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英語學科由于課程開設不均,課時少,內容多,學生的自主學習尤為重要,但是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特征的差異,對教師的課堂教學要求更高。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自主學習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它通過教師引導、學生合作、共同探究等多種形式,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增強學生學習興趣。現結合課堂教學實踐中的反思,以一節課為例談談對如何構建符合本地區特點的小學英語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模式的看法。
一、開展輕松的熱身活動,向學生滲透自主學習意識
創設良好的課堂環境,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關鍵。在傳統的課堂座位安排上,坐在教室前面位置的學生,往往能得到更多與教師交流的機會,因而能更多地參與課堂,提高在課堂中的自主學習效率。而后排和兩側的學生學習效率往往不高。因此,本節課教師根據教學任務把座位排成八張大桌,每桌八個學生,圍繞大桌而坐,便于合作和互動。課堂伊始,師生進行親切交談、問候。老師走到學生中間,用“May I have your name?”“Nice to meet you.”等語言與學生問候,并與學生互相握手,營造交朋友情境。接著引導學生在歡快的節奏中邊唱體現友誼的英文歌曲“The More We Get Together”邊自主做動作,師生一起拍手一起唱,老師的微笑也一下子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消除了陌生感,師生關系一下子就融洽了許多。歌曲唱完,教師很自然地說“We are friends now.”,導入本模塊的主題“friends”,學生便意會了將要學習的主題。教師的導語就是與學生在生活中進行真實的對話,是真正用英語在活動,學生可以很自然地接收老師所傳達的信息,這一環節向學生滲透了自主意識。
二、呈現明確的分級學習任務,引導學生自主確定挑戰目標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提出“加強學習策略指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風格,確立教學目標,并讓學生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創設“自覺學”“自己學”的氛圍,充分調動起學生自主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把學生培養成為自主的學習者。
當課堂氣氛在老師的引領下變得融洽時,最適合呈現本課的學習目標,對學生進行學習策略的培養。于是,教師通過課件呈現了本課的分級目標:
1.能聽說認讀nice,clever,shy,naughty四個形容詞(可得★★★);
2.能聽懂、會說He’s/She’s a bit/very...的句型(可得★★★);
3.會朗讀課文(可得★★★);
4.用所學詞句來描述周圍的人的性格和外貌(可得★★★★)
這些目標兼顧了學生的不同認知水平,可以使學生在老師的幫助下,學會自我評價、自我檢查,初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創設激趣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文本知識
思維永遠是由問題開始的,適當的問題能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牽引學生的思維處于活躍狀態。要提高提問的有效性,有效提問是課堂對話的開端,能激發學生的思維、興趣。問題的有效性表現在一要具有一定的開放度,二要具有一定的深刻性,三要注意對象的層次性,以達到讓不同的學生都擁有思考的興趣,思維的空間。
1.任務驅動,自主表達。
T:Look,it’s our friend. Its name is....
S: Panpan.
T: Can you talk something about him?
(學生由于緊張,一下子就蒙了)
T:Maybe these words can help you.
農村小學的學生很少在大型公開課中進行活動,顯得很拘謹,由于緊張,學生對老師的問題回答不上來,老師馬上轉變教學策略,利用課件出示一些描寫人物外貌特征的單詞(fat,big,small,tall...)來幫助學生,老師靈活機智地簡單點撥,使學生順利完成了表達,真正體現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2.大量視聽,自主感知。
第一遍視聽文本,要求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并回答Who are they?找出文本中的主要人物,旨在培養學生的看圖識字能力與預習能力。
第二遍聽文本,要求學生完成“Listen and match”,讓學生用連線完成what’s she/he like?找出文本中四個主人公“Maomao/Miss Smart/Xiaoyong/parrot”的特征是“nice/shy/clever/naughty”, 進而引出本節課描寫個性特征的詞匯。
第三遍聽跟讀文本,教師引領學生“Check the answers.”,回到文本校對答案,學生再次感知和理解文本內容。
第四遍視聽文本,要求學生“Listen and imitate.”,通過逐句跟點讀筆朗讀,模仿其語音、語調,加深對文本內容的理解。
3.詞義學習,自主意會。
農村小學的孩子信息來源渠道不多,因此教師采用大量的生活信息,通過課件的形式展示情境,引導學生學習新單詞“nice/shy/clever/naughty”。每個單詞都會有三至五張的幻燈片營造出生活情境,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積累,自主地理解單詞的“意”。在這一環節,老師引導學生邊看著老師在黑板的四線三格上示范書寫,邊用右手食指進行書空。“音、形、義、用”相結合的引導方式受學生歡迎,他們很主動、很樂意地學會了這幾個單詞。
T:Who is she ?課件出示毛毛的圖片What’s she like?(nice/a bit shy)
S: Maomao is nice.
