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它無影無形卻是生活中不能缺少的,而教育早已將這份愛融入到我們的生命之中。
做班主任工作已經8年整了,一次次的輪回讓我深深地愛上了班主任工作,因為我深深地愛著我所教育的每一名學生。記得那一年,我滿載著收獲與喜悅的心情送走了46個可愛的、真誠的學生。他們的可愛緣自孩子的天性,他們的真誠來自愛的教育。聽著別的老師對這一屆孩子的贊賞,我深知只有在教育中融入愛才會收獲成功,才會創造奇跡!帶著這樣的信念,帶著領導對我的信任與期待,我接了一個4年級的班。當我站在4年1班的講臺上,環視四周,這是一個全新的環境,39張陌生的面孔,39雙天真的眸子緊緊地盯著我,這如同39條清泉注入我的心田,他們給了我信心與勇氣,我要用愛去關心他們的生活,我要用愛去關注他們的成長。
我從前任班主任那兒了解到班級中有幾個較優秀的學生,如樸某、孫某、岳某、胡某等,他們應該成為班級的骨干力量,所以課上、課下我都對他們格外關注。
兩個月下來,我發現樸某真是個熱情的學生,身為生活委員的她把班級生活方面的每一項工作都處理得井井有條;胡某作為班長能夠處處給同學們起到榜樣示范作用;可大隊干孫某呢,卻沒有杜老師說得那么優秀,你看他課堂上沉默寡言,課下對班級的工作也不主動承擔。這讓我心中升起一團疑云:是這個孩子天性如此,還是對我不接受、不認可?不是孩子的問題,我否定了自己,因為他是杜老師心中的好學生,那問題一定是出在我的身上,也許是我的課上得不夠精彩,也許是我對他的關注還不夠,也許是……
走近孫某,走進孫某的家,這是拉近我與孫某關系的第一步!
那天第一節下課,我把孫某叫到身邊,問:“孫某,你父母做什么工作的?”
“我也不太清楚。”孫某低著頭回答。
我又問:“那他們平時有時間嗎?”
孫某似乎猜到了我的意圖,便說:“爸爸媽媽平時工作很忙,每天到家都要六七點鐘,只有星期六才有時間。”
星期六才有時間,是不歡迎我去他的家嗎?星期六對于我來說,時間已經安排得滿滿的,怎么辦?思前想后,只好把孩子的小提琴課推掉,這樣就會有兩個小時的時間了,所以我很鄭重地告訴孫某:“這個星期六老師會去你的家進行家訪。”
當孫某聽到我說的這句話,他一臉的茫然,我又笑呵呵地問道:“怎么?不歡迎嗎?”
“歡迎……歡迎……那老師,我領您去!”孫某支支吾吾的,似乎有難言之隱。
“那我們就定在星期六下午一點,學校門口,不見不散。”我的話音剛落,上課鈴聲結束了我們的對話。
星期六下午一點整,我如約來到學校。孫某真是個守時的孩子,他怕遲到,比我早到了學校,看到他凍得通紅的小臉蛋兒,我知道他一定站了很久,我的心中隱隱作痛,不知不覺兩只手放在了孩子的臉蛋上,嘴里不停地念叨:“凍壞了吧,好孩子,以后出門一定要多穿點兒……走吧,我們去你家!”
孫某拉著我的手走進了白家堡的一個小胡同,這是一條讓我既熟悉又陌生的小胡同。說它熟悉是因為以前我也時常穿行于此,走在家訪的路上;說它陌生,是因為它還通向了孫某的家。我們兩個在白家堡的胡同中繞來繞去,大約走了二十多分鐘的路程,終于到達了目的地。
走進孫某的家,小得可憐。一個三四平米的小廚房,黑乎乎的灶臺,只能夠容下一個人做飯。往里走,是一間不足十平米的“臥室”,應該是進去就臥倒的屋子,一排別人送給他們家的破舊柜子,上面擺了一臺14寸的黑白電視機,過道窄得只有橫著身子才能站得開,剩下的地方就全被炕占據了。屋子里有一個很小的窗子,冬日的陽光射進來很少,因此屋里極其昏暗,即使把燈打開了,還是不足以照亮全屋。不僅如此,屋里還很冷,家長大概也了解這一狀況,便用塑料布把天棚包了起來,可還是抵擋不了冬天的寒冷。
看到我來家訪,孫某的媽媽很高興,雙手緊緊握住我的手,從她那雙長著粗糙的老繭的雙手,我感覺到這也是一個勤勞的婦女。
“歡迎您,孫老師,這么照顧我們家冬子。天這么冷,快上炕暖和暖和。”孫某的媽媽真是熱情。
“好的,好的!”其實這個狹小的空間要求我必須坐在炕上說話。
