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課,教師的普遍反應是“難”上,原因有:信息技術學業考核有待完善,學生不夠重視。有的學生認為信息技術課既不能打游戲又不能暢游Internet,根據教材內容來學習,有一種學著無味,不學又可惜的“雞肋”感覺。作為教育者應該創設一種讓學生既學到計算機知識,又能獲得一定技能的課堂。筆者針對此現象從以下幾個方面作些分析探討。
一、設置疑問,激發學生的興趣
信息技術課,本身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要讓每一節信息課都能吸引學生,這就要求教師課前做足“功課”。例如,在教學《動畫補間動畫》一課時,首先播放一段嫦娥二號長空探月的視頻,問學生這是真實的畫面嗎?同學們想不想做出這樣的動畫來?這時,學生的興趣被充分調動起來,為下一步教學作了一個良好的鋪墊。再如:教學《網頁制作》一課時,學生對上網普遍感興趣,對此,可引導學生:大家喜不喜歡遨游在網絡中,在瀏覽網頁時,是不是被五顏六色的網頁所吸引,是否想自己制作網頁?本節課就學習利用frontpage軟件制作網頁,同學們躍躍欲試的表情讓我感到滿意。
二、交給學生任務,培養學生的能力
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有部分學生常感到:上完一堂課之后,竟不知學了什么,究其原因,學生不明白此課需掌握的知識點及任務。教師要明確告訴學生本課的主要任務及目標,讓學生根據學習任務和教學目標,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學習。對完成任務較好的學生,應及時表揚,并使其幫助別的進度較慢的同學,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團結互助精神,又鍛煉了自己的能力。筆者在課堂中,常把主要任務分成由易到難的幾個小任務,以一個個的小任務去驅動學生學習,從簡單到復雜,簡單的任務讓學生自主解決,復雜的任務生生互助,教師引導,循序漸進,因而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師生互動,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教師要改變課堂中的“師道尊嚴”的局面,與學生充分互動,讓學生也參與對教師的評價,希望教師以什么樣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教師對學生的操作實踐進行評價,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及時反思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學習中相對薄弱的環節進行教學。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成為課堂主人,讓他們受到尊重,學生一旦作為學習的主人就不會再對信息技術課堂有盲從、疲勞,甚至厭倦的感覺。教師與學生互動,讓學生參與課堂教學,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進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四、拓展延伸,讓學生學以致用
在課堂教學中,注意把知識延伸到實際生活中,讓學生學以致用,感受課堂的魅力。如在《flash動畫補間》教學中,學生學會創作移動的太陽之后,可結合時事熱點,提問學生:“中國第21屆紅富士蘋果節”即將舉行,其間會有許多國內、外客人來參加相關活動,組委會需要一些宣傳畫,同學們能否與教師一起來完成宣傳畫的設計制作?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后,可趁機向學生發布并展示已準備好的素材。通過此活動,既讓學生加深了動畫補間的運用,又讓學生對層的概念有了充分的理解。
五、利用網絡資源,巧攻知識難點
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難于掌握的問題,可從網上搜索解決問題的方法,例如對教材中一些難于理解的概念,什么是“信息技術”、“多媒體”等,可在理解課本的基礎上再加深理解。讓學生意識到網絡中不僅有游戲、視頻點播等,還有許多對我們的學習和今后的發展有用的內容,是一個包羅萬象的大課堂。如在教學《利用ppt制作多媒體作品》時,在學生學習如何在幻燈片中插入動畫時,讓學生利用baidu、google、sogou等引擎來解決此類問題,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上,通過教師的指導,完成相關任務。
六、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使各科知識融會貫通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充分發揮信息技術課的優勢,與其他各科內容有機結合起來,既讓學生富有興趣地學習計算機知識,又加深了對其他學科知識的印象,此舉可謂一舉多得。例如在教學《蘇州園林多媒體作品制作》中,首先欣賞蘇州園林的優美風光,與語文、地理等知識融合在一起,使學生對學習計算機知識不再是以往機械、枯燥地練習,從而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信息技術課有其獨特的一面,只要我們精心設計好每一節課,在課堂中想學生所想,有的放矢,信息技術課就會越來越精彩。
(責任編輯 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