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小學低年級閱讀更有味道
閱讀材料色彩不要單調(白紙黑字),那樣很難激起閱讀興趣;也不宜太花哨(分散學生的注意力),一般文字的背景以一種色彩為宜。
篇幅不要太長。小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一般不會超過15分鐘,而且他們閱讀速度較慢,若在這段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內沒有讀完,便容易產生厭煩情緒。長時間如此不利于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內容要淺顯易懂,能夠引起學生興趣,如兒歌、歌謠、謎語、小故事之類。最好選擇拼音加漢字的閱讀材料,因為學生的識字量有限,必然會在閱讀中遇到不認識的字,這時可以借助拼音掃清障礙的同時又認識了字。
如果在家里,最好有家長“陪讀”。一來可以營造一種讀書的氛圍,讓孩子知道家長對其讀書的重視;二來家長的適時鼓勵又可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當孩子已經養成了一種好的讀書習慣,或已具備獨立讀書的能力時,家長可放手。如果在學校,則可以通過晨讀或舉辦讀書會等形式讓學生都能積極地參與到閱讀中來,感受到閱讀的樂趣。
(林口縣建堂小學 弓麗娟)
讓家庭作業走“改革開放”之路
怎樣才能將“要我寫”轉變為“我要寫”,怎樣讓學生從心理上接受?我在時間和空間上多給孩子一些自我發揮的余地,落實基礎知識之外在作業的趣味性、作業的探索性上思考,讓作業彰顯自己的個性,以此激發學生完成作業的興趣。
在教低年級語文時,我是按著自己的教學進度有計劃、有目的地留作業,平時我兩天講一課,前一天鞏固當天的內容同時收集本課相關的課外資料,第二天晚上的作業設為預習第二天的新授課,繼續鞏固當天的內容。收集本課資料為10分鐘,課后鞏固為30分;預習定為20分鐘,課后20鐘。同時各組設好組長,組長和組員在程度上差距是必然的,鞏固新知的量上要比組員少。把這一部分時間讓組長用在提高語言表達能力上,讓學生練習寫句子,這樣作業就體現層次,同時張揚學生的個性,讓每個孩子課后都能吃好,吃得有營養,適合個人所需。
沒有實踐就沒有發言權,經過一個月的實踐,學生的學習狀態非常好,家庭作業都能完成。這次月考結束后,從成績上看不同的學生都有不同的提高,但是仍有個別學生還需對基礎知識加強鞏固,學生的閱讀面需拓寬,在這方面還需探索。
(吉林省通榆縣同發明德小學 崔 楊)
應怎樣寫“反思”
教學中,每個教師在教材處理、教法運用、學法指導等方面都有自己獨特的設計,教學過程中都有一些“精彩一刻”,如典型的事例、逼真的演示、通俗的講解、有效的引導、全方位的調動等。將教學中的這些點滴體會及時記錄下來,日積月累,就會得到一份實用的寶貴資料或經驗論文,教學活動的規律就會了然于心,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就會得到提高。
記疏漏失誤
在教學過程中,由于受時間、條件及教學過程復雜性的制約,無論課前備課多么充分,總會有疏漏之處;無論教學設計多么完整,也會有失敗之舉。如語言表達失誤、演示操作失敗、學法指導欠妥當、偶發事件處理欠得法、課堂氣氛欠活躍、合作探究欠深度、課堂作業欠梯度、時間安排欠準確等。如果每節課后都能仔細查找、及時反思,并運用教育學、心理學原理來分析、解剖自己的疏漏失誤,從主觀、客觀兩方面細細揣摩,有針對性地改正缺陷、彌補不足,就能掌握教學的真諦。“吃一塹長一智”,以后就能避免類似的問題出現。
記學情反饋
在教學中,教師起主導作用,學生才是教學的主體。教師要密切注意學生的反應,善于接受學生的學情反饋。及時記下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障礙和作業中普遍存在的問題,記下學生在合作探究中就某個問題發表的獨特見解,記下學生對課堂教學的意見和要求等等。記下這些,有利于教師了解學生學習的深度、廣度,有助于教師剖析教學過程的優劣長短,拓寬教學思路,調整教學行為,不斷提高自身教學水平。
記今后設想
荀子云:“君子博學而曰乎已,則知明行無過矣。”一節課或一篇課文結束之后,坐下來靜靜地思考,及時對課堂教學的全過程進行“回頭看”,記下教學中成功的經驗和品質,并用此來指導今后的教學工作,教學思路將更加清晰、系統,教學設計就會達到最優化。
(林口縣奎山中心小學 劉海蓮)
新課堂,我們該怎樣聽課
