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版課標強調在課堂中注重聽說讀寫之間的有機聯系,加強教學內容的整合,統籌安排教學活動。在教學實踐中,如何整體把握每一堂課中拼音、識字、寫字、閱讀、口語交際等的目標要求,在教學中做到穩步推進、步步扎實,切實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益呢?下面以《畫》課堂教學片段為例來探討這一話題。
【片段】游戲導入,讀句認字
1. 師:孩子們,我們先來做個有趣的游戲,我給大家看一些字,十秒鐘內看誰記得多。
出示《畫》中四行詩句打散的字。
十秒鐘后,指名回答:“你記住了哪幾個字?”
生回答,有的說三五個字,有的說七八個字。
2. 師:老師再請大家看另一張圖,還是十秒鐘,看看這回你記住了幾個字。
出示詩歌《畫》:
指名回答,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能把整首詩記下來。
3. 同時出示兩圖。
師:發現了什么?
生:第一圖就是這首詩中的字打亂的。兩圖的字完全一樣。
師:一樣的內容,為什么后面的馬上就記住了?
小結:不要單個地學字,要學會把字讀成詞,把詞讀成句,還要學得有條理有順序,這樣就會很快地學到許多知識。
【賞析:把課文內容巧妙地融入聯想記憶心理游戲中,一方面是對課文的再熟悉,另一方面,意在引導學生感悟學習語文的規律。好的教育形式本身就是一個生動豐富的學習情境,就是一個吸引學生主動學習的“磁場”。學生在兩次游戲對比中清晰感受到連詞成句的好處。這樣的感悟對學生后續學習字詞極有啟發。基礎教育不只要學生學知識,更是要把得出結論的過程作為演練場所,去解決復雜多變的新問題。】
【片段】多形式讀,訓練語感
多形式讀詩:
一指讀(正音)。
二分男女讀:指導讀五絕詩句的技巧——注意每讀兩個字稍微停一下。
三師生賽讀:思考哪兩行要讀得輕一點,融入對詩句內容的初步感悟。
四小組比賽讀:要求讀出詩人愉快欣賞的感情。
五齊讀。
【賞析:連續五次的朗讀加指導,讓學生們把詩讀得通順流利,為下面的加深理解作了鋪墊。因為“讓每一個孩子讀通課文,是閱讀教學的底線”。教學中以師述生接的形式,適當描述,畫龍點睛,是對熟讀之后的一種引導、提高。】
【片段】師生對話,接讀詩句
師:來個比賽,看誰最厲害,能馬上猜出老師現在說的是哪行詩句。
師:遠遠看過去那座山是青蔥碧綠,是那樣美——
生齊:遠看山有色。
師:走近一看,溪水從山上緩緩流下,卻聽不到一點流水的聲音——
生齊:近聽水無聲。
師:春天已經過去了,別處的花兒早謝了,可是這里的花兒仍舊開放著——
生齊:春去花還在。
師:小鳥在樹上站著,有人走到它的身旁,它也不驚慌、不害怕——
生齊:人來鳥不驚。
師:孩子們接得真好。現在你們讀一行詩句,我來接說意思,看看我們誰說得更好。
生讀詩句,師接說詩意。
【賞析:學習“語文”,就是為了“習得”語言。首先得多讀多背,課文中的語言才能“內化”為自己的語言。本環節運用了引讀的方式,把朗讀指導與理解詩意有機地結合起來,形式活潑,學生興趣盎然。】
【片段】聽記訓練,描述圖意
出示《畫》圖,指導在聽記訓練中描述圖意。
師(指圖):這篇課文按順序寫了山、水、花、鳥。觀察要像這樣按順序,從遠到近,把圖上的內容說清楚。
師:現在我們來比比誰記得最牢。老師說一遍,你認真聽,然后你把自己當作老師也這樣說一說。
師指圖描述,生聽記:遠處是一座綠色的山,近處的溪水從山上流下來。春天過去了,花兒開得非常漂亮,小鳥在樹上歡快地歌唱,有人來了也不怕。
師:每個小朋友先這樣自己說一說,再說給同桌聽。
生自由看圖說話,然后同桌互說。
師:說話要按照一定的順序,像這樣從遠到近,就能把意思說清楚。
【賞析:技能的掌握離不開模仿和在此基礎上的進一步訓練和遷移。本環節通過聽記并描述圖意,看圖互說,溝通聽說讀寫,從老師的示范到學生的模仿、訓練和遷移,有效地引領學生進行扎扎實實的聽力訓練與口頭表達訓練。】
【片段】巧揭謎底,趣讀古詩
師:孩子們,這四行詩其實是一個謎語。齊讀全詩,猜猜謎底是什么呢?
生齊讀后回答:謎底是畫!
師:對,孩子們,這是一幅中國畫。中國畫主要畫山水花鳥,就像這幅畫中所展示的。
師邊畫簡筆畫邊敘述:因為是畫,所以跟生活中真正的景色不太一樣。
課件出示山水花鳥實景。
師描述:遠遠看過去山迷迷茫茫一片,看不清顏色,所以——
生齊接:遠看山無色。
師:聽,水聲嘩嘩,水聲轟轟,水聲隆隆,那是瀑布從山上奔流而下的聲音——
生:近聽水有聲。
師:百花齊放的春天過去了,美麗的花兒都謝了——
生:春去花已謝。
師:輕輕靠近,那枝頭上的小鳥受了驚嚇,撲撲地飛走了——
生:人來鳥驚飛。
古詩趣讀。
出示兩詩對比,同桌互相輪讀。
【賞析:這里的簡筆畫,一是引發了學生的興趣,調動全體學生參與到師生接話的活動中來;二是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理解了詩的意思。而出示改寫前后的詩句,進行對比,極大地調動了學生朗讀的積極性,在趣讀中,展開想象,獲得獨特的情感體驗,感受到語言的優美。】
【片段】指導寫字,及時反饋
出示本課生字詞,多形式拼讀。指導寫字。
1. 出示“人、火、文、六”。
師:觀察一下,這幾個字都有什么筆畫。
生:撇和捺。
師:寫字時要注意先撇后捺。“六”字的最后一筆要注意,是點。
2. 范寫。
生齊書空四個字。
3. 指名四生上臺分別寫四個字,評講。
4. 猜字游戲。
師:好,我們來玩一個猜字游戲。同桌兩人,一人在另一人背上用指頭分別寫這四個字,被寫的猜猜同桌寫的是哪個字。完了再互換做。
5. 生寫生字。
【賞析:本環節重在指導“先撇后捺”,通過引導觀察,讓學生自己發現規律,再示范書空,讓每個學生都有實踐的機會。指名上臺分別寫四個生字,意在檢查教學效果,及時訂正。在猜字游戲中鞏固四個生字。這樣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參與性,最大限度地讓每個學生動腦,動口,動手。】
(作者單位:福建省惠安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