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與學是教育教學中最主要最基本的活動,在課堂上讓學生自主學習既是新課程倡導的一種教育理念,也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提高實踐能力的重要手段,還是有效提升學生數學課堂效率的催化劑.在教學中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激發其主動性和創造性,切實讓學生在教學中獲得自主發展.筆者就當前本校實施的分組學習、合作探究教學模式下,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凸顯學生的自主學習談談一些做法.
一、 提出問題,預設情境,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在教學中,預設的“問題情境”要能使學生產生迫切解決問題的心理;教師提出問題的方式,要有趣,要能使學生產生好奇心;提出問題的內容要結合學生生活實際.這樣才能把學生引入到有關情境中,從而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如:本學期,在高考復習三角函數的基本概念時,編寫的導學案里有這樣一道例題:若α為第一象限角,則-α,α2是第幾象限角?題目難度不大,大部分學生很快就解答出來了.緊跟后面設計了這樣的一道練習題:設sinθ=35,cosθ=-45,則2θ是第幾象限角?大多數學生是運用上述例題的方法,很快求出答案,但是多半是錯誤的答案.為什么會得出錯誤的答案呢?錯在哪里?如何正確解這個題?問題一提出來,學生躍躍欲試,討論熱烈,這樣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求知欲望,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延拓創新,創設情境,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我?,F行的課堂教學模式就是變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為主動參與學習.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過程,切身感受數學的奧妙,并不斷發現新問題,從而更加投入到學習中.當然,這需要老師上課前的精心策劃和課堂上的適時點撥.這就需要我們老師從各方面,特別是學生最感興趣的方面去挖掘一些與數學有聯系的問題,創設情境,深化知識的理解,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在復習等比數列的定義、判定這節內容時,導學案設計的例題是:已知數列{an}滿足a1=12,a2=32,an+an+1=2an+2,n∈N*
令bn=an+1-an,證明bn是等比數列,并求bn.此題已接近高考難度,但經過學生分組討論,完全可以解答出來.課堂上,與預設的一樣,學生經過本組的共同努力,很快解答出來.在幾個學生的互相補充下,解題關鍵也一一總結出來了.一般到此,就該學生練習了.而我突然提出一個問題:運用定義證明數列為等比數列,要用到題目給出的已知條件:an+an+1=2an+2,n∈N*請同學們觀察,這個遞推公式反映的是數列{an}本身的什么與什么的關系?學生很快回答,是數列{an}的項與項的關系.我進一步提出:若給出的遞推公式不是數列的項與項的關系時,一般該怎么辦?在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解決此類問題的經驗,而且已有非常強烈的想檢驗自己能力的沖動下,再練習如下題目:已知數列{an}的前n項和
sn,且sn=n-5an-85,n∈N*.證明{an-1}是等比數列.
sn且sn=n-5an-85,n∈N*.證明{an-1}是等比數列.
老師要求四個組分別派一個代表上臺展示,另外四個組的學生負責點評.學生此時情緒高漲,他們始終在愉快、興奮的過程中自主地思考、揣摩,收獲學習的果實,提升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開放題材,聯系實際,拓寬自主學習的世界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處處存在著數學的思想,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從生活中尋找數學問題,把數學概念具體化、生活化,不斷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能力,使學生獲得可持續發展.例如:用“一張紙對折20次能否比珠穆朗瑪峰高”引入對數的概念,利用“三人排成一排照相有多少種不同的排法”引入排列的概念等.,
數學開放題有利于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看待周圍的世界.在教學中,適當穿插一些開放題會給課堂帶來生機,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上直線與拋物線的關系時,設計了這樣一道題:已知直線y=2x+m與拋物線y=x2相交于A、B兩點, ,求直線AB的方程.
請同學們想一想,你能對直線補充一個恰當的條件,使直線方程得以確定嗎?
此題一出示,學生的思維便一下子活躍起來,補充的條件也形形色色.如:(1)AB=5(2)OA ⊥ OB(3)線段AB被Y軸平分(4)線段AB的中點到Y軸的距離最短等等.
學生暢所欲言,涉及到的知識有韋達定理、弦長公式、中點坐標公式、兩直線互相垂直的充要條件、最值問題、形數結合思想等等,讓學生實實在在地進入了自主學習的狀態.這是一個開放題,其目的在于通過學習交流提高學生的發現問題、吸收信息和提出新問題的能力,注重學生主動獲取知識、重組應用,從綜合的角度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以及思維能力.
(責任編輯 黃桂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