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關于圓的問題中,求半徑是最常見的,而且形式多樣,學生解題時往往摸不著頭腦,無從下手.一般來講,求半徑都要構造方程,筆者將各種題型進行整理、歸納,小結出以下幾種構造方程的途徑供大家參考.
一、運用勾股定理
如果題目中直接或間接地給出了直角的條件,則可利用勾股定理構造方程來求解.
圖1
【例1】 如圖1,⊙O的圓心在邊長為2的正方形ABCD的對角線BD上,⊙O過點B且與AD、DC邊都相切,求⊙O的半徑.
解析:設⊙O與CD的切點為E,由直線與圓相切的定理可知OE⊥CD,因為∠BDC=45°,則OE=DE,易求得BD=2. 設半徑為x,由勾股定理得方程x2+x2=(2-x)2,解得x=-2±22(舍去負值).
二、構造相似三角形
求半徑即為求直徑,而直徑所對的圓周角為直角,所以常常可構造直角三角形相似求半徑.
圖2
【例2】 如圖2,AD是△ABC的高,⊙O是△ABC的外接圓,AC=5,DC=3,AB=42,求⊙O的半徑.
解析:作過O點的直徑AE,連接BE,則∠ABE=90°.由勾股定理求得AD=52-32=4,因為∠ABE=∠ADC=90°,∠E=∠C ,則△ABE∽△ADC.設AE=x,則x42=54,x=52,半徑OA=522.
三、利用圓半徑相等的性質
求半徑的問題常常根據圓的性質“同圓或等圓的半徑相等”構造方程.
【例3】
如圖3,兩正方形彼此相鄰且內接于半圓,若小正方形的面積為16m2,求半圓的半徑.
所以在第四象限內都有
(-sinα)+cosα>1,即sinα-cosα<-1.
在角7π4+2kπ的第四象限上方的區域內,此時
sinα<|cosα|,sinα<0,所以sinα+cosα>0;
在角7π4+2kπ的第四象限下方的區域內,此時|sinα|>cosα,sinα<0,cosα>0,
所以sinα+cosα<0.
根據以上的結論變式拓展的解:
因為sinα+cosα=32>1,所以α角只能在第一象限內.
將sinα+cosα=32兩邊進行平方得到:
(sinα+cosα)2=sin2α+cos2α+2sinαcosα=1+2sinαcosα=32,
即sinαcosα=14.
(sinα-cosα)2=1-2sinαcosα=12.
開平方得到:sinα-cosα=±22.
(2) 已知sinα+cosα=15(0<α<π),求tanα的值.
解:由上面的結論可知:0<sinα+cosα=15<1,所以α角在角3π4+2kπ的第二象限上方的區域內,又因為0<α<π,所以角的范圍可以縮小為π2<α<3π4,
此時tanα<-1.
將sinα+cosα=15兩邊進行平方,得到
(sinα+cosα)2=sin2α+cosα2α+2sinαcosα=1+2sinαcosα=125
,
所以 sinαcosα=-1225.
sinαcosαsin2α+cos2α=-1225,tanα1+tan2α=-1225,
解得tanα=-34,tanα=-43.
因為tanα<-1,
所以tanα=-43.
給出這個規律的好處在于,如果給出sinα+cosα等于多少,可以根據它的值是大于1還是小于-1或者是小于零和大于零來確定α角所在的范圍.這都主要取決于用有向線段來表示三角函數.
(責任編輯 金 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