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輪課改繼續領跑的時候,我們通過對語文課堂教學的觀察和師生活動的評判,直至學生個性養成的分析,發現許多課堂教學中存在越位、錯位、缺位現象,嚴重地阻礙著學生的健康和諧成長,很值得教育有識之士關注。
越位
越位,足球場上的一種游戲規則。在足球比賽中,攻方球員的活動范圍是受到一定位置限制的,如果超出了這些限制,則會被裁判判罰犯規,從而被剝奪攻擊權利。遺憾的是,神圣的課堂永遠缺少“裁判”,教師似乎也忽略了“對牛彈琴”的理解,只置自己于“自我”的課堂情境,一路“高歌猛進”,惟妙惟肖地演繹著課堂的“獨角戲”,時而引用遠離學生生活的資料,時而例舉超越學生現實知識水平的旁證,時而……學生聽得呆呆然,且又不得不為尊重教師做笑容可掬狀。究其原因,教師教學越位也。一是越學生生活之位。教師苦心推出的學習輔助資料遠離學生生活,學生茫然不能接受。二是越學生知識之位。學生的知識還未達到一定的基礎水平,教師卻超前地教學了這些知識,學生已有知識和新知識不能連貫銜接,當然會惶然而不知所措。三是越教材之位。教材的編排有其系統性,學生的每一個學習時段,都是安排有益于學生身心健康和諧發展的知識內容。如果教師不能明了地掌握教材的編排特點,而隨心所欲地展開教學,只能是給學生帶來迷惑。這,不能不說是課改課堂的悲哀了。
假如,教師能去除浮躁心理,胸藏課程標準的要求內容,面對學生生活實際和原有知識水平,憑借教材,研究教材,和學生走到一起,實實在在地遵循學習之路,引領學生去探索知識,又有何不能讓學生豐富情感,成就個體價值觀呢?又有何越位現象產生呢?
錯位
醫學上,由于外傷或關節內部發生病變,構成關節的骨頭脫離正常的位置,叫脫位。在民間,俗稱錯位。課堂教學上,也常常出現錯位的現象。是應該讓學生自主地去探索發現知識的時候,教師為節省教學時間,早已抖開“包袱”了;是應該讓學生合作探究,突破課文知識重點、難點,解開知識疑團的時候,教師“估摸”學生沒有這個能力,早已講開了;是應該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思考解決問題的時候,教師擔心思維處于“十字路口”的學生會走錯知識之路,早已提供“捷徑”了;是應該讓學生自己去感悟語言、滋潤情感、養成個性的時候,教師拿出文章中或興奮或哀傷之類的調子,美其名曰不讓學生走“彎路”,引領學生直達“終點”了。
如果,教師有“人類靈魂工程師”的信仰,那么,就應該立足于自己“求知”的經驗,深入正處于探索知識的學生“靈魂”,當學生的學習遇到困難之時,輕輕撥一下能觸動他們心靈,啟發他們對所學知識豁然開朗的“琴弦”,讓學生自己對所學知識問題迎刃而解。這才是真正高手比試中惺惺相惜,點到為止的境界;這才是《語文課程標準》中教師身份的“引導者”;這才是古今中外執業為師者聲名遠播、流傳千古的真諦所在。
缺位
缺位,即職位空缺。在課堂教學里,主要表現于,教師和學生的教學目標與教材編排所預設的達成學習目標出現偏差,遺漏了許多本來應該或是需要學習的內容。學生總是沒有學到教材里蘊含著的某些方面的知識,這種現象在課堂教學里普遍存在,尤其是只停留在學習課文純知識里而不能自拔,造成所學知識不能在生活中運用,知識的“學以致用”目標無法在社會中得到很好實現,失去了學習的現實意義。
這是很多學習者走向工作生活的困惑,也是急需要破解的一大難題。如何把課堂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謀求提升生活幸福指數的食糧呢?我們認為,不能唯教材教教材,只求書本的純知識,也不能唯“全”而教,面面俱到,每篇課文字詞句段篇、聽說讀寫等都全面鋪開,而要有選擇地有重點地教學,尋求突破。我們還認為,教者應該引領學生懷揣學到的知識走向社會生活,讓知識植根生活,發揮作用,進而明了學到知識的用處,承擔所學知識在社會里的責任;教者更應該順應學生建立書本知識走向社會生活的綠色通道,讓知識找到自己在社會生活里的合適位置,并創造和展示人生的幸福生活,最終實現課程標準的目標。
(作者單位:福建省壽寧縣教師進修學校 福建省壽寧縣芹洋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朱蘊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