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容】蘇教版五年上冊第三組第9課《推敲》。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講講這個故事。
2.學會8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了解故事內容,理解“推敲”的含義。學習賈島認真嚴肅的創作態度和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
【教學重難點】
體會課后帶點詞語的表達效果。理解“推敲”的含義,感受賈島認真嚴肅的創作態度和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揭示課題,質疑問難
1.同學們還記得已學過的《尋隱者不遇》這首詩嗎?誰來背一背。這首寓問于答、平白如話的詩是誰寫的?(賈島)讓學生談自己所知道的賈島,師補充:賈島是唐朝著名詩人,早年因家境貧寒,出家當了和尚,后因韓愈很賞識他的詩才,所以還俗。他的作詩態度非常認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稱為“苦吟詩人”。
2.我們一起學習一篇與詩人賈島有關的課文,(板書課題)齊讀課題。“敲”是生字,“敲”的讀音要響亮,(生讀)觀察“敲”字結構,“敲”字書寫時你想提醒同學們注意什么?(左右等寬,右邊像“支”字,但橫只在豎的右邊)師強調寫字姿勢,生描紅、臨寫“敲”字。
3.看到課題你們有什么疑問呢?引導學生圍繞課題質疑(推敲是什么意思?誰推敲?為什么推敲?推敲的結果怎樣了?)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回憶舊知,遷移新課內容,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分散識字寫字教學,能夠消除高年級學生對識字的厭倦心理。引導學生對課題質疑,激發了學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二、自主讀書,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1.自由輕聲讀課文,讀準生字讀音,讀通讀順課文。
2.借助工具書,聯系上下文,想想生字詞的意思。
3.檢查自讀情況:
(1)抽讀生字卡片,解決字音難點。如,“尚、睡、闖、斟、酌、恕、簇、韓、莽”等。
(2)難寫字“睡”“街”的書寫指導。師范寫,生描紅、臨寫,同桌相互評價。
(3)注意長句子的停頓,如:“行人、車輛/都紛紛避讓,賈島/騎在毛驢上/比比劃劃,竟然闖進了/儀仗隊中。”“賈島/就把自己寫詩的事/告訴了韓愈。”
4.默讀全文,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了解故事的脈絡層次。
【設計意圖:解決生字讀音,掃清字音障礙,提示長句子的停頓,為讀通讀順課文奠定基礎;解決難寫的字,體現寫字教學常抓不懈;
了解故事內容及脈絡層次,既能檢測學生的自讀效果,幫助學生把握主要內容,又能讓學生理清文章的表達順序。】
三、深入感悟,讀中品味,體會表達
板塊一:品讀關鍵詞語,體會表達效果
1.學生輕聲自由讀第二自然段,結合課文第二幅插圖,說說讀懂了什么?交流匯報后,師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品讀。
(1)從“郊外”“拜訪”“找了好久”“才摸到”等詞語中,體會賈島與李凝是非常好的朋友,友誼非同一般。
辨析“拜訪”與“訪問”。讀“拜訪”所在的句子,再把“拜訪”換成“訪問”放到句中讀一讀,看看有什么不同。(通過比較,感受賈島對朋友充滿敬意,從中體會作者用詞的恰當與準確。)
(2)抓住“夜深人靜”“月光皎潔”等詞語,結合插圖,感悟夜色的幽靜、美麗,這也是促使詩人觸景生情,留下《題李凝幽居》一詩的緣由。(師出示此詩,生讀)
2.文中作者用詞準確的例子還很多,可以通過“找一找,畫一畫,換一換,想一想,說一說”的方法,體會作者的用詞之妙。如,“即興”不能換成“即時”,因為這首詩是賈島觸景生情,有感而作,并非無意而寫,“即興”寫出了當時賈島的心情。還有“妥帖”和“恰當”,“寧靜”與“安靜”在句中它們能調換嗎?同桌可討論討論。
3.小結。(板書:深夜訪友 留詩相贈)
【設計意圖:關注語言訓練,抓住文中關鍵詞語,教給讀書方法,通過形式多樣的品讀、感悟,體會詞語的表達效果。】
板塊二:研讀重點語句,加深理解體驗
1.默讀課文第三、四自然段,結合課文第一幅插圖,用筆畫出賈島怎么做的語句并讀一讀。重點研讀下面兩句:
(1)賈島騎著毛驢,一邊吟哦,一邊做著敲門、推門的動作,不知不覺進了長安城。
(2)賈島騎在毛驢上比比劃劃,竟然闖進了儀仗隊中。
討論:“吟哦”是什么意思?賈島“吟哦”什么?他又做了什么?
結合插圖,在讀書的基礎上,讓學生上臺表演賈島一邊誦讀詩文,一邊反復做敲門、推門的動作。
指導朗讀這兩句話,讀出賈島此時如癡如醉的神情。
2.小結。(板書:不夠妥帖 反復推敲 闖進儀仗隊)
【設計意圖:利用插圖這一重要教學資源,讓學生在讀、演、做的過程中,加深對重點語句的理解和體驗,促進學生自主讀書能力的培養。】
板塊三:精讀重要段落,斟酌“推敲”理由
1.默讀第七、八自然段并想一想,賈島闖進儀仗隊,請求韓愈寬恕(板書:請求寬恕)后,他們之間發生了怎樣的故事?
抓住“韓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詩人,便很有興致地思索起來。”一句提問:韓愈為什么很有興致地思索起來?他思索的結果怎樣?引導學生在思考、回答中感悟韓愈是個大詩人,他認為用“敲”更好些,并說出兩條理由。尤其是第二條理由“用‘敲’字更能襯托月夜的寧靜,讀起來也響亮些”。為什么這樣說呢?讓學生小組合作討論,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歸納:“推”和“敲”都讀第一聲,為什么讀“敲”更響亮些?因為古人很講究字韻,“推”的韻母是“ui”,“敲”的韻母是“ao”,后者讀起來要響亮些。月夜的“寧靜”是無聲的,而“敲”字讀得響亮,是用有聲襯托無聲,叫反襯,更顯出環境的安靜。韓愈的回答有理有據,使賈島佩服而“連連點頭”。
推敲本來是表示推和敲兩個動作,正因為這個故事,推敲合起來表示什么意思?(斟酌)
朗讀第七、八自然段,感受賈島認真嚴肅的創作態度和鍥而不舍的精神。
2.小結。(板書:韓愈表態 賈島點頭)
【設計意圖:關注能力培養,圍繞重要段落,緊扣教學目標,引導合作探究。既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又體現閱讀教學“得意得言”雙肩挑的功能。】
四、熟讀內化,憑借板書,講好故事
1.熟讀全文。
2.對照板書,分段講故事。
3.連段成篇講故事。
五、布置作業,拓展閱讀,豐富積累
1.鋼筆描紅并臨寫“尚、驢、妥、闖、貌”等生字。
2.課外閱讀像賈島、韓愈那樣做學問態度認真,文學作品追求完美的古今中外詩人、作家的有關故事。
3.收集、背誦賈島、韓愈的詩各一兩首,品味他們用詞造句的“推敲”之道。
【設計意圖:落實課后練習,拓展課外閱讀,豐富知識積累,培養學生做事認真嚴肅的態度,做學習的主人。】
(作者單位:福建省寧德市蕉城區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