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教學策略是書法課程有效開展的重要保障,哈爾濱市延興小學實施新課改以來不斷實踐、總結、篩選,并對書法教學策略進行了歸類總結。
一、傳統的教學策略
1.故事
幾千年的中國書法史給我們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書法小故事、小常識。這些是教師書法教學中豐富的教學資源,也是教師與學生溝通與交流的橋梁。在書法教學過程中適當插入故事可以緩解學生大腦的疲勞,防止過長時間握筆導致的手指肌肉疲勞,提高練習效率。通過講述古代書法家的故事、介紹他們的生平事跡,既可以增加學生學習書法的興趣又可以陶冶性情。
故事,自古有之。無論是3歲小孩還是八旬老翁,都喜歡聽故事。現代書法課堂教學中,同樣需要故事。運用在課中穿插書法故事、課后收集整理書法故事等手段,可以激發學生熱愛書法,熱愛傳統文化的感情,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
這里特別推薦的是“分析字形結構”故事法:教師在分析字形結構的時候,根據字的各部分編寫小故事講給學生聽。特別是一些象形字(如日、月、水)和會意字(休、采),讓學生能夠在活躍輕松的課堂氛圍中對漢字產生探究的興趣。這樣的故事法,不僅能夠引發學生認字、愛字的興趣,還能夠較好地突破教學難點,達到教學目的。
在學校的課堂教學板塊中,有一個“走近書法家”的板塊,或介紹書法家其人,或介紹某種書體。任何關于書法的故事都提供了一定的文化背景和知識,我們可以把講書法故事看做是傳承文化的一個過程。
講述書法小故事畢竟是一種輔助教學活動,在書法課堂上運用書法故事開展教學還應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趣味性:小學生活潑好動,形象思維強,他們學習書法主要是出于興趣。因此,教師在運用書法小故事教學時,應注意故事的生動性和趣味性。生動有趣的書法故事能豐富課堂氛圍,增強課堂活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娛樂與學習相結合,極大地促進學生的學習。
適時性:教學目的是教師選擇故事的一個重要依據。教學中預設達到什么目標,則選擇什么樣的故事,不要變成為了講故事而講故事,毫無目的。如,欲讓學生明白讀帖的重要性,可講“歐陽詢觀碑”等歷代書家讀帖的故事。在學生對學書興趣下降的時候多講一些激趣的故事。教育學生學書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可選擇“張芝臨池,池水盡染”一類的故事等。
時間性:書法課不是故事課,它是一種教學手段,不可能整節課都講故事。因此從時間上看,應選擇比較短小的、易于在課堂教學中隨時穿插的書法小故事。
2.講授
講授法是每一位教師都習慣采用的教學方法,它歷史悠久,發展成熟,具有通俗和直接的特征。針對小學書法課程中的書法技法、理論,書法教師更多的是借助于外化的語言形式,形象具體、淺顯易懂地教給學生。
哈爾濱市延興小學在書法教學中曾嘗試借助學生的“看帖——讀帖——議帖”環節換掉“講授法”。結果課堂教學費時費力,學生學得“含糊不清”,不盡人意。在反思中,我們發現“講授法”是不可替代的。
但是由于講授的內容往往比較枯燥,如果教師控制不好時間,學生就有可能失去耐心,教學效果較差。在實踐中,除了要做到精講,也就是講授的內容一定要條理清晰,簡潔明了,把講授的時間控制在一定長度之內,還要和其他教學手段相結合。如與多媒體手段、示范書寫相結合等,為講授的內容增加直觀性和新鮮感,以此調動學生無意注意的行為,把講授內容傳達給學生。如在講授楷書“錯落有致”結構美一課中,為了讓學生懂得這一特點,教師制作了課件:一幅倒映在水中的青山圖,借助多媒體技術,勾勒出青山的“錯落有致”。這時教師的講解語言就可以減少了,教學的目標反而達成得更快。又如在結構教學中講授“水”的結構時,教師用多媒體制作了幾個小動畫,在豎鉤上先給出一條射線,通過這條射線,豎鉤端正、挺直的特點不道自明。在橫折撇的轉折處與豎鉤之間給出一個閃爍的圓環,橫折撇與豎鉤的相離關系一目了然……制作“水”、“永”二字的分合動畫效果,剖析結構異同、特點恰到好處。通過這樣的方式和手段,教師講授的趣味性增加了,也保證了講授的質量。
