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發現有的同學初一時數學成績不太好,通過輔導及自身努力,中考能取得好成績,或者對他嚴格要求等成績有明顯進步.這說明學生成績的優劣更多取決于非智力因素.
一、造成數學后進生的主要非智力因素
1.學習意志薄弱,缺乏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有的學生在讀小學時,數學成績很好,可是隨著年齡的增大,所學科目和內容的增加,遇到的困難越來越多,容易產生畏懼的情緒,久而久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就會挫傷,從而導致厭學,難以把數學學好.
2.學習方法不當,效率低
有的學生學習自主性差,上課隨便聽一下,課后應付式地完成作業,沒有形成課前預習,課上專心聽講,課后及時復習,努力探究最佳的解答,把知識進行歸納、總結推廣和引申的科學方法;不注重對定義、公式、定理的理解,偏重于機械記憶,沒有舉一反三自主創新,只要題目稍微改變就無從下手,學習效率低,成績差.
3.生活安逸,缺少磨煉,過早享受
有些學生家境優越,各方親人寵愛有加,家庭教育不當,導致學生講求生活質量,穿用講究名牌、高檔、時尚,甚至存在讀書無用的思想,根本不聽老師的教導,認為長大后,憑著優越的家庭背景,生活無憂,工作無慮.
4.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態度不端正
有些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目的不明確,沒有樹立遠大的理想和人生觀,總是認為為父母、老師而學.整天處于應付式的學習狀態,沒有學習動機,不能形成學習動力.
5.社會環境侵蝕,自控和教育措施不力
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信息量不斷的擴大,網吧、泛濫的影像音像制品、不健康的書籍等侵蝕著青少年學生的頭腦,加上自控能力差,使得教育的力量顯得蒼白無力,這就是我們平時常說的“一年到頭的教育在一夜網吧里消失無影無蹤了”;另外,學校、家庭的教育管理不嚴也是造成社會影響擴大的原因.
6.教學方法不當,課堂教學沉悶
教師照本宣科,教法欠多樣化,教學語言欠簡練、幽默等,使得課堂教學氣氛死氣沉沉,學生感覺枯燥無味,提不起學習興趣.
二、轉化數學后進生的教育教學對策
1.激發學習動機,形成學習動力
不少學生有這么一種思想:“學習數學有什么用?祖輩說種田一輩子都沒見過用到2”.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向學生闡明學習數學的重要性以及目的意義,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設生動的問題情境,激發求知欲
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育者應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教學活動,如運用講故事、做游戲、直觀演示、用名言錦句激勵學生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從而產生樂學,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3.培養學生積極進取
“親其師,信其道”,教師多跟學生進行感情交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課上是導師,課下是朋友,不僅在學習上關心、幫助學生,還在思想、生活等方面多關注他們,走入學生的內心世界—一教師的關心備至使學生感到溫暖、輕松、愉快,從而自信地對待學習和生活,并在教師的言傳身教下養成健康向上積極進取的良好品德.
4.培養學生頑強的學習意志
數學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重視培養學生的意志和毅力.對于較抽象的題目,教師要鼓勵學生樹立信心、勇于挑戰,一步一步地解決問題,教學節奏適當放慢,從學生的認識規律出發,盡可能顧及整體,善于挖掘學生的閃光點并及時給予肯定,即使一個眼神、一次回答問題,都應該予以表揚.鼓勵學生克服困難,通過榜樣的力量、激勵的語言教育學生,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
5.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科學的方法
數學后進生對數學學習缺乏良好的態度和科學的方法,教師要認真啟發、細心引導,抓住新舊知識交替的關鍵點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地講解,讓學生能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去思考、判斷推理、總結,把已掌握的知識形成網絡,融會貫通.同時教師還要通過一定量的訓練,培養他們運用類比、歸納、總結等基本的數學方法,把所學的知識分門別類,聯成一個整體,從而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
6.對后進生進行第二課堂教學
對后進生開展第二課堂教學活動,適當地做一些課外輔導補救,激發后進生的學習興趣,對他們學習上暫時出現的問題加以彌補,使其及時趕上全班同學.
7.正確評價學生
對數學后進生的評價主要考察學生是否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是否樂意與同伴進行交流和合作,是否具有學習數學的興趣.教育者應把教師的評價,同伴的評價和家長評價結合起來,力求達到評價方式多樣化.
(責任編輯 黃桂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