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解題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和思考能力.從這個角度上看,高中數學教師要想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要想提升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那就需要在日常的習題講解中,給學生提供具有實效性和策略性的思路,讓學生能夠在習題的解答過程中,收獲更多的知識,最終提高自身的解題能力.
一、引申問題
關于“題海戰術”的爭議,由來已久.我們在此且不談這種方式的好壞,單看其核心要義:以戰養戰,通過讓學生接觸大量的習題,拓展視野,一方面提高學生解題的熟練度,另一方面提高學生解題的思維廣度,能夠處變不驚.從其核心要義來看,“題海戰術”在戰略上是得當的,但是落實到戰術上,卻存在一些弊端.如會增加學生的學習壓力,引起學生的厭學和抵觸心理.但是,要提高學生的解題效率和能力,又不可避免地需要學生做一些練習,那教師應該怎么平衡數量和質量之間的關系呢?光憑減輕學生的習題量?顯然不夠.
筆者認為,在必須保證一定量的練習,讓學生接觸各種類型的數學問題,但是又需要保證學生的學習效率,減輕學生學習負擔的背景下,“引申問題”,“以一變十”就顯得十分重要了.讓學生在一道數學的問題上,看到更多的題型,一來能夠減輕學生解題的壓力,二來也能讓學生學會觸類旁通,自己探索不同類型題目間的關聯,并在解題上形成一套可變的策略,應對各種問題.
【例1】 已知x>0,求y=x+1x的最小值.
引申1:x∈R,函數y=x+1x有最小值嗎?請說明理由.
引申2:已知x>0,求y=x+2x的最小值.
引申3:函數y=x2+3x的最小值為2嗎?
由該例題及三個引申的解答,使學生加深了對定理成立的三個條件“一正、二定、三相等”的理解與掌握,為定理的正確使用打下了較堅實的基礎.
【例2】 求函數f(x)=sin2x3+cos(2x3-
π6)的振幅、周期、單調區間及最大值與最小值.
這是一道典型的函數習題,一般可以用和差化積公式解決.
但如果教師在此基礎上,進行更多的引申,就能夠讓學生接觸到不同的提問方式,拓展學生的視野.如可以引申如下:
引申1:求函數f(x)=sin2x3+cos(2x3-π6)的對稱軸方程、對稱中心及相鄰兩條對稱軸之間的距離.
引申2:函數f(x)=sin2x3+cos(2x3-π6)的圖象與y=cosx的圖象之間有什么關系?
通過這樣的引申,學生就對三角函數的圖象及性質、圖象的變換規律及和積互化公式有了更為全面的把握,在日后處理相應的問題時,就易如反掌了.
二、引申解題思路
對高中學生而言,通過“一題多變”,可以建立自己的“題庫”,能夠在以后的學習中,處變不驚.但是,這遠遠不夠,畢竟,“認題”之后,還得“解題”.因此,能夠在學習中建立自己的解題策略系統,才能真正處理好各類數學問題.這也就是筆者在多年的教學中,一直在強調的“一題多解”教學策略.筆者始終認為,學生如果能夠用一把鑰匙,解萬把鎖,那就掌握了高中數學解題的“萬能鑰匙”.所以,筆者在教學中始終把引申問題和引申解題這兩個策略結合起來,既讓學生建立題庫,也讓學生建立解題策略體系,以應對各種類型的數學問題.而這就需要對解題本身進行如下思考:
1.反思解題本身是否正確
其實,許多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都可能會出現各種錯誤,所以,完成解題后有必要對解題的過程進行反思和驗證,以便能夠排除忽視了隱含條件,特殊代替一般,忽視特例,運算有誤等問題.
【例3】 已知:a、b、c、d∈R,且a2+b2=1,c2十d2=1,求證:|ac+bd|≤1.
證法一:(比較法)
∵|ac+bd|≤1,
∴-1≤ac+bd≤1,即ac+bd≥-1且ac+bd≤1,接著利用作差法證明上述兩式.
通過反思,學生可得到兩個啟示:①含絕對值不等式的證明題,用去絕對值的方法證明;②絕對值不等式是雙向的,單向成立是不能推出絕對值成立的.
2.反思有無其他解題方法
證法二:(分析法)
要證|ac+bd|≤1,即證(ac+bd)2≤1,即證a2c2+2abcd+b2d2≤1.
而a2+b2=1,c2+d2=1,
∴a2c2+2abcd+b2d2≤(a2+b2)(c2+d2).
∴(ad-bc)2≥0.
∵a、b、c、d∈R,
∴上式恒成立,即原結論得證.
由此可見,在習題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完成解題后,再認真觀察題目的條件和結論,從其他角度出發,考慮其他解題方法.通過仔細分析、觀察,學生會聯想到本題是含有絕對值的不等式證明,就可以通過絕對值不等式的性質和均值不等式來解決該問題.
總之,充分地利用習題,發揮習題的教學功能,讓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是提高習題教學效率的關鍵,也是提高學生解題速度的關鍵.因此,教師可以嘗試從“一題多變”和“一題多解”這兩個角度出發,制定解題教學的策略.
(責任編輯 金 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