T: Yes,and she is nice. But she is a bit shy.
課件出示單詞,教讀,課件呈現不同的圖片,讓學生意會單詞意思,學生自己朗讀,避免機械的操練,并與句子She is nice. He is nice. They are very nice.結合朗讀,然后回歸文本句子,突出本單詞在句子中的位置,拼讀nice后,出現單詞ice和rice溫故知新,培養見形知音的詞匯學習法。
教師用同樣的方法新授其他詞匯單詞,教師提供多幅圖,讓學生進行句子描述,老師進行表揚和鼓勵性評價。學生學習新單詞“nice/shy/clever/naughty”后,老師利用課件讓學生參與“Memory Game”游戲來鞏固操練。并展示了幾張老師或同學的照片,學生用新詞描述其特征,引導學生對學過的新詞進行自主運用,體現了課標提倡的“在用中學,在學中用”的生活化學習理念。
四、營造恰當的英語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操練
1.生成反饋,自主表現。
教師讓學生兩個人一組,用以上學過的形容詞和句型描述自己同桌的個性、相貌。由于農村學生比較靦腆,不敢大膽表現。老師適時地提供示范“介紹學生的英語教師”。個別學生在描述時出現了語言障礙,老師并沒有急于進行干預,而是用眼神和手勢進行鼓勵,用簡潔的語言進行適當的引導。表演者完成描述了,在生成環節,老師讓學生用所學知識與積累的經驗描述身邊人的特征。
此環節是課文內容的延伸,通過介紹身邊朋友的活動,學生在真實情景中表達,讓所學知識走向日常生活,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2.語言實踐,自主語用。
課件出示1~6這幾個數字,供學生自主選擇,不同的數字代表不同的任務,每個任務均有不同的分值。此環節包含聽、說、讀幾個方面的內容,既與學習目標相呼應,又有應用知識的延伸。通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內化與提高,給學生更多的課堂學習自主權,進而提升學生對語言的應用能力。
本活動把語言知識、語言技能、評價、鞏固、檢測學習目標等方面有機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在語言實踐活動中,通過接觸、理解、操練、運用語言等環節,逐步實現語言知識的內化,應有助于學生學會用英語做事情,特別是用英語獲取、處理和傳遞住處表達簡單的個人觀點為和感受,從而提升實際應用語言的能力。
五、進行課堂小結、作業布置,引領學生進行自主評價
英語課的評價應根據新課標,采用科學、合理的方式和方法,盡可能做到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形式和內容的多樣化,評價目標的多維化。在課的最后,老師留兩分鐘讓學生根據手頭的星級評價表,梳理在每個環節中的評價得星情況。在本節課中,老師除了對學生的課堂表現、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學習策略和學習效果進行鼓勵性的評價外,還給學生提供了自評與互評的機會,內容包含聽說讀三個方面,表格如下:
自主評價迎合了學生的性格特點,學生很喜歡這樣的方式,學生由于有了對自己和對他人的評價,對學習則更加主動,更加認真,提高了學習效率。
(作者單位:福建省泉州市教科所 責任編輯:林彥 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