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及教學目標
1.教材的地位、作用及知識點之間的聯系
《體液調節》這一節課,首先在引言中,講述了體液調節的概念,并且指出激素調節是體液調節的主要內容。然后講述了動物激素的種類和生理作用、激素分泌的調節、相關激素間的協同作用和拮抗作用、其他化學物質的調節作用這四部分的內容。
《體液調節》一節中動物激素的內容,與第二章講述的“細胞的增殖、分化和衰老”,第三章講述的“人和動物體內三大營養物質的代謝”,第五章講述的“動物的生殖和發育”,第八章講述的“生態因素對生物的影響和生物對環境的適應”等內容有關。“其他化學物質的調節作用”這一部分內容,與第三章講述的“細胞呼吸”等內容有關。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動物激素的種類和作用;激素分泌的調節;相關激素間的協同作用和拮抗作用;其他化學物質的調節。
(2)情感目標。樹立實踐出真知的觀念;樹立敢于質疑、勇于創新的科學態度;樹立事物之間存在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觀點;樹立中華民族身體素質的責任感。
(3)能力目標。培養學生運用科學方法,從事科學探索的能力;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釋或解決相關問題的能力。
3.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動物激素的種類和生理作用;激素分泌的調節;相關激素間的協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2)教學難點。激素分泌的調節;相關激素間的協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二、教學過程設計
1.導入
以一個人在寒冷環境中打哆嗦的圖片,讓學生感受一下在寒冷環境中起雞皮疙瘩或“打抖”的經歷。然后告訴學生這是人體體液調節和神經調節的結果,從而引入本節課的內容。之后讓學生討論什么是體液調節,在討論中形成體液調節的概念。
六、相近內容,對比閱讀
人們對事物的熟悉往往是通過對比的方法而使熟悉得到深化的,對比能夠抓住事物的本質特征。在閱讀時,要鼓勵學生多對易混知識進行對比,以利于把握和記憶。例如,在《遺傳的物質基礎》的學習中,注重DNA與RNA、核酸和核苷酸、核糖和脫氧核糖、核糖核苷酸和脫氧核苷糖等的比較;在《細胞工程》的學習中,注重植物體細胞雜交與動物細胞融合的比較,有絲分裂與減數分裂的比較等等。在布置給學生比較內容的同時,筆者還教會學生采用適當的比較手段,如列表比較、畫概念圖等,引導學生學會歸納總結、圖文轉換、知識遷移等。
七、指導學生在閱讀中簡化記憶
生物學教材中基本概念與定義較多,而且表述簡練、抽象,學生往往在理解上存在一定困難而不容易記住。如果學生在閱讀中,學會歸納、概括和“提純”,就能增進對概念、定義的理解,便于記憶。如“DNA的結構”一節有一段約300字的文字,敘述了DNA的組成元素、基本組成單位、分子結構、立體結構。這節要求記憶的內容多又細,我們可以指導學生歸納成“五、四、三、二、一”的記憶法:五種組成元素、四種脫氧核苷酸、三個小分子、兩條脫氧核苷酸鏈、一個雙螺旋結構。這樣就比較容易理解和記憶。生物教材上有很多知識點比較零碎,給學生的記憶帶來極大的阻礙,課堂上或課后可以鼓勵學生找方法閱讀記憶。如人體必需的八種氨基酸意成“攜一本亮色書來讀”;植物必需的七種微量元素記成“鐵臂阿銅目”;有絲分裂時期的特點編成“間期復制、前期三體、中期排隊、后期分家”;原核生物為:“一支細線藍子”。面對如此多的詼諧的口訣,學生不禁大笑,但筆者更致力于激勵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鼓勵他們自編口訣。
八、綜合理論實際,升華閱讀
在講細胞呼吸時,筆者從水果保鮮、制酒、提高農作物產量等方面發揮:①水果保鮮要求用保鮮袋裝好放入冰箱中,為什么呢?因為低溫和低氧都可以降低細胞的呼吸作用,減少有機物的損失,用保鮮袋裝可以保持水分。②制酒時首先原料堆中挖開一個洞,一段時間后才進行密封,為什么?因為首先要讓酵母菌進行大量的繁殖,而酵母菌繁殖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所以先讓其在有氧的條件下進行有氧呼吸,然后密封,使其在無氧條件下進行無氧呼吸產生酒精。③如何利用細胞呼吸原理來提高大棚蔬菜的產量?提高農作物產量就是要提高農作物有機物的積累量,所以夜晚適當地降低溫度可以減少有機物的消耗,從而提高了產量。綜合課堂內外,理論聯系到實際,學生打開思緒,展開聯想和回憶,更有學生交流起咸菜的腌制,眾人爭先恐后,躍躍欲試。
(責任編輯 羅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