引領學生品味文章優美語句之后,教師有意識地帶領學生發現文章的新句式,巧妙地設計練筆的環節。這樣的讀寫結合練習,是在學生充分品讀課文的基礎上展開的,是在教師提供例句示范的基礎上展開的,一來降低了學習的難度,二來做到了文意兼得,讓學生不但讀懂了課文,還學會了表達。】
3. 角色對話(3、4兩句)。
(1)關注修辭(比喻、擬人)。
(2)角色扮演;課堂就是果園,樹上的果子們你擠我碰,會說什么呀?提示學生帶上情感說話(生:果子豐收啦!/我們成熟啦,快來嘗嘗味道吧!……)
帶上動作讀課文“橙紅色是給……去摘呢!”
【設計意圖:語文課堂應該追求文字流動美麗和情感波動歡樂的相得益彰。教師憑借優美的語言渲染,創設了“課堂就是果園”的情境,讓孩子們置身于生動的情境之中,在有趣的角色扮演中,讀出語言文字背后的動態美。】
4. 關注表達(5、6兩句)。
(1)通過反復的讀,引導學生發現、品味本句中顏色詞的三種表達方式:①顏色+顏色,如“紫紅”;②程度+顏色,如“淡黃”;③事物+顏色,如“雪白”。
(2)學生自由仿說:①顏色+顏色,如“灰白”“墨綠”……②程度+顏色,如“深紫”“淺藍”……③事物+顏色,如“火紅”“橙黃”……
(3)體會省略號的用法。
(4)朗讀后小結:這就是——“五彩繽紛”,再通過引導學生說近義詞進一步理解詞語的含義。
【設計意圖:“積累是構建語文之塔的金磚。”沒有字、詞、句的日積月累,就不會有段與篇的優美表達,更不會有學生深厚的語文功底。看似簡單的色彩詞語里蘊含著豐富的漢語知識。教師悉心引導學生發現、品味,自由仿說,在運用的過程中豐富詞語,積累詞語。】
5.體會句子秘妙:聽課文錄音,錄音中故意把每一句的開頭都讀成,“它把( )色給了( )樹”,待學生發現后引導學生發現作者句子的表達形式之不同:
1、2兩句 “它把( )色給了( )樹”;
3、4兩句 “( )色是給( )的”;
5、6兩句 “( )得到的顏色”。
【設計意圖:機械重復句式是學生日常表達中的通病。教者巧設錯例,引導學生通過比較,發現作者表達的秘妙:同樣是寫把一種顏色給予某一種植物,但句式富有變化,不機械重復,顯得有靈動的生氣,讀起也朗朗上口。這樣的教學設計針對了學生日常習作中的實際問題,扎實有效。】
6. 嘗試背誦:借助板畫讓學生邊看圖邊嘗試背誦課文。
四、積蓄期待
再讀童詩《小雨滴》。
秋雨的美不但能用耳朵聽到,用眼睛看到,還能怎樣感受到呢?我們下一節課再繼續學習。
(作者單位:福建省福州教育學院附屬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