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學后教有效課堂”是一種以學為起點的新的課堂教學模式,是對傳統的“先教后學”教學模式的顛覆性改革。先學,不是學生漫無目的地學,而是在教師簡明扼要地出示學習目標、提出自學要求、進行學前指導后,學生帶著思考題在規定時間內自學指定內容,完成檢測性練習。后教,也不是教師漫無目的地教,而是在學生充分自學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式的學習。它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教育重教師 “教”,輕學生“學”的做法,要求教師的教要建立在學生自主學習新知、自主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基礎上,教師根據學生在自學中尚未解決的問題作適時的點撥,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以實現課堂教學有效、高效。這是這種課堂教學模式的最大特色和亮點。那么,教師應如何把好“先學后教” 的脈,讓先學后教的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呢?
一、引領學生學會自讀,是把好“先學后教”的第一脈
傳統課堂的一個特點就是對所傳授的知識的記憶,完整地執行教案,是教和學最理想的進程。這樣的課堂,學生的智慧得不到多方啟發,能力得不到多方發展,教師變成了傳遞知識的中心,學生變成了接受知識的容器。實施“先學后教”,教師就應當放手讓學生去自主實踐,自主解讀,教師只做“引路的人”。
這就好比教師把一些新知識的“磚瓦”遞給學生,讓他去掂量,怎樣把這些“磚瓦”用到正在建筑的完整知識體系的“樓房”上。讓學生在自讀自悟的過程中習得方法,獲得能力。
例如,指導學生學習人教版第12冊《匆匆》第一二自然段時,教師可以先設計第一二自然段自讀提綱:
①默讀第一二自然段,想一想,這兩段要告訴我們什么。
②哪些語句寫出了“時間匆匆,一去不復返”呢?畫出有關的語句。
③請你告訴我,我們的語言為什么沒有朱自清來得生動、準確呢?
在學生討論回答的基礎上,引導他們歸納出朱自清語言表達的特點:①運用了設問、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喚起了讀者的想象和聯想,引起了讀者情感上的共鳴。②朱自清抓住了生活中平凡而又美好的事物,來抒發內心的情感。
習得方法以后,再引導學生學習《匆匆》的三四自然段,這樣,學生的自讀能力得到了真正的鍛煉和有效的培養。
二、引領學生學會質疑,是把好“先學后教”的第二脈
蘇霍姆林斯基說:“人的靈魂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作發現者、研究者和探索者的固有需要?!倍鴮W生因質疑而產生的問題則是點燃和引發學生個體內部固有需要的導火索。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準則,就是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在課堂教學中,學生自己提出一個問題比教師提出一百個問題更有教學價值。為此,我們要在“先學后教”的課堂上努力培育和形成“質疑文化” ,形成能問、善問、會問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敢于向老師和其他同學質疑、向課本質疑、向科學質疑。
例如,教學《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這首詩時,一位學生勇敢地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從題目看,應該是寫送別場面的,可詩中只是描繪了西湖六月的美好風光,這與詩題不是矛盾嗎?
問題一提出,經過思考討論,大家豁然開朗:這首詩表面上看,似乎文不對題,事實上,詩人和朋友的友情就像紅花與綠葉那樣和諧,就像蓮葉連接的天地一樣長久深厚,作者在詩中借景抒情,含義深刻,耐人尋味。
三、引領學生學會思考,是把好“先學后教”的第三脈
例如,在有的低年級語文課堂上,教師指導學生組詞、造句,請幾位學生到黑板前把自己組的詞語,造的句子寫在黑板上。之后,為了避免別的學生造其他的詞語或句子會出現語法和書寫的錯誤,教師就要求全班學生把黑板上現成的詞語或句子照抄下來,造成了知識與能力的脫節。
還有的老師,在課堂上一提出問題,不容學生思考,急著逼學生回答:“你說——你說——” 唯恐課堂冷場,唯恐預設好的教案不能在一節課的時間內完成,以致于剝奪了學生應有的思考時間。
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因為舍不得給學生思考的時間,所以把學生教得不會思考了?!?/p>
例如,教學人教版第9冊《狼牙五壯士》這篇課文,在學生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這一環節,我給學生留下了充足思考的時間,并提醒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這篇文章可以采用段意合并法,把每段的段意連起來,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學生一邊靜靜地思考著,一邊嘗試著概括,經歷了一次思維運作的過程,同時,也經歷了一次學習創作的過程。
四、引領學生學會合作,是把好“先學后教”的第四脈
美國著名教育評論家埃利斯曾說過:“如果讓我舉出一項符合‘改革’這個術語的教育改革的話,那就是合作學習。因為它建立在堅實的基礎之上?!币獙崿F先學后教的有效性,教師就要在引導學生自主思考的同時,讓學生能夠充分合作,學會合作。
例如,人教版第9冊《鯨》這篇課文的教學。
1.教師先和學生一起回顧《太陽》一課,梳理說明方法。
2.教師圍繞說明文的特點以及本課的教學重點,設計了《鯨》的導學表:
3.接著,組織學生小組合作探究,完成表格。師生共同制訂合作學習的規則:
① 每個小組的組長根據導學表,組織組員進行合作學習,并在小組內交流;
② 每個組員認真傾聽他人的發言,并及時質疑或補充,幫助完善或解決;
③ 達成共識后,由組長填寫導學表,并記錄下小組的疑問點。
這樣一來,學生根據導學表認真自學,廣泛合作,積極探究。合作學習中,既有唇槍舌戰,又不乏默契。課堂既緊張嚴肅,又生動活潑,激活了原來平鋪直敘的說明文教學。
五、引領學生學會創造,是把好“先學后教”的第五脈。
愛因斯坦說過:“一切創造性的勞動都是從創造性的想象開始的?!薄跋葘W后教”的課堂首先重在滿足學生的求知欲,實實在在地幫助每個學生解決先學過程中存在的疑難和困惑,在這個基礎上或在這個過程中注重為學生提供和創造表現的機會,激發和展示學生的個性和智慧。
例如,教學人教版第10冊《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這篇課文第三自然段,當讀到:“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 教師不妨讓學生展開想象:此時,如果你置身于德國街頭的花海中, 抬頭向左右看,會看到怎樣的美景?驀然回頭往后一看,又能領略到什么?組織學生大膽地進行描述:
生:抬頭向左看,那層層疊疊的花穗像一對對小翅膀向天空伸展著,又像是朝觀賞它的人們伸出一雙雙小手,在綠葉的簇擁下顯得美麗、淡雅。
生:抬頭向右看,一叢叢,一簇簇的小花,多像碧空中的一顆顆繁星,挨挨擠擠,閃爍著亮光。
生:轉身往后看,窗子兩邊的花兒競相開放,在微風中向我們頻頻點頭,含著笑意,吐著芳香。
……
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將課文改寫成詩歌,進行再次創造。這既是語言和想象力的訓練,又是運用知識和發展創造力的訓練。學生在創造性的想象中翱翔,單薄的思維得到了擴展。
“先學后教”,簡簡單單的幾個字,其中蘊涵的卻是深刻的教學理念。課堂的主人是學生,課堂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場所,主動發展的平臺,無論是學生的先學,還是教師的后教,都應當是為了學生更積極地投身于主動的學習實踐。教師只有實實在在地把好“先學后教有效教學”的脈,才能實現語文課堂的高效!
編輯/黃耀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