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容:人教版美術2年級上冊第九課。
教學目標:1.有重點地觀察蜻蜓,了解對稱對于飛翔的重要性。2.創作一幅以蜻蜓為主題的作品。3.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感情,養成良好的觀察能力,發現生活中美的能力。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觀察蜻蜓,抓住其對稱的特點進行繪畫創作。
教學難點: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和創造能力,運用不同的手法表現蜻蜓。
課前準備:教師準備有關蜻蜓的圖片、有關蜻蜓的繪畫作品及有關音樂。
教學方法:2年級學生年齡小,喜歡看動畫。根據本節課的性質,這節課在直觀性教學原則的指導下,主要采用啟發性教學,并結合講授、觀察和討論交流的教學方法。這既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又強調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老師知道同學們都喜歡看動畫片,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短片,請大家看屏幕。(出示課件:小蜻蜓。)
師:演的是誰呀?它在做什么?
師:說得真好,想不想和小蜻蜓成為朋友?
(明確課題:今天就來學習第九課《蜻蜓飛飛》。貼畫、板書。)
二、探索新知
1.師:下面讓我們一起走近蜻蜓,了解蜻蜓的奧秘吧。
師:請大家打開桌子上的“資源包”,前后4人為一組,觀察一下。
師:小蜻蜓長什么樣?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嗎?
(讓學生看大屏幕一起總結蜻蜓的特點:眼睛大,身子小,翅膀薄,尾巴長。)
師:現在請大家想一下,蜻蜓都由哪些部分組成呢?(先分別由學生討論回答后,師出示圖片,并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總結:蜻蜓的身體由:頭、胸、尾、兩對翅膀、三對腿組成。)
2.教師簡筆范畫,將蜻蜓的頭部、眼睛、胸部、尾部依次畫出后,留出翅膀的部分讓6名學生在看圖片的基礎上到黑板上來畫。
在學生畫出翅膀之后,教師進行翅膀對稱性的言語直觀教學,通過言語的引導,讓學生明白翅膀對蜻蜓的重要性,以及翅膀對稱性的重要性。然后教師把6名學生畫的蜻蜓改變了飛行方向,讓學生知道改變了頭部的位置就可以隨心所欲地畫出各種各樣的蜻蜓來。
三、加深理解
1.師:蜻蜓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我們應該多多了解了解它們。除了在身體結構上,你對蜻蜓還了解多少?知道哪些有關蜻蜓的小知識?說一說。
(引導學生:蜻蜓的顏色、種類;蜻蜓的本領;“蜻蜓點水”實際上是在做什么?說說關于蜻蜓的兒歌、諺語或者詩句。)
關于蜻蜓的兒歌:
蜻蜓蜻蜓大眼睛,翅膀透明身體輕。
飛東飛西抓害蟲,飛低飛高報陰晴。
(讓學生在明白蜻蜓飛翔的時候不僅是美的,還有其他的寓意。)
2.師:讓我們再一次近距離感受這個可愛的精靈,感受它的美。你覺得它最美在哪里?(欣賞課件中的圖片,同時讓學生回答。)
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強調:
身體:細細長長的,造型美。
翅膀:兩對,又長又薄,透明;很多紋理。
眼睛:復眼,大大圓圓。
顏色:豐富。
再次強調,蜻蜓的身體有一個大特點:對稱,這個特點對飛行很有幫助,可以幫助蜻蜓輕松地平衡身體,看蜻蜓飛起來的姿勢多優美啊,所以,對稱也是一種美。(用顏色鮮明的粉筆將“對稱”板書于黑板上。)
三、學生作業
師:發現美,表現美,是我們小畫家的使命,想想蜻蜓哪部分最美,動動腦筋想想,你怎樣表現?或者怎樣表現蜻蜓最美?為什么?
1.作業:請大家為蜻蜓畫一個故事,看看誰畫的故事最特別,最好。
2.要求:仔細觀察蜻蜓的結構,大膽發揮想象力,把蜻蜓的美表現出來,看哪一位小朋友將蜻蜓表現得最美。(這時可以引導學生想象蜻蜓在藍天白云下,在荷花盛開的池塘里,扇動著漂亮的翅膀在飛翔。)
(學生繪畫,師巡視并進行輔導,大屏幕配合播放蜻蜓兒歌并循環放蜻蜓圖片。)
對個別存在的問題單獨指導,對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全班指導。
四、展示作品
1.比一比:誰畫的蜻蜓最美麗?(師生互議。)
2 .你想把這幅畫送給誰?為什么?
師:你們把禮物送給了自己喜歡的人,老師也有禮物送給你們——每人一只紙蜻蜓。
五、拓展
師:蜻蜓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所以,我們要怎么樣?(不能隨意捕捉它!)其實,我們生活中的各種小生命都是很美的,有了它們,我們人類才不會孤單,所以,愛護生命,應該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這堂課大家都表現得很優秀,用自己的方式表現了蜻蜓的美,同時,老師也想告訴大家蜻蜓不光可以用手工折紙的方式來表現,還有更多的表現形式。(課件展示泥塑蜻蜓、葉貼畫蜻蜓等。)
(作者單位:齊齊哈爾市回民小學)
■ 編輯/趙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