同樣,講授的同時結合著教師的示范書寫,也會起到相同的作用。它可以融進“看帖——讀帖——議帖”環節,“師說”與“生說”相結合,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二、簡單的“多媒體”融進書法教學
書法是視覺造型藝術,書法欣賞和實踐教學是以傳遞書法藝術視覺信號并讓學生充分感知和體驗為內容的藝術教學。隨著科技的進步,新的教學媒體不斷涌現,電腦、投影儀、電視錄像諸媒體先后用于書法教學,改善了書法教學條件,書法教學效果也隨之提高。
2007年,哈爾濱市延興小學為每一個班級配備了電腦、電視。在此基礎上,經過幾次嘗試,學校把攝像頭搬進教室。攝像頭+電腦+電視=一個“視頻投影儀”。這個簡單的多媒體,也把學校的書法教學推向了一個新的階段,改變了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幾本字帖的單一教學手段。
1.“視頻投影儀”下的教師范寫
在現在班額較大狀態下,傳統的書法示范展示是一大難題。學校在自己創建的“視頻投影儀”下,教師的范寫展示不再是困難。教師的示范書寫過程以及其中具體的書寫環節,如教師的執筆、運筆、線條表現效果以及字的結構等,通過“視頻投影儀”的協助能讓全班學生都看清,也大大節約了教師用于示范的教學時間。教師做到所寫既所攝,所攝既所展,教師書寫示范的過程即是全班學生仔細觀察的過程,相當于微型的“現場直播”,大大提高了教學信息傳遞的質量和效率。
2.“視頻投影儀”下的學生展評
用視頻投影儀做作業點評,則有更多的優點:通過對作業局部的多倍放大投影,使學生能夠發現平時不易發現的細節問題,深化了對自己學習結果的認識;還可把臨習作業與字帖原本做對比同步放大投影,這種比較方式更容易讓學生看清作業的優劣得失,既加深了對字帖的認識,也及時掌握了自己的模仿學習狀況,便于微調自己的模仿學習,更快提高模仿學習水平;由于投影儀對作業的放大展示,使作業反饋的受眾面成倍擴大,讓更多的學生能夠及時了解自己學習中存在的與他人相同的問題,通過教師的糾偏指導講解及糾偏示范,更多的學生在學習中能夠及時糾偏。因此,視頻投影儀用于作業點評使大面積提高學生學習水平成為現實。
視頻投影儀在書法教學展示中也存在一定的限制:視頻展示臺的空間范圍有限,攝像頭攝取畫面的面積也有限,雖然能對鋼筆書法作品(在16開之內)作整體的宏觀展示,但對超過并遠大于16開的毛筆書法作品作整體展示就無能為力了。
三、“傳統教具”離不開課堂
多媒體技術集聲音、畫面、色彩、動態于一體,形象性、生動性、靈活性、趣味性遠遠超過了傳統的掛圖、卡片和字模,用于書法教學效果是顯著的。但是,我們也不能忘記“傳統教具”所具有的無法替代的作用。
在實踐中,我們發現小學生的思維還處于形象思維階段,他們的注意力的持續性還較弱,所以,在教學中恰當地運用傳統教具(范字、字帖、字模等)不但能夠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穩定他們的注意力,而且能幫助他們理解抽象的書寫原理,順利掌握書寫要領。
如字模的作用。它非常適合中低段學生的學習心態,既是一種合乎兒童心態的玩具,又是一種學習書法的教具。例如:在教學《左短右長、左長右短》時,教師事先做了“嶺”字模,把偏旁“山”做成各種大小,讓學生上來拼一拼,并說說為什么選擇適中的“山”字的原因。學生很快就發現“山”與“令”應該互相謙讓,“山”的底下的橫應該變成提,而“令”字的撇穿插到“山”字的下面,使“山”不會往下掉,這樣字就變漂亮了。不知不覺中學生了解并掌握了書法教學中較難的“穿插”“避讓”原理,同時,書法的美育教育也漸漸在學生的心中形成。
又如教師的范寫作品。這本身不僅僅是一種教具,更承載著其他課件無法替代的情感激勵、感召作用。它不僅僅能讓學生感受到“真字”在紙上行走,筆法的變化之美,更能讓學生被教師這項技能激勵、感染,培養他們的書法情結。
