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容:人教版2年級下冊第九單元“找規律” 。
教材分析:學生在1年級學習了找規律,本課教材是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對圖形、數字、漢字的排列規律繼續進行探究,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實驗、猜測等活動認識循環排列的規律。讓學生在具體的探索活動中發現和欣賞數學美,進而去創造美。
學情分析:學生在1年級已經學習了簡單的圖形和數字重復排列的規律,并掌握了通過操作、觀察、實驗、猜測等活動認識規律的方法,但學生沒有接觸過循環排列的規律,這種動態的變化規律,在理解上會有一定的困難。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使學生發現循環排列規律。
2. 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及歸納推理的能力,初步建立數形結合思想和發展空間觀念。
3.培養學生發現和欣賞數學美、創造美的意識,使學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規律排列隱含著數學知識。
教學重、難點:通過操作、觀察、猜測等活動去發現規律,找出循環排列規律,并能用循環排列的規律設計美麗的圖案。找出循環排列規律,并用語言描述循環排列規律。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學生用的學具。
教學過程:
課前魔術熱身
師:同學們好!我叫丁相君,來自美麗的嫩江縣第三小學,丁相君這個名字大家聽起來很陌生,我的姐姐大家肯定都認識,她叫——
生:丁香花。
【評析:5月的哈爾濱丁香花盛開,巧借學生熟悉的哈爾濱市花“丁香花”,妙語介紹自己,一下子讓學生喜歡上教師。】
師:對,我是丁香花的弟弟——丁相君。初次見面,我給每一名同學帶來了一份禮物,還給同學們帶來一個小節目,同學們想看嗎?
生:想。
師:(變魔術)神奇嗎?
生:神奇。
師:大家想學嗎?
生:想。
師:那這節課同學們要好好表現啊,誰的表現好,老師就把這個小魔術教給誰。上課!
一、游戲導入,調動學習興趣
師:同學們喜歡做游戲嗎?
生: 喜歡。
師:那我們先來做個游戲吧,這個游戲的名字叫“節拍接力賽” 。老師來打節拍,同學們仔細聽,找到規律后,接著老師的節拍,和老師一起打下去。
(師打兩組節拍,生接著打。)
【評析:抓住學生喜歡做游戲的天性,以游戲導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師: 你是怎么接上的,誰來說一說?(指生回答。)
生1:第一個節拍是拍一下手,拍兩下桌子;拍一下手,拍兩下桌子;拍一下手,拍兩下桌子……這樣重復出現的。
生2:第二個節拍是拍兩下手,拍三下桌子;拍兩下手,拍三下桌子;拍兩下手,拍三下桌子……這樣重復出現的。
【評析:重復出現規律是小學1年級時學習的,先對以往所學進行復習,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找規律,為學生學習新知做好鋪墊。】
師:同學們表現得可真棒!其實呀,剛才老師和大家玩的這個游戲所運用的規律就是我們在1年級下學期時所學過的重復出現的排列規律。有趣嗎?
生: 有趣 。
師:這節課,我們繼續來找規律。(板書課題:找規律。)
二、合作探究,找規律
師:老師 也非常喜歡玩游戲,經常玩一種叫智力闖關的游戲,你們愿意和我一起玩嗎?
生: 愿意 。
【評析:設計“智力闖關”,增強學生斗志,讓學生主動學習。】
師:我們進入第一關“過目不忘”,我早就聽說咱們班的小朋友最聰明,各個都有過目不忘的本領,耳聽為虛,眼見為實。第一關要考考眼力,我們來看一段小朋友玩投籃游戲的視頻,看誰能記住他們的站隊順序和行走路線,看誰的記憶力最強。(出示投籃視頻。)
【評析:循環排列規律是一個動態的變化規律,先看一段視頻,讓學生感受動態的變化規律,為學生找到循環排列規律做鋪墊。】
請聽題:1號小朋友準備投籃的時候,他們站的順序是怎樣的?
生: 1號、2號、3號、4號 。
師:2號小朋友準備投籃的時候,他們站的順序是?
生:2號、3號、4號、1號。
師:3號小朋友準備投籃的時候,他們站隊的順序是?
生:3號、4號、1號、2號。
師:4號小朋友準備投籃的時候,他們站的順序是?
