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亞說過:“精練是智慧的靈魂。”筆者從著名特級教師薛法根老師低年級童話故事教學課例中,深切地感受到教者的智慧在簡潔中靜靜地流淌。
一、特色詞串的復習,簡約而有法
字詞復習,一個一個出示,往往零散且枯燥,但是經過薛法根老師的設計,成為了新鮮的詞串,詞語之間有了內在的關聯,詞語教學就有了情境,也就增添了情趣。
如:薛法根老師執教蘇教版二年級下冊童話故事《猴子種果樹》
出示:梨樹 烏鴉 哇哇 梨三杏四
李樹 喜鵲 喳喳 李四桃三
桃樹 杜鵑 咕咕 桃三櫻二
櫻桃樹 櫻桃好吃樹難栽
豎著讀,第一排是樹,第二排是鳥,第三排是鳥的聲音,第四排是農諺。橫著讀,是故事發生的情節。簡簡單單幾組詞串為線索,既有規律可循,又能將詞語連成課文情節。此設計簡約而又有法,可謂妙哉!
二、語言文字的訓練,簡約而豐滿
王尚文先生認為:語言不僅僅是人際交往的工具,而且是人的生命中最美麗的花朵,培養一個人的語言能力就是培養人本身。根據新課標精神,語文教學必須緊扣語文課程的核心任務——學習語言文字運用。薛法根老師的課堂里就緊扣語言文字的運用,巧妙設計,扎實訓練。
如他在執教蘇教版二年級下冊《猴子種果樹》課尾,讓孩子們借用段落結構續編故事:正當猴子傷心的時候,一只……對猴子說:“……”猴子一想:“……”于是就……
孩子雖小,但想法挺多。
生■:正當猴子傷心的時候,一只烏鴉“哇哇”地對猴子說:“猴哥,猴哥,你怎么種櫻桃樹呢?我知道你最喜歡吃桃子,你就種桃樹吧!”猴子一想:“對!我最喜歡吃桃子,當然要種桃樹啦!”于是拔掉櫻桃樹,改種桃樹。
生■:正當猴子傷心的時候,一只兔子跑過來對猴子說:“猴哥,猴哥,你怎么這么傷心啊?櫻桃樹很難種,但是你要有耐心啊,沒有耐心怎么種得活呢?”猴子一想:“對!我要有耐心,一定要種活櫻桃樹。”于是,猴子繼續種櫻桃樹。
……
接著,薛老師出示續編的故事,讓孩子們接著往下想:正當猴子傷心的時候,一只狐貍“嘿嘿”地對猴子說:“猴哥,猴哥,你怎么相信這些鳥話呢?俗話說,‘世上哪有什么好鳥’!它們不是真心幫你,而是存心給你搗亂的!”猴子一想:“……”
生1:猴子一想:“不對!狐貍最狡猾了,我才不上它的當呢。”
生2:猴子一想:“對!我就是聽了它們的話,改了又改,最后一棵樹也沒有種成。”
……
創設小動物對話的情境,非常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富有童趣。薛老師先引導孩子借用段落結構續編故事,當孩子們續編得非常有趣,各自有自己的想法時,薛老師沒有就此罷休,而是又巧妙地引導想象一只狐貍“嘿嘿”地勸說猴子,再啟發孩子思考,猴子會怎么想,怎么說。這么一設計,看似不經意,著實見教者語文功底的深厚。課堂上,孩子們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提高,想象的羽翼逐漸豐滿,思想同時得到發展,這樣的訓練,很簡潔,很豐滿。
三、品味朗讀的方法,簡約而有趣
在教學《青蛙看海》這課時,薛老師是這樣指導朗讀的:
1.“喏,只要登上前面那座山,就能看到大海了。”如果你就是那只蒼鷹,覺得那座山高不高?提示學生:從“喏,只要……就……”體會出,蒼鷹覺得,登上那座山很容易,并不難。怎么讀才能讀出這種意思呢?注意“喏”這個語氣詞的讀法。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板書:不難)
2.“天哪,這么高的山!我們沒有像你一樣有力的翅膀,也沒有四條善跑的長腿,怎么上得去呢?”引導學生理解:在青蛙看來,要登上那座山是不可能的。指導學生朗讀:借助圖畫,將山的高讀出來;提示學生注意“哪”這個語氣詞的讀法,抓住反問句,讀出“一定上不去”的感覺。(板書:很難)
3.“這有什么難的!”“再試一下!”“好,你一定能看到大海的!”引導學生體會三個感嘆號包含的意思:容易極了!鼓勵的、肯定的、高興的!贊揚的、夸獎的!然后有感情朗讀。
4.“不知不覺”,你從這個詞讀出什么意思?登上高山并不難,只要一級一級往上跳,就能登上山頂。(板書:不難)
5.“啊,大海就展現在他們眼前。”引導學生體會語氣詞“啊”中包含的感情,然后讀一讀,說說為什么這樣讀,特別是要說出體會到什么。
此環節教學中,薛老師一是歸納出有共同特征的句子;二是找到朗讀訓練的突破口;三是運用移情+評價的方法指導朗讀。根據文本的語言特點,薛老師把朗讀訓練的點放在語氣詞的指導上,緊緊抓住“喏,只要登上前面那座山,就能看到大海了”中的“喏”和“啊,大海就展現在他們眼前”中的“啊”,引導學生體會兩個語氣詞中包含的感情,進一步理解“登上那座山”難還是不難。因為三個角色(青蛙、蒼鷹、松鼠)說的話都有明顯變化的語氣詞,而語氣詞則是理解人物、讀懂人物的切入口。薛老師在指導語氣詞的朗讀的同時,結合反問句,標點“?”“!”等引導學生深入感悟。這樣提領而頓,品味朗讀,方法簡約而充滿情趣!
薛法根老師的課堂就是這樣真實簡單的語文課堂。它是清純的,不摻和雜質的;它是簡單樸實的,沒有叢生的枝蔓;它是天然本色的,沒有繁多的矯飾。簡單地說,他的語文課就是指導學生學語文,每一個環節、每一個步驟都踏踏實實地走在學語文的路上。無論是特色詞串的教學,還是品味朗讀的方法,我們都可以感受到教者的智慧在簡潔中靜靜地流淌。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文萃小學 責任編輯:辛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