在當代課堂中,如何進一步發揮“傳統教具”的作用?如何能把傳統教具和多媒體技術融合使用,使它們相得益彰,事半功倍?比如運用字模的拼貼游戲,可以讓學生在動手、動腦中愉快地合作學習。而運用實物投影儀展示這一過程,可以讓一部分人的快樂變成大家的快樂,讓一部分人的行動變成大家集體的行動,大大提高課堂的參與率。
四、分層教學
人的藝術素質是不一樣的,差異性不可避免,書法教學也是如此。一個班幾十個學生,他們的書法基礎參差不齊,對書法的接受能力千差萬別,不可能把全體學生拉到同一條“起跑線”。
把人人學習書法,人人學不同的書法理念置于書法教學目標中。在制訂小學書法教學目標時,學校既要重視教學中的統一標準,突出教學要求的一致性,以保證學生打好堅實的素質基礎,又要注意學生的個別差異,突出目標的層次性,做到“劃一性”與“層次性”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對興趣高的學生,允許他們超進度學習;對中等生則要循序漸進,穩步提高;對興趣不大的學生則要求“低起點”“小步子”,經過“小步子”不斷前進,最終達到教學目標。
分層練習是指不同層次的學生運用不同形式完成作業的方法。在作業和練習的設置上,也應在內容和數量上分類要求,既要讓學生通過努力可以完成,又要讓學生不會因為太易而應付;既要讓學生反復練習,掌握課內知識,又要讓學生有時間涉足課外,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水平。
如在學校書法課堂的練習中,教師往往會布置3個層面的作業:①臨寫教師指導過的字;②臨帖(教師幫助選擇的);③在臨帖的基礎上,把本次指導的字融進文學作品中,形成作品。
然后,教師給學生提供展示的機會,讓他們能充分展示學習書法的成果。在課堂教學中,同一小組的學生應是不同層次的組合群體,促使他們互相幫助、互相學習,從而得到共同提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隨時安排每組中接受能力強、知識掌握快的學生為“小老師”。讓他們在完成自己學習任務以后,幫助本組內其他層次學生,相互交流好的方法和經驗,既節約了教師的教學時間又使得全班學生能夠共同提高和進步。
五、“民族音樂”在書法課堂中響起
哈爾濱市延興小學無論是“習字一刻鐘”,還是書法課堂上,總能適時響起“民族音樂”。這些精心挑選的音樂成了學校書法課堂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在實踐中,我們覺得書法教學要在輕松、寧靜、溫馨、既嚴肅又活潑的氣氛中進行,只有這樣學生才會集中注意力去練字。音樂輔助教學的運用,恰到好處。
臨摹中的音樂。音樂是可聽的書法,書法是可視的音樂。在臨摹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播放一段輕松、優美的輕音樂能激起學生的興趣。此時,學生往往能產生由藝術美帶來的情感高潮,使練書法的注意力更為集中。
欣賞中的音樂。在欣賞教學中,用視頻向學生介紹歷代書法作品,有的金戈鐵馬,蒼勁有力;有的行云流水,輕盈舒展;有的清秀雋永,圓潤有致……配上音樂,通過音樂中力度的強弱,節奏的快慢,旋律的起伏引導學生欣賞漢字的藝術美,陶治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使學生在欣賞書法作品時獲得更為生動、直接的感受。
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發現放音樂時要注意音量不宜太大,只要把周圍無用的聲音給排除掉就行了。如在練習毛筆字時,可以選擇一些比較抒情的古典音樂;如果練鋼筆書法,可選擇些清新美好的輕音樂,如小提琴、單簧管、獨弦琴等名曲。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心理活動處于安寧、放松的狀態,將書法練好。
編輯/趙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