從交流中我了解到,孫某的爸爸是打零工的,而媽媽是打掃衛生的,這些工作都沒有固定收入,所以整個家庭的生活還是很拮據的。而此時我也明白了孫某為什么每天即使往返40分鐘,還是會選擇回家吃飯。孫某是個懂事的孩子,他從沒為自己簡單的生活、簡陋的居住環境抱怨過,而是每天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拿個小板凳,把炕當作桌子寫作業。
時間過得很快,半個小時的家訪結束了。懂事的孫某又把我送了出來,一路上我們有了許多的交流,他似乎也愿意親近我了。孫某告訴我:“爸爸的收入有限,今天有明天沒的,所以我很少能吃面包……我看到同學們能買好吃的,好玩的,漂亮的學習用具,我可羨慕啦!”能吃上一次面包就是件很奢侈的事了,對孩子來說應該是像過年吃餃子一樣的幸福。這樣的話讓我心痛,我也是一個孩子的母親哪,我的兒子何嘗有過這樣酸澀的童年呀!強烈的母性驅使我帶著孫某去了超市,買個面包,買幾袋奶……來暫時彌補他童年的缺失。
孫某不想收下我給他買的食物,但我執意讓他收下,而且我深知孩子是有自尊的,便向他保證不會告訴任何人,這是我們的秘密。手中捧著我給他買的東西,此時孫某的眼睛模糊了,也許心中有千言萬語,但此時只化作了4個字:“謝謝老師。”這對我來說就足夠了。分手之前,我又開導他:“你的生活條件雖然不如其他同學,但你的學習是讓大家羨慕不已的。今天的生活是父母給的,是我們無法改變的,有的同學生活的確很優越,我們不要嫉妒也不要傷心,可將來的美好生活是靠自己努力創造的,只要在學習上堅持不懈,相信你的明天會更加美好。今后在學習上生活上遇到任何困難,可以和老師直接說,相信老師,這是我們的秘密。”
也許正是這次的家訪,讓我成了他無話不談的好朋友。而我們之間也有了更多的秘密。
班級圖書角中的圖書是學校的財產,只允許學生們在學校內看。有一次孫某悄悄地對我說:“老師,由于爸爸媽媽掙的錢太少了,所以我家里沒有多余的錢去買書,每次看到同學們爭先恐后地訂雜志,我心里就酸酸的。老師,我真的特別想看書,您能把圖書角的書借給我回家看嗎?”我猶豫再三,但還是對他開了綠燈。我們約法三章:“一要保護好圖書,二要快借快還,三要保秘。”孫某每次借閱時都特別愛護,而且是愛不釋手。看的書多了,孫某課堂上的表現也不一樣了,愛發言了,而且句句都稱得上真知灼見;看的書多了,孫某的成績也越來越突出,一直在班級乃至學年都名列前茅;看的書多了,孫某的人生觀也改變了,他樂觀了,言談中再也聽不出他的失落與自卑,而且與老師、同學之間的關系更親密了。
童年最快樂的事莫過于看自己喜歡的動畫片。而對于孫某來說,能看到彩色的動畫片是一個奢望。正巧學校安了電視,在學生們考完試后我單獨把孫某叫到了學校,把兒子《奧特曼》的碟片放給他看,在孫某的臉上我找到了孩子應有的那份童真。而這個秘密又成了我們倆心中一份珍貴的回憶。
懂事的孩子會用他特有的方式表達出來。看著教室潔白的墻面變臟了,而我也正有要粉刷墻面的意思。孫某知道后,主動提出要幫我刷墻面。這可不是一份輕松的工作,平時用沙紙打磨一下還可以,但是用滾刷刷整個教室的墻面,既要刷得均勻,又要有耐心才行。
一下、一下、又一下……
從上到下,又從下到上……
一下午的時間,我和孫某累得腰都直不起來了,臉上、手上、衣服上、鞋上全濺上了涂料,但是看到煥然一新的墻面,孩子和我對視而笑,那份笑容是對我的愛的感謝,那份付出是對我的愛的回報。
教育就如同一個池塘,不論它是長的還是方的,沒有水的池塘不能稱其為池塘。愛就是池塘中的水,教育沒有了愛就不能稱其為教育。走進學生,了解學生,與他們交流、談心,用一顆真誠的愛心拉近師生間的距離,真正了解學生的需要,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我與孫某的故事讓我更深深地體會了蘇霍姆林斯基的那句話:“教育——應是關心備至地、深思熟慮地、小心翼翼地去觸及年輕的心靈。”
讓愛走進孩子們的心靈。
(作者單位:哈爾濱市延興小學)
編輯∕高 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