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簡析:
《自然界的時鐘》一文,主要寫了自然界中的生物都具有各自的作息時間。而這種作息時間,是受到生物鐘支配的。文章以總分總的結構形式為表象,用時間的先后為順序。先總寫可以把自然界的生物活動看成一座美麗的時鐘,然后著重介紹了植物中的花,動物中的小動物和昆蟲都在按時作息,最后揭示出植物和動物能按時作息的主要原因是身體受到“生物鐘”的影響。這篇文章是科學小品文,層次清晰,結構完整,正適于學生以這篇文章為例學習“預測”和“連結”的閱讀策略。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猜測與驗證的過程,使學生掌握“預測”的閱讀策略。
2.通過學生實踐操作為課文錯亂的語句排列順序使學生掌握“連結”的閱讀策略。
3.能夠讓學生邊學習邊實踐邊鞏固“預測”和“連結”兩種閱讀策略。
教學重、難點:以《自然界的時鐘》為例,使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學習“預測”和“連結”兩種閱讀策略,并能在自己的閱讀時間中使用這兩種策略。
教學流程:
一、游戲導入,體會猜測和驗證
師:上課之前,咱們來做個小游戲放松放松。來猜猜老師手里的是什么?
生:是硬幣。
師:不對。
生:是糖果。
師:不對。
生:什么都沒有。
師:也不對。
(生七嘴八舌地提出自己的猜測。)
師:我們大家剛才給出了這么多種答案,可惜沒有一個對的。為什么呢?因為你們沒有得到足夠的信息,當然猜不出來了。想獲得一些提示信息嗎?
生:想。
師:好,請看。(老師把瓜子殼放到了實物投影上)猜出來了嗎?
生(齊說):瓜子。
師:終于猜對了。能說說你怎么猜出來的嗎?
生:老師提示我們瓜子皮,我就想到老師手里是瓜子了。
師:多好,請坐。大家把瓜子殼同瓜子聯系了起來。獲得了信息,并由此進行了合理的猜測。一下子就猜出老師手里的物品。再來一次,試試看??辞暹@一次的提示。(老師把一張糖紙放到實物投影上。)
生(此起彼伏地回答):是糖。
師:確定嗎?
生:確定。
師:你為什么這么確定?
生:因為老師提示我們的是一張糖紙,所以老師手里肯定是糖。
師:不錯,猜測很合理。那么大家請看。(老師把手張開,什么都沒有)看來大家都猜錯了。我們把糖紙和糖聯系起來進行猜測,這沒錯。但是無論你怎么樣肯定自己的猜測,決定你對錯的還是最后的驗證。好了,現在都挺放松的,那么我們開始上語文課了。
二、通過課題嘗試猜測課文內容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文章。和老師一起板書——自然界的時鐘。
生(齊讀):自然界的時鐘
師:看了課題,你能用從這個課題獲得的信息來猜猜文章都寫了些什么嗎?
生:我覺得文章可能寫了自然界里的時鐘。
師:具體些說,自然界的什么時鐘?
生:自然界能告訴我們時間的東西。
生:可能是一些能告訴我們時間的植物。
生:我覺得也可能寫了能告訴我們時間的動物。
生:可能寫了和時間有關的自然界的東西。
師:看來大家通過這個課題都有了自己的猜測,那么我們的猜測對不對呢?文章是不是寫了我們剛才所猜測的內容呢?現在咱們就來讀讀這篇文章。(屏幕出示課文第一自然段。)
三、驗證猜測并繼續猜測
師:誰來給大家讀讀這一段。這一段告訴了我們什么?
生:告訴了我們大自然是一座美麗的時鐘。
師:很好。那么這一段里有沒有哪里能夠驗證我們剛才的猜測?
生:我從“生物”這個詞感覺文章肯定會寫植物和動物。
師:說得有道理。
生:我覺得文章會寫能告訴我們時間的花,因為花是美麗的,而這一段中有“美麗的時鐘”,“美麗”這個詞讓我覺得文章一定會寫到花。
師(對著全班同學):你們有這樣的猜測嗎?(很多同學點頭)你們看,我們通過題目獲取信息,猜測文章所寫內容。又讀了第一段,通過第一段的信息加以驗證,并繼續猜測。這樣不斷猜測驗證,也是一種讀書的好方法。
四、通過排列句子順序感受并學習連結策略
師:好,下面讓我們接著往下讀,繼續驗證我們的猜測。請大家打開1號信封,里面就是下一段的內容了。怎么了?我可是按照課文順序排列的啊,你們怎么給弄得這么亂了!這樣吧,請你們按照一定順序把這一段重新排列,好吧。
(生重新排列這一部分內容。)
師:你可以和周圍的同學組成互助小組一起排列,也可以自己獨自排列。
師:排列好了嗎?誰愿意到前面來給大家展示自己是如何排列的?
生:(在實物投影下排列)我是依據這些句子中的時間來排列的。把“仔細觀察”這句放到最前面,因為這句話是總起句,下面的內容都是圍繞著這句話來寫的。
師:他說得非常有條理,大家是不是這樣排列的?
(生點頭。)
師:對于這個總起句,我們就要把它放到最前面。但是,如果我現在卻想要把它放到最后面,你們看怎么改一下合適?
生:我覺得可以把“就會”去掉,那樣就可以了。
師:同意嗎?(學生們點頭表示同意)看看,去掉“就會”這個詞語,句子內在的條理就被打破了,擺放的位置也會不同。這一段我們通過發現句子與句子之間的關系,把一個個句子連結了起來。這種方法也有助于我們理清文章脈絡,把握文章的內容。好了,誰來說說這一段寫了什么?
