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是生物世紀。當前和未來面臨的許多問題,諸如食品安全、能源短缺、環境污染和人類健康等都需要運用高端的生物技術來解決,而要培養出掌握這些現代生物技術人才的關鍵在于基礎生物教育的扎實程度,因此,提高高中生物教學實效已成為高中生物教學的主題。筆者根據自己從教高中生物十三年的一些教學體會,就實施高中生物目標教學談談自己的做法和體會。
一、以高中生物教學大綱為本,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學目標
高中生物教學目標可分三個方面:知識教育、能力培養和思想教育。根據教學大綱對三個方面的闡釋以及我校屬農村高中的特點,筆者認為高中生物教學目標可以分為感知、理解、能力提高三個層次,包括六個方面:(1)了解高中生物主干知識的原理與現象;(2)理解和初步運用專業術語來描述相關生物現象;(3)能將所學的生物學原理進行生活化;(4)獲取研究生物現象的基本方法并能進行一定的研究調查;(5)樹立正確的人與自然的和諧觀,養成一定的科學習慣;(6)應具有責任感和正確的人生觀。
知識教育方面,筆者認為要以高中生物教學大綱為本,制定出符合本校本班學生的知識框架和網絡,從知識的層次來講,把課本的主干知識分為識記、理解、應用和分析綜合四個層次。識記是對高中學生對學習生物知識水平的最低要求,要求學生記住基礎的主干知識,并能再現學習過的文字要點;理解是要求學生對知識點本身的條件、結論、變化等能夠把握和領會;而應用是要求學生會自己找到課本主干知識跟所遇到的生物學問題之間的對比和聯系所在,將學習過的文字要點用來解決和應用到新的、具體的生活情境中去,順利完成知識、技能、方法的遷移;分析綜合和判斷推理是對學生學習生物的最高要求,它要求學生將所學的生物知識進行整合,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從而能結合自身的生活體驗來學會綜合運用和解決一些書本或材料上沒有的生物現象。當然,學習生物還要在動手和制作技能方面要有所體現,就高中階段來講,在這方面只是強調實驗操作和儀器的使用,從而達到掌握基本技能的教學目標,不斷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二、課前讓學生了解目標,使學生帶著目標學習
1.課前將制定的教學目標提前展示給學生,強調課前依標預習。做到人人了解教學目標,使之成為學生的學習目標。讓學生依標預習,既能使學生全面熟悉學習目標,又能使他們了解本節的重點和難點,完成比較容易的目標,做到各方面心中有數。
2.講授新內容前出示目標。每堂課講授新內容前,利用小黑板或投影重新出示課時教學目標。著重指出重點目標,使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認識教學目標,為學標、講標、達標打好基礎。
三、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式,力求達標
在課堂教學的實施過程中,對于教學目標的實施方法不能千篇一律或生搬硬套,而是針對不同的具體內容采用較為靈活的方法進行,特別像我校這類農村高中,這一點更為重要。當然,不同的學校不同的學生可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段來達標,這需要教師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不斷地積累經驗。另外,我們還應注意培養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自學能力。例如,屬于記憶性的內容可安排學生在適當的時間進行閱讀或集體朗讀,不斷加強記憶,然后通過提問、抽查、背誦、默寫等形式來考核,使學生達到要求;屬于理解的教學內容可通過教師提示和講解,并給學生創設生活情境和實例,然后通過小組討論、歸納、總結的形式來實施課堂教學;屬于分析和判斷推理類的教學內容可以給學生設置具體問題,展示典型例題,把問題拋給學生研究和分析,最后通過教師引導和總結,就可達到最高層次的學習目標。在情感目標方面,可通過生物實驗設計的條理性和嚴謹性來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通過學習生物的發展史,培養學生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除此之外,教師還要注意利用掛圖、模型、實物投影、標本展示、VCR播放等直觀教學用具,把抽象的教學內容轉化為具體的教學信息,變繁難乏味為通俗生動,從而激發和提高學生對高中生物學習的興趣,不斷發展和豐富學生的生物思維和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
四、及時反饋、糾正和提問
布盧姆說:“掌握學習取決于改正過程的有效性。”在實行目標教學的過程中,在授課完成以后,針對某一條或幾條目標,擬一組測試題,讓學生回答。教師應盡可能地注意每個學生的情況,把握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并針對答題反饋信息中帶有普遍性的問題進行分析,并矯正性地反饋回授,使其真正掌握。
五、實行目標教學的體會
高中生物課堂要實施的教學目標,是以學生終身發展的目標為起點,通過課堂為載體來不斷加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學生終身學習的目的。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師生都有很強的目標意識,并自始至終圍繞著目標開展教與學。如果單純靠教師一人在唱獨角戲而學生毫無主動性的話,那我們提出來的目標教學是毫無意義的,所以如何讓學生自己也有標可學,這是我們高中生物教師需要深思的問題。如何激發學生對高中生物強烈的求知欲,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自覺主動地去獲取知識,從而提高教學質量,這除了教學活動本身的技巧這外,還需要我們廣大的高中生物教師具備良好的個人魅力。
(責任編輯 羅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