生:4號、1號、2號、3號。
師:果然名不虛傳,各個都是小能手。(課件出示“數學小能手”。)
師:讓我們進入第二關“異想天開”。請大家仔細觀察這4組數字,在這4組數字當中蘊涵了一定的規律,你們能找到嗎?
生:能。
師:為了提高同學們的效率,老師還為大家準備了錦囊妙計,誰愿意讀一讀?
(課件出示:錦囊妙計。)
(錦囊妙計:1.自己先從不同方向仔細觀察,找到規律。2.把你找到的規律和小組的成員交流,把你的方法跟成員說一說。)
【評析:學生觀察的往往是靜態的規律,有前面的游戲視頻做鋪墊,再加上“錦囊妙計”的引導,幫助學生找到循環排列規律。】
師:那現在我們就開始找規律吧,給同學們5分鐘時間,然后我們匯報。
(生先自己找,然后小組學習,學生匯報。)
【評析:在規定時間內,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再小組交流討論,鍛煉學生獨立思考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不讓小組合作學習變成形式,實現課堂的高效。】
師:誰來說一說你找到的規律?
生1:斜著看都是一樣的數字。
生2:第一排和第一列一樣,都是1、2、3、4;第二排和第二列一樣,都是2、3、4、1;第三排和第三列一樣,都是3、4、1、2;第四排和第四列一樣,都是4、1、2、3。
生3:1、2、3、4在輪流當排頭。
生4:橫著從左往右看:第一行排頭1移動到最后,其他的3個依次向前移,變成第二行。第二行排頭2移動到最后,其他的3個依次向前移,變成第三行。第三行排頭3移動到最后,其他的3個依次向前移,變成第四行。
生5:豎著從左往右看:第一列排最上面的1移動到最下面,其他的3個依次向上移變成第二列,第二列排最上面的2移動到最下面,其他的3個依次向上移變成第三列,第三列排最上面的3移動到最下面,其他的3個依次向上移變成第四列。
生6:豎著從右往左看:第一列排最下面的3移動到最上面,其他的3個依次向下移變成第二列,第二列排最下面的2移動到最上面,其他的3個依次向下移變成第三列,第三列排最下面的1移動到最上面,其他的3個依次向下移變成第四列。
【評析: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鍛煉學生的發散思維的能力,給學生展示自己的舞臺。】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不僅找到了靜態的規律,還找到了動態的變化規律,我們用課件來演示一下這個動態的變化規律好嗎?
生:好。
(師操作課件,生語言表達。)
師:由此可見,無論是橫著看,還是豎著看,圖形排列的規律都是一樣的,都是先把第一個移動到最后,也就是首變尾,其他的依次往前移動。或是先把最后一個移動到第一,也就是尾變首,其他的依次往后移動。這樣的變化規律叫做循環排列規律。
孫悟空會七十二變,這些數字也搖身一變,各自變成了不同形狀和顏色的圖形,它們也符合循環排列的規律,看它們正在進行循環排列。(教師演示課件)誰能說出第四排是怎樣排列的?
【評析:一題多變,讓學生感受循環排列規律不僅僅存在于數字中,在圖形中也有,在其他的領域也存在,培養學生知識的遷移能力。】
生:黃色長方形、綠色圓形、藍色正方形、紅色三角形。
師:誰能說出第五排?
生:綠色圓形、藍色正方形、紅色三角形、黃色長方形。
師:同學們看,第五排和哪一排一樣?
生:(齊)和第一排。
師:那同學們猜一猜第六排和哪一排一樣?
生:第二排。
師:我們來看一下,正確。那么第七排呢?
生:第三排。
(師演示課件。)
師:同學們真厲害,憑借同學們的聰明才智,我們順利地通過了第二關,并榮獲了“數學小博士”的美名。(課件出示“數學小博士”。)
三、當堂訓練,鞏固提高
師:現在我們進入第三關“挑戰無極限”,請同學們把教材翻到115頁,我們全班整體作戰,老師喊開始,大家就一起做115頁的畫一畫和做一做 ,老師來計時,小組可以合作,訂正答案,并且答案要統一, 小組做完立即坐好,以全班最后一名同學完成計時停止。準備好了嗎?
