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3年級下冊第一單元。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和具體的實踐活動,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4個方向。
2.初步了解地圖上的方向,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并能描述行走路線。
3.培養辨認方向的意識,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引入新知
師:同學們你能向老師介紹一下你周圍的同學嗎?
生:我的左邊是曉楠,我的右邊是小鑫,我的前面是小宏,我的后面是婷婷。
師:他介紹的可真清楚,通過一些前、后、左、右這樣的方位詞就介紹清楚了,除了這些你還知道哪些表示位置與方向的方位詞呢?
生:我還知道東、南、西、北。
師:你知道的可真多,這就是我們這節課所要學習的。(板書課題:位置與方向。)
【評析:從身邊的情境出發,既鞏固了以往學過的前后左右方位詞,又為新課做好鋪墊,情境設計貼近學生生活,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使學生愿意學習。】
二、 活動體驗,感受新知
1.辨別方向。
師: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你是通過什么來辨認東、南、西、北這些方向的呢?
生:我看太陽辨別方向,太陽每天從東方升起,西方落下,面對太陽,左面是北,右面是南,后面是西。
生:我知道還可以看指南針來辨別方向。指南針紅色的指針指向北,另一頭指向南。
生:還可以用北斗星來辨別方向。
生:我知道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我爺爺教我的。
師:哦?這個方法真不錯,什么是上北下南?是頭上是北嗎?請你來給大家解釋解釋吧。
生:面向北的時候,就是上北,下南表示后面是南,左手邊是西,右手邊是東。
【評析: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培養學生愿意學數學的興趣,從而激發學習的探索欲望。】
師:你解釋得真棒!我們把他的這種方法寫在黑板上。(教師板書。)
師:這個是我們用來辨別地圖上方向的坐標圖,有一句非常簡單的口令就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請同學們一起說一遍。
(課件出示:中國地圖。)
師: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幅員遼闊,現在請你根據這個坐標圖,假設以銀川城市為中心說說它東西南北4個方向的城市吧。
(學生認真觀察后,小組交流。)
生:我發現我們生活在北邊。
生:我姥姥家海口在南邊,我最想去的拉薩在西邊,東邊城市有石家莊、濟南等。
【評析:這個環節的設計使學生明白,在辨認方向時先確定一個標準點,然后根據這個點找到它的東南西北,以此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2.用方位詞介紹周圍同學。
師:看來同學們都可以用東南西北這4個方位詞在地圖中找到不同的城市了,那你能用這樣的方位詞介紹你身邊的同學嗎?
(學生小組合作交流后匯報周圍身邊的同學。)
生:我的東邊是小諾,我的西邊是小瑩,我的