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同學們,今天這里有這么多老師在聽課,你們緊張嗎?
生:不緊張。
師:但是老師緊張,你們誰能說幾句鼓勵我的話?
生:老師你別怕,我們一定能表現好。
生:老師你不用緊張,我們相信您一定能講好。
師:謝謝同學們的鼓勵,是你們這些不一樣的話讓我鼓起了勇氣來講這樣一篇不一樣的課文(音樂)。等待的名字叫做遙遠,遙遠的名字叫做飛翔,飛翔的名字叫做歲月,歲月的名字叫做一天一天;一天的名字叫做一年,今年的名字叫做明年,明年的名字叫做一生,一生的名字叫做匆匆(板書課題)。
點評:教師與學生的這段課前對話的目的,并不是為了消除自身的緊張情緒,而是為了幫助學生盡快進入學習狀態而就在學生鼓勵的話語之后,教師順勢用“不一樣的話”引出這樣一篇“不一樣的課文”。如此精美的語言,如此無縫的引入。為課堂奠定了唯美的基調。
師:這個名字美嗎?
生:美!
師:更美的還在后面呢!聽……(放錄音范讀課文。)
師:課文在最開始向我們提出了一個什么問題?
生:“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
師:我把這個問題寫在黑板上好嗎?(板書。)
師:要想弄懂這個問題就需要我們認真學習后面的課文,“去的盡管去了,來的盡管來著,去來的中間又怎樣的匆匆呢?”同學們,單憑這一句話,你覺得作者在這一自然段要寫的是什么?是時間怎樣去的還是時間怎樣來的?還是其它的什么?
生:是寫時間來去的中間。
師:你見過時間嗎?
生:沒見過。
師:你摸著過時間嗎?
生:我沒摸著過。
師:那這樣—個看不著摸不到的東西讓你們寫他流逝的過程,你會寫嗎?
生:不會寫。
師:但是有人會寫,作者朱自清就寫出來了,現在就請同學們看看課文,找出作者具體描寫時間來去匆匆的句子。
點評:此處的設計,教師使文本的內容與學生的經驗有機結合在了一起。由此可以看出,教師一直在努力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來切身的、多維度地走進文本、感知文本。很多時候,我們的教學過分強調灌輸和外塑,就是因為我們把兒童的內心當成了一塊“白板”。
生:“早上我起來的時候……又開始從嘆息里閃過了。”
師:讀得不錯,只是最后的部分,聽著不像“閃過”,更像是“走過”。
生:“早上我起來的時候……又開始從嘆息里閃過了。”
師:有進步了,這次是“跑過”,還能再快點兒嗎?
生:“早上我起來的時候……又開始從嘆息里閃過了。”
點評:這個“閃”字,是本段中描寫時間匆匆流逝的點睛之筆,學生對文本沒有深刻的理解,又怎么會有深情的朗讀?此處,教師對“閃”字的朗讀指導可謂十分傳神,用“走”與“跑”來評價和對比,精妙致極!
師:同學們讀得很好,課文學到這里,我們不禁要感嘆,不禁要想想我們自己。同學們,你們在操場上做游戲的時候想過那是在玩耍中比賽嗎?
生:沒有。
師:你們在考場里答試卷的時候想過那是在挑戰著未來嗎?
生:沒有。
師:但是作者想過。那么朱自清作為一個生活在那么黑暗年代的進步青年,他的日子又是怎么過的呢?請同學們在第四自然段中找到答案。
生:“只有徘徊罷了,只有匆匆罷了。”
師:你怎樣理解這句話?
生:我知道朱自清是一個非常有成就的作家,我覺得他這樣說是一種謙虛的說法。
生:我覺得這是作者對當時黑暗社會的控訴和不滿。
師:你們說得都很對,所以說散文是一個作家心靈的映照,只有寫散文才是最直接的寫自己!現在請同學們再看看這一自然段,除了這句話之外,其它句子后面都是什么標點符號?
生:問號。
師!有幾處?
生:6處。
師:同學們想一想,一連6個問句,你覺得作者此時的心情是怎樣的?是很平靜的嗎?
生:不是,他很激動!
師:現在就讓我們都來當一次朱自清,都來體會一下作者的心境,我們來一起讀這一自然段。
生:“在逃去如飛的日子里……白白走這一遭啊?”
師:什么叫“一遭”?(生沉默。)
師:每一個發現都出忽意料,每一個足跡都令人驕傲,每一個微笑都是新感覺,每一次流淚也都是頭一遭!你說“一遭”當什么講?
生:一回!
點評:教師此處的點撥。不管是課前的巧妙預設,還是臨場的隨機生成,都精準高效地解決了學生的難題,不是“告訴”,只有“啟發”。點撥做到極處,無有它奇,只是恰好!
師:現在我們再來讀一下這句話好嗎?
生:“但不能平的,為什么偏要白白走這一遭啊?”
師:“你聰明的,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
師:這篇課文的哪句話回答了這個問題?
生:沒有。
師:這篇課文的哪句話不是回答這個問題?
生:都是回答。
師:其實作者是把這個答案溶入到了字里行間,溶入到了課文的每一個角落,那么這個問題該如何回答呢?今天老師就教你們一個回答問題很特殊的方法:其實有些時候,問題的本身就是最好的答案。(板書。)
師:兩句相同的話,一句是問題,一句是答案,你們想讀哪句?
師:“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
生:“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
師:從上課到現在已經39分鐘了,也就是說我已經做了你們39分鐘的老師了,我有些累了,相信你們也是,那么在剩下的這一分鐘我們來做朋友吧!(投影。)
師:在公元2006年6月26日上午11點前的一分鐘,我曾和你們在一起,因為你們我會記得這一分鐘,從現在起,我們就是一分鐘的朋友,這是事實,你改變不了,因為已經完成了,因為時光就是這樣的匆匆!
師:下課!
點評:結尾的巧妙設計與多媒體課件的恰當使用,把整節課推到了高潮!屏幕上傾瀉的瀑布伴著一分一秒從不停歇的時鐘再次詮釋了“時光如流水”的真意。而教師的結語也恰好在這一分鐘內與整節課同步華麗的收場,只剩聽課者呆呆地坐在當場不能忘情。意境之美,前所未見!
編輯/黃耀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