聽教師。聽課時要注意教師在舉手投足之間所反映出的教育觀念,洞察一句話、一個眼神、一抹微笑、一次皺眉、一聲感嘆,就會“看”到教師的新觀念是否落地。如聽課時,我們常聽到這樣兩句話:“同學們,你聽明白了嗎?”“同學們,老師講清楚了嗎?”仔細品味這看似平常的兩句話,卻反映不同的教育思想,前者是以“我”為中心,以“教”為核心;后者是以“生”為中心,以“學”為核心。
看學生。一看學生參與度。既要估算一下,學生在本節課中的參與度是多少,還要看學生是真參與,還是假“繁榮”。二看學習狀態。好的課堂要讓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在“知識的超市”中有好的狀態:我需師有,學習投入、專注,甚至忘我,課堂和諧、活躍、快樂、精神振奮、表現欲強。三看三維目標的落實情況。聽課者既要看教師的教學目標制訂的合理性,更要看學生的課堂達標情況。四看學生表現。一節好課,會給學生帶來“時間過得太快”的感覺,產生回味無窮,戀戀不舍的情愫。因此,聽課者要特別注意學生在下課前的一些表現,這將是評價一節好課的重要指標。
學亮點。聽課要聽出亮點,有的教師擅長導入,會調動學生的學習“胃口”;有的教師擅長課堂結尾,讓學生產生一種“教學已隨時光去,思緒仍在課中游”的佳境;有的教師課堂語言風趣幽默,學生在歡笑聲中學到了知識……因此,在聽課時,要特別留心觀察和收集不同教師在課堂上展示的各方面優點,用心去感悟不同教師在教學中出現的“亮點”與創意,去揣摩和學習不同教師的教學個性與風格。
(泰來縣大興鎮中心學校 徐永晨)
增強3種意識,優化語文課堂
增強取舍意識。語文課上不能僅僅關注學生已經學會了什么,知道了什么,還要把視線投向學生是怎么學的,學生掌握了哪些繼續學習的方法。每一節課上,我們都要把方法的理解和內化作為一個學習的重要方面。正如一位專家所說,語文課在字詞句篇、聽說讀寫之外,再加上一個方法傳授,這是學生后續成長的基礎,也是學生能夠終身學習的前提。
增強過程意識。有理解、有策略、有評價、有反饋,課堂就應讓學生在老師一步步引導下,越讀越好,越讀越有味道。老師要把握課堂每一個細節,把教學意圖很好地達成,不要走過場,真教真學的過程,比結果本身還要重要。
增強資源意識。首先是用好文本資源。教材文本是學生最重要的學習資源,我們的課堂要充分地用好用足教材。挖掘文本的生長點、情意點、空白點,緊扣文本進行聽、說、讀、寫,以文本為憑借落實教學的三維目標,到什么時候,我們都記得要以本為本。其次,是用好生活資源。學生學習不是頭腦一片空白走進課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積累和知識儲備。在學習過程中要善于激活與運用。再次,是用好媒體資源。隨著信息化社會的推進,教學現代技術已經與課堂教學緊密融合。比如課堂上,城市學生對噴霧器不是太熟悉,那就圖示讓學生形象地感受一下。當然,還有如課外生活資源、文字拓展資源等,以上只有很好地與文本資源有效地整合,語文課才會更加生動。
(蘇州工業園區文萃小學 張曉華)
怎樣讓學生“愛”老師
妙招一:會愛的老師才能被愛
讓學生愛老師,老師首先要發自內心地愛學生。愛學生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是課堂上一個鼓勵的眼神,可以是學生生病時一句關懷的話語,也可以是與學生碰面時主動的一聲招呼……別小看這微不足道的點點滴滴,卻是讓學生喜歡上一位老師很好的方法。
妙招二:寬容對待學生的錯
學生畢竟是孩子,誰能保證不犯一點兒錯。作為教師,我們應寬容地對待他們的錯,尊重學生的人格,給他們改正錯誤的機會。切不可抓住一點小毛病,糾纏不清。或為發泄心中的不滿,用尖酸的字眼挖苦學生,甚至連學生的家長也跟著挨批。這樣的老師,學生對其只有避而遠之,哪還能有愛?
妙招三:以身作則做表率
與學生相處,老師一定要言必信,行必果。要求學生做到的,老師首先要做到。
曾經有一段時間,我們班級的遲到現象比較嚴重,于是,我就堅持每天第一個來到教室。同學們說,老師有那么多事情要做,都能準時來到學校,我們為什么做不到呢?我的這一舉動,使班里遲到現象很快得到了杜絕。
妙招四:經常在同學們面前表現一番
下課了,我給他們做跳繩示范,繩子飛快地旋轉,只轉得他們瞠目結舌;班級開展活動時,我精心設計出圖文并茂的黑板報,同學們嘖嘖稱贊中,崇拜之情溢于言表。
要知道,要想讓學生喜歡你,就要有讓學生喜歡你的資本。偶爾在學生面前秀一把,使同學們更加認識到他們的班主任,并不是只會教課,而是樣樣精通,多才多藝的。
(河南省洛陽市吉利區冶戌小學 董鳳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