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學校的學生中午一般在學校就餐。我們班這些小家伙平時胃口不太好,那一天,學校的菜可能特別合他們的胃口,他們竟然把菜都吃光了,還覺得不過癮,很多人居然說還沒吃飽。于是,我便來到隔壁班,想再舀些菜過來。和隔壁班班主任順便寒暄了幾句回到教室,發現一部分人已經吃飽了,而講臺邊放菜鍋的地方卻是一片狼藉:幾個碗里裝著剩飯剩菜,東一個西一個地散放著,碗邊上還灑落了許多菜葉菜汁,菜鍋里不知何時又多了些菜出來(后來才知道是另一個班的老師“友情贊助”的)——本來剛才我跟他們說好把剩菜倒在菜鍋里的,怎么會這樣?該怎么辦?
讓“小事”隨風去?——不行!
我的大腦迅速分析起來:一定是因為現在菜鍋又有菜了,所以他們不知應該把剩菜倒哪里,只能把盛有剩菜的碗放在地上,而其他人又把剩菜倒進去了。在倒的時候一定有人不夠小心,于是便成了現在這樣。
那天正好是我們班每周一次的“小掃除”時間,我是不是叫負責打掃這塊地面的孩子把地上打掃干凈就行了呢?但是我想,“細節決定習慣” 。這件事情雖然小,卻折射出孩子的思想意識和用餐習慣,必須解決!
我把剛吃過飯的學生叫回教室。很快,他們便一字排開在我面前。
“這些飯菜是誰倒在外面的?”
他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爭相說:“不是我!”
于是我又問一次:“誰倒過這些飯菜,站出來!”
話音未落,這些家伙竟然集體齊刷刷地往后退了一步!我頓時氣不打一處來,這些家伙可真夠機靈啊!但是有錯不敢承擔實在可氣!
暫略“無心”錯誤?——完全可以!
“這么說這些飯菜是自己跑到地上的了?”我也看出他們其實是因為那小小的自尊心的關系,才不敢當眾承認。再加上今天中午是小掃除時間,我如果一門心思破案,那樣也許能揪出犯錯的同學,但同時會耽誤了教室小掃除的時間,也會使那幾位無心犯錯的同學在大家面前丟了面子。也許,從此后這幾位同學在大家面前總是抬不起頭來,在學校的生活也就談不上愉快了!也許,他們的心里在對老師產生敬畏之情的同時,也不會再對老師有親近之意了……這難道是我想要的結果嗎?絕對不是!
于是我決定先把他們“晾一晾”,便說:“那好,那就請你們幾個今天中午承擔起全班小掃除的任務吧!其他同學在邊上‘學習’——反正他們還沒吃飽。”接著我指揮抬飯的學生把飯鍋、菜鍋抬到食堂,再去了一趟辦公室。從辦公室回來,只見這些小家伙已經賣力地干起來,講臺邊上剛才還狼藉滿地,現在已經煥然一新了。我相信,其中肯定有做錯事情的同學,但是因為大庭廣眾的,所以不敢認錯,他們此刻已經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承認了錯誤。當然也有沒做錯的同學,他們卻對我的這種懲罰性勞動絲毫沒有怨言——多么淳樸的孩子啊!
于是,等了一會兒,我又問全班學生:“這幾位同學干得認真嗎?”“認真!”“你們愿意幫助他們嗎?”“愿意!”于是全班學生找到自己的包干區迅速干起來,而那幾位學生擦完講臺又回自己的包干區擦起來。十幾分鐘后,教室干干凈凈!
看來,有些錯誤是可以忽略的,有些案子不是非破不可。
委“罪臣”以重任?——非常可行!
其實把剩飯菜灑在地上在我們班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只是今天比較嚴重罷了。我得趁熱打鐵,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于是,課后我把那幾位學生叫出教室,說:“從你們剛才的勞動態度中,我知道犯錯的同學已經知道自己錯了,只是剛才不好意思承認,對嗎?”
立刻有幾個孩子紅了臉,低下頭去。
“還有幾個雖然沒犯錯但是勞動非常積極的同學老師也看到了。”我接著說,“老師想選一名‘節約班長’,專門負責每天中午監督大家倒剩飯剩菜,不要讓同學浪費飯菜,也不要讓剩飯剩菜破壞我們班級的衛生。你們愿意嗎?”
“我!”“我!”孩子們爭先恐后地舉起手。真是可愛的孩子!我笑了,從中選了一位平時比較調皮,又不太有表現機會的同學。“這是試用期,你要好好努力,接受大家監督哦!”
他的小眼睛閃著光,用力點點頭。
對“全民”總動員?——那是必須的!
記得巴金曾說過:“孩子成功教育從好習慣培養開始。”我想,浪費糧食,在沒人監督的情況下對公共環境比較隨意,這不僅僅是個別學生會犯的錯,可能是很多學生都會犯的錯。當時只是很多學生還沒吃飽,否則,灑在地上的剩飯剩菜一定會更多。所以,不能僅僅是教育了那幾位犯錯的同學就了事,我必須抓住契機,來一次全班性的教育,以防今后類似事情的再次發生!
那個星期的班隊課,我和全班學生針對節約糧食,愛護班級環境的問題進行了討論,達成了協議:
分飯分菜的學生分的飯菜要適量,分的時候要小心,不要灑到外面;分到的飯菜如果覺得太多,在吃之前向“節約班長”提出,否則要盡量吃完;倒剩飯剩菜要經過“節約班長”檢查過關方可,像肥肉一類的確實不吃的菜可以倒,一般都應該吃完;如果誰不小心把飯菜灑在外面,應該及時處理干凈……
從那天起,吃飯問題我就不用操心了——都由“節約班長”全權代理了——小家伙干得還不錯呢,很有責任心。班級衛生也保持得很不錯哦!
看著孩子們優異的表現,我深深地體會到:其實諸如此類的“意外事件”,往往折射出孩子內在的思想意識、心理狀態和習慣素養。當我們抱著熱忱、寬容的心,用自己的冷靜、膽識、智慧,敏銳捕捉并巧妙利用“意外”中的資源時,會欣喜地收獲一片精彩!
(作者單位:浙江省衢州市新世紀學校)
編輯∕高 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