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盛青,佳木斯市光復小學教師。年輕,漂亮,有活力,有韌勁,只要她想做的事,就一定備足功課,把事情做得有模有樣。她善于思考和總結,她將自己曾經的靈動與感悟記錄下來,編輯成書《青青子衿》,如潮好評。從教11年,她精心耕耘自己的教育花園,喜獲一個又一個豐收,與孩子們共同編織出一片七色彩虹!
課堂上,王盛青關注每位學生每分鐘的學習狀態,力求每位學生最佳的學習效果。她課前不辭辛苦,博覽群書,潛心鉆研,博采眾長;課上以生為本,激趣啟智,積極評價,精彩紛呈;課后認真批改,了解學情,反思記錄,教學相長。11年中她帶過3個畢業班,所任教班級的語文成績均為學年前列,在學校組織的各種競賽中,她班級的學生成績均在學年名列前茅。
王老師以教材為圓心拓展自己的知識面,她把每篇課文作為研究對象進行拓展,幾年來寫下教學筆記、反思筆記400余篇,各種筆記也成了王老師家書房里最亮麗的一道風景。10余篇教學論文獲國家級、省、市級獎。王盛青還帶領學生編輯個人文集《梧桐金鳳》《颯颯秋風》《南柯夢》《云裳》等,出書10余本。書中記述了孩子們共同歲月里的真情涌動,描述了孩子們童年生活里的多姿多彩。書中的字字句句也許不是孩子們最美、最好的。但卻是孩子最真、最值得收藏的回憶!這些書在編輯時形成了孩子們反復修改習作的好習慣、并給予了他們十足的自信與驕傲!王盛青還指導學生在《教育周刊》《紅領巾》等雜志上發表文章40余篇。每當《教育周刊》如期而至時,孩子們的心如要上戰場一般激動。一雙雙明眸在閃動搜索,一個個聲音在傳遞成功,一份份努力心中升騰,他們感受著一種收獲。正如一位同學在曾發表的一篇文章中寫道:“當花兒再一次向我們展開笑顏時,我們小學生最希望得到的是什么?吃的、玩的、還是穿的?其實,這些都不是我們最想要的,我們想要的是一片多彩的天空,一片可以自由翱翔的天空。”是的,王盛青給予了孩子一片自由翱翔的彩色天空,讓他們時時感受到歡樂和收獲的喜悅。
在教學中,無論成績多么不好的學生,王盛青都給他個希望,都給他個努力上進的“借口”,善待學生,尊重生命。在王盛青看來,每個孩子都是靈動的,他們的可塑性也是最強的,對于他們來說“一切皆有可能!”班級小澤上課特別愛說閑話,好言相勸無濟于事,偶然間王老師發現小澤經常給同學們大侃三國,并講得聲情并茂。于是王老師經常表揚小澤演講好,有主持人風范。她還特意制造機會為小澤開辟一個三國講壇,請他一周為大家講一次三國故事,尤其是代表班級參加學校的一次演講比賽后小澤更是自信無比。一個人如果在某一方面很自信,隨之而來的必然是使自己其他方面更好,更何況是孩子,小澤也會在自己不足的課堂紀律方面努力表現。如果教師總是抓住學生的不足一味提醒,看似好心但未必收到好效果,也許他身上原來的優點也漸漸淡忘了。相反總是強化學生身上的優點,就會燃起學生的進取之心。
在學過《挑山工》《滴水石穿》等課文后,王盛青會經常在課堂上說:“咱們班的張某就有挑山工身上目標明確、腳踏實地的美德。王某、李某有滴水石穿的韌勁兒,一道數學題沒做完下課都不休息,無論他們身邊有多少談笑風生、嬉笑打鬧的聲音,他們都能做到不為外物所動、全神貫注。”漸漸地學生們認真傾聽,積極思考,課堂上形成了互相學習,互相補充,文明交流、積極思考的狀態。
“劉某真樂于助人,同桌不在教室,主動為同桌記作業條,做他的同桌真幸福!”小學階段孩子們正處于道德成長的關鍵期,許多日常小事都靠教師來點撥、引導,于是王老師眼里能看到的都及時反饋出來。有時來不及馬上表揚,王老師就借用黑板留言:“小瑞胸懷大局,放學時不僅把自己的椅子擺正,而且把周圍所有同學的椅子都擺好了,真是一個有責任感的男子漢!”類似這樣的留言有許多,孩子們第二天來都不舍得擦,而且這樣做事的孩子越來越多。想想看,孩子們所做的一點點小事,都被老師放在眼里,記在心上,孩子們在班級中無論做什么得有多大的動力!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將人的潛在想象力、創造力、美好的人性因子開發出來,加以培養、升華,王盛青要使學生都有“我是一個有缺點的好人”的自信。王老師每天走進教室之前,時時提醒自己的一句話是:今天,我表揚誰呢?誰又有新的進步了呢?
