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教育手段的現代化,音頻、視頻、動畫等各種媒體技術陸續被引入課堂,給課堂帶來了生機和活力。隨著多媒體技術運用日漸嫻熟,多媒體技術為課堂教學服務正顯示出獨特的魅力。
1.用音樂調動情感
音樂可以調節和穩定人的情緒,科學地選擇音樂,參與教學活動還可以強化教學內容,活躍課堂氣氛,與課件畫面結合起來,又可以增強畫面的真實性,增加畫面的形象和深度,陶冶學生情操,促使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得以充分發揮,使我們的教學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門德爾松就說過:“在真正的音樂中,充滿了一千種心靈的感受,比言詞更好得多。”教學中適當地運用一些音樂,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喚起學習的興趣和信心,有時甚至因為音樂的低谷和高潮較文學作品更易于為人體察,借助它特有的情感渲染的魅力,課堂教學很容易走向高潮。
有位教師在教學《地震中的父與子》一文,學到父親用雙手扒著地震廢墟尋找兒子那段:“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教師領著學生體會父親扒土的艱難和尋找兒子的堅定后,打開了背景音樂,那略帶憂傷的旋律立即充滿了教室,充盈了學生的心靈,也開啟了孩子們情感的閘門。他們讀著讀著,讀完全段時,已是淚流滿面。柏拉圖說:“心中充滿旋律能滲透到人們的心靈深處。”音樂有一種力量,能將人的情感和理解推向高潮。這樣的教學很容易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音頻表達出獨特的感受,有時是其他媒體和教學方式所不能取代的。
保加利亞的拉扎諾夫博士創造了一種配樂學習法,他認為“音樂可以打開兒童的潛意識,可以增強兒童的想象力,能提高兒童的記憶力,屏蔽兒童大腦的‘私心雜念’,緩解兒童大腦的疲勞,安撫兒童的心靈,甚至可以提高免疫力” 。
2.用圖片畫面再現情境
借助圖片展示進行教學,在教學中為教師所常用。經常使用圖片等直觀教學的老師一定有過這樣的體會,在教學一些風景或者描繪一些場景時,語言往往不足以表現事物的美,講授說教有時遠沒有幾幅圖畫給人帶來震撼。有一位教師在教學《只有一個地球》時,用了圖片對比的方法。他在分析地球之美時,出示了一組青山綠水藍天雪原的美麗圖片,正當大家沉浸在美的愉悅中時,教師又出示了一組河水污染廢氣濁黑死魚爛蝦土地龜裂的畫面,更有非洲干裂的土地上一個孩子嘴巴對著水龍頭,等著最后一滴水的情景,學生對地球環境惡化立即產生了強烈的反應。教師順勢讓學生登臺演說,學生憤慨激動,紛紛發表自己的觀點,闡釋環境污染的危害,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有時,直觀的圖片還能引發學生的情感,將教學推向高潮。有一位教師在教學《長城》一課。由于學生對長城缺乏了解,僅僅靠書本上的文字和有限的兩張圖片還不足以了解長城、產生強烈的情感沖動。這位老師教學時,將收集到的一組長城的圖片放映給學生看,由于畫面從不同角度呈現,使學生對長城有了一個全面而深刻的認識,在此基礎上展開教學,學生的情緒很容易就被調動起來,進入到課文情境中去了。在快結束時,教師又出示了各國政要參觀游覽長城的圖片以及題詞,當各國政要的每一幅題詞出現在屏幕上,學生放聲齊讀時,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這節課在學生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根據課文特點和教學需要,適當選擇一些圖片等確實可以為教學增色添彩,為教學成功推波助瀾。
3.借助視頻,打開感官到心靈的通道
現在的影視資源豐富,適當選用一些影視片段或者DV短片能拓展教學的廣度和深度,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有老師在教學《狼牙山五壯士》時,他從“接受任務”“引上絕路”“頂峰殲敵”,再到“英勇跳崖”領著學生一步步深入學習,理解了五壯士為了掩護部隊和群眾轉移,奮不顧身壯烈犧牲的英勇情懷。在品析“英勇跳崖”時,教師出示了電影《狼牙山五壯士》中英勇跳崖的視頻。悲壯跳崖的畫面加上雄渾激越的音樂,使得學生的情感達到高潮,在五壯士高喊“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共產黨萬歲”時,一個個熱淚盈眶,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視頻不只是幫助渲染情感,還可以再現歷史畫面。教學毛澤東的《七律·長征》時,如果只用語言陳述,很難讓學生理解和體會“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這一句。有一位教師教學時將電影《飛奪瀘定橋》中“渡橋”的片段放給學生看,學生頓時被吸引住了。戰士們冒著槍林彈雨,在極端艱難中奮勇向前,舍生忘死,前赴后繼,給學生留下了極其深刻的感受。學生真正了解到戰士們英勇頑強的斗爭精神,理解到勝利成功的不易,在此基礎上,再去品讀“三軍過后盡開顏”,對紅軍戰士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也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感悟。也有教師自拍短片來輔助教學的,比如有位一年級的老師在教學《自選商場》時,設置了一個情景,說該班某同學星期天和她媽媽到超市去購物了,認識到了很多商品的名字,還學會了將商品分類擺放的生活常識。教師將DV短片截成幾個片段,分放到教學的幾個環節中,使得課堂教學串成了一個大故事,在大故事設置的購物情境中學習商品名字,學習物品分類擺放的知識。學生學習饒有趣味,課堂教學生動直觀,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將文學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與影片或者視頻DV等有效結合起來,既使得課堂豐富生動,文章分析不再枯燥乏味,又拓展了課堂的時空和容量,使得有限的課堂容納進整個生活世界,為學生呈現出立體的信息世界,便于他們多感官全息學習。
(作者單位:巴彥縣巴彥港鎮中心小學)
編輯/黃耀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