生:準備好了。
師:開始。
師:各小組都完成了,我們來訂正一下答案。哪個小組來匯報一下“畫一畫”?
師:你能說一說是怎樣由第三排變化而來的嗎?
生:第三行排頭移動到最后,其他的3個依次向前移。
師:你真棒!誰來匯報一下做一做?
師:你能說一說是怎樣由第三排變化而來的嗎?
生:第三行最后移動到排頭,其他的3個依次后移。
師:同學們都完成了,我們用時2分46秒,闖關成功,獲得“數學專家團”的稱號。(課件出示“數學專家團”。)
師:同學們都這么聰明,老師想知道,我們班級哪一桌的同學速度最快、最準確,我們自己班來比一比好嗎?
生:好。
師:請看題,(教師黑板上擺題。)學生同桌一小組,擺出第四組缺的圖形,擺完的小組坐好示意老師。準備好了嗎?
生:準備好了。
師:開始。
師:請第一桌完成的同學到前面來,把答案貼到黑板上。
生:(邊擺邊說)這些圖形是按照這個方向循化排列的。
師:好極了,我們現在找到一個圖形來看一看它的變化方向,這個方向是鐘表指針行走的方向,我們稱為順時針方向,這些圖形是按順時針方向循環排列的。
【評析:知識擴展,把直線形的循環排列,遷移到旋轉形的循環排列。】
師:我們的祖國有著5000年的悠久歷史,光輝燦爛的文化,古代文人運用循環排列規律創造了精妙的回文詩“可以清心也”,大家讀一讀感受一下,回文詩還被融入了茶文化中,藝術家還利用循環排列創作了美麗的壁畫、窗簾,利用數學還能創造這么優美的文化。在生活中我們不但要善于發現數學美,而且要善于利用數學知識創造美。現在請同學們打開老師帶來的禮物,用粘貼在格子中粘出有循環排列的圖案。
(生自主制作并展示。)
【評析:對學生進行數學文化的熏陶,欣賞運用循環排列創作的回文詩、美麗圖案……先讓學生感受美,再讓學生去創造美。】
四、知識回顧與梳理
師:這節課我們找到了什么規律?
生:循環排列規律。
師:在找的時候我們可以怎么看?
生:橫著、豎著、斜著。
師:循環排列規律可以成直線的,也可以是——
生:順時針和逆時針的。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都記住了,好了,這節課我們上到這,下課。
總評:
本節課的教學,教師注意引導學生參與教學全過程,讓學生在自學的過程中獲取新知識,學生經歷“感受規律——認識規律——欣賞規律美、創造規律美”3個階段,學生始終在具有挑戰性的“智力大闖關”活動中獲得知識,發展思維,提高能力。丁老師對新課程理念的領會是深刻的,教學方法把握得當,教師語言詼諧幽默,營造了一個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實現了課堂的真正高效。主要有以下幾個突出特點:
1.條理清晰。
“找規律”一課是在1年級學習的重復出現的規律的基礎之上的又一次學習,是在學生對生活中某個物體或圖形的循環排列,是在靜態的重復出現規律的基礎上開展的動態的排列規律,讓學生在探究中去找到循環排列規律,并能用恰當的語言描述循環排列規律。學生在找的時候往往是按照靜態的思維去找,對找動態的循環排列規律有一定的困難。本課在探究循環排列規律時,先由游戲視頻引入,再到找數字排列的規律,最后再到描述動態的循環排列規律,學生的思維沿著“動——靜——動”的主線發展,降低了學生的認知坡度,也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
2.小組合作、實現課堂高效。
采用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符合《數學課程標準》中“教師應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的教育思想。這節課,學生在小組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形成了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將個人之間的競爭轉化為小組之間的競爭,有助于培養學生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彌補一個教師難以面對有差異的眾多學生的教學不足,實現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的目標。由于有了學生的積極參與和高密度的交互作用,使教學不僅僅只是體現一個認知、探究、交流、決策的過程,同時還體現了一個交互與審美的過程。
整堂課圍繞“感受規律——認識規律——欣賞規律美、創造規律美”的主線,創設了一個游戲的情境,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樂,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達到了教育教學的目的。
編輯/魏繼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