2007年3月,王盛青懷孕3個多月,此時她帶的班正好是6年級。她知道這個學期的學習生活是學生邁向中學大門的關鍵,此時的班主任是最辛苦的。王老師沒有放棄領導給的照顧——不擔任班主任,而是選擇繼續陪孩子度過小學階段的最后一段時光。為了優化課堂教學,王老師每天備課到很晚,根本無法保證充足的睡眠。6年級課時最多,學校領導允許她坐著講課,但為了關注到每名學生,王盛青拖著沉重的身體站著講課的同時還能保證精神飽滿、全心投入。最難熬的是6月份——畢業前最關鍵的一個月,也是在校最熱的一個月,更是她在體力上、心力上最難熬的一個月。在教室里上課缺氧的現象常有,每天腰背都疼得不得了,但王老師挺了過來。王盛青善于抓住細節,并合理利用有效時間。學生的作業、試卷上出現的錯誤,王盛青逐一檢查、核對;利用孩子們午飯后10分鐘的時間,要么考1課生字,要么做4道數學題,孩子們既沒有負擔,又有了一點小收獲。在2007屆畢業考試中,在王老師兒子出生的前一個多月,她所帶的畢業班有4名同學在學年分別考入第一、二、四、八的好成績,有13名同學考入學年前30名。
在王盛青接任的第一個班級中有一名在全校都有“名”的后進生,課上嚴重擾亂紀律,不寫作業,打架罵人是常有的事,就連老師也毫不放在眼里,經常頂撞,令任課教師十分頭疼。可就是這樣一個孩子,在王盛青眼里卻是一個十分可憐的單親家庭的孩子,在她看來形成現在這樣一個狀態并不是這名學生的本真,更何況他還是一個孩子,這不能完全怪他。于是接班后,王盛青用極大的耐心、愛心幫助他——幫助他樹立人生理想,幫助他設定成長目標,幫助他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幫助他補習功課,幫助他在班級中營造積極的輿論導向……1年后,這名學生在課堂上不搗亂了,課下不欺負同學了,在其他科任教師的眼里他變得乖了。在王盛青的教育生涯里,不知溫暖了多少這樣的后進生,她用師愛的力量使已輟學半個月之久的孩子重新返回了校園。教育是需要真誠支撐的,是需要善良加盟的,是需要智慧提升的。當一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在犯了錯誤的瞬間,作為教師的王盛青一直堅守著陶行知的“人格要互相感化,習慣要互相鍛煉”的教育法則。在學校經驗交流會上,王盛青多次進行“成功學講座”、“轉化后進生講座”等,她所帶的班級也多次獲得省市優秀班級體。
如今,王盛青依然有滋有味地做著教師這一行,她曾經的一句諾言被一直恪守到今天:“要么不干,要干就干一輩子老師。”因為,她要做學生心中那一抹最亮麗最耀眼的彩虹!
采訪后記:王盛青老師是我一年多的魅力采訪中最后一位老師,她為我的采訪畫上圓滿的句號。王盛青,愛學生,而且是真愛。因為愛。她才能花心思設計一個個小“計謀”。因為愛,她能對淘氣頑皮的學生也愛,甚至更愛。王盛青,一位年輕有作為的老師,一位愛學習、善思考、善積累,集美貌、可愛、智慧于一身的老師。
編輯/高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