生:寫了花知道時間。
五、繼續猜測課文內容并學習段落連結策略
師:多神奇??!花竟然知道時間。這一段印證了我們剛才的猜測,文章真的為我們介紹了花知道時間。那么請大家再猜猜看,介紹完了花知道時間,文章還會寫些什么呢?
生:因為第一段寫了“生物”,生物包括植物和動物,所以我覺得接下來該寫動物了。
師:非常有條理的猜測,用前文獲得的信息來進行合理的猜測。你能不能具體說說,你覺得作者可能寫哪些動物知道時間?
生:我想可能會寫老虎。
師:嗯,會寫猛獸。
生:我想可能會寫燕子。
師:嗯,會寫飛鳥。
生:也許會寫雞鴨這些動物。
師:不錯,會寫家禽。
生:我覺得有可能會寫蜻蜓。
師:昆蟲也知道時間,不錯。
生:寫大象。
師:大象也知道時間,多有意思。(示意學生們放下手)我們有了這么多猜測,對不對呢?為了驗證猜測,我們接著往下讀。請大家打開2號信封。自己讀一讀。
(生自由讀課文。)
師:怎么樣?我們的猜測對嗎?上面一段寫了小動物,下面一段寫了昆蟲,它們都是動物。看來我們的猜測得到了驗證。下面,請大家把課文的第2、3、4自然段連起來讀讀看,就這樣把這3段放到一起合適嗎?
生:不合適。我感覺就這樣放在一起很生硬,特別別扭。
師:你們有沒有這樣的感覺???
生:有。
師:是啊,我們怎么才能讓這3段放在一起不生硬,不別扭呢?
生:添上過渡句就行。
師:好。你看,學習第2段的時候我們是抓住時間把句子連結了起來?,F在我們就要用過渡句來把段落連接起來?,F在,請大家拿出筆來,在第2段和第3段中間加上過渡句,在第3段和第4段中間也加上過渡句。(學生寫句子,老師巡視。)基本上都寫完了。這樣,找同學讀讀自己的句子。
生:植物知道時間,小動物也知道時間。小動物知道時間,昆蟲也知道時間。
師:你用到了關聯詞語把前后兩段連結在一起,不錯的方法。但是你兩句話用了相同的關聯詞語,顯得單調了,要是用不同的關聯詞語寫出變化就更好了。還有誰愿意讀讀自己寫的過渡句?
生:花可以按時間開放,小動物可以按時間活動。不僅小動物知道時間,昆蟲也知道時間。
師:這位同學寫的兩句話形式不同,有了變化,這是很好的。但是第一句沒有用到關聯詞語,顯得過渡不是很順暢??!還有誰來?
生:不僅植物有一張時間表,小動物也有一張時間表。不僅小動物如此,連昆蟲都有這么一張時間表。
師:好。(把剛剛發言的三位同學寫的內容放到了實物投影上)我們來看這三位同學寫的過渡句。你喜歡誰寫的?
生:我喜歡周毅寫的。我覺得他寫得很具體,而且前后兩個過渡句有變化。
師:都同意嗎?
生:同意。
師:我也同意。第一位同學僅僅是在寫過渡句。而第二位同學過渡不是很順暢。第三位同學則是把課文內容同自己的思考連結了起來,不僅在寫過渡句,更是在表達自己對文章的一種理解。所以讀起來第二位同學寫得更好些。你們能像周毅這樣寫嗎?試試看。
生:我寫的是不僅植物知道時間,連小動物也知道時間。除了小動物,昆蟲同樣知道時間。
師:這位同學寫得好。
生:自然界中知道時間的不光有植物,還有動物。不僅小動物們可以按固定的時間活動,連小小的昆蟲也能知道自己什么時候該活動,什么時候該休息。
師:多好的過渡句??!不僅用到了關聯詞語承上啟下,兩句過渡還能夠巧妙變化。這樣前后兩段就順暢地連結在一起了。好了,其他同學手放下,大家想看看原文是如何過渡的嗎?(想)那好,我們一起來看看。正如我們所寫的一樣,原文在用關聯詞語承上啟下的同時,兩個過渡句更是出現了一些變化,使文章不單調。我們將來寫文章,也可以借用這種方法。來,我們把紅色的句子連起來讀一讀。
(生齊讀紅色的句子。)
六、歸納總結猜測和連結的閱讀策略
師:文章讀到這里,相信大家肯定會產生一些好奇?好奇什么呢?
生:為什么植物和動物都知道時間?它們也沒有表,怎么那么準時呢?
師:對呀,這是為什么呢?誰知道?不知道猜一猜也行。
生:我猜可能是植物和動物的習慣吧!
生:我想也許自然界有什么東西能讓植物和動物知道時間。
生:我覺得蜜蜂知道時間是因為它知道花開放的時間。
師:看來我們有很多的猜測??!對不對呢?請看。誰來讀讀最后一段?(一生讀最后一段。)
師:現在你有答案了嗎?
生:是因為生物鐘的作用。
師:是啊。正是因為有了生物鐘,所以植物和動物才能夠知道時間。而我們人類身上也同樣有著生物鐘。很神奇吧。這節課我用《自然界的時鐘》為例,教給了大家兩種閱讀的策略。一種是借助文本信息和生活經驗猜測并驗證,這種閱讀策略叫預測;一種是通過把握句子或者段落之間的相互關系把句子與句子、段落與段落進行排列重組的閱讀策略,這種策略叫做連結。這兩種閱讀策略都會提高我們的閱讀效率,使我們的閱讀事半功倍。相信嗎?自己回家后可以嘗試著運用,保管有效哦。好了,下課。
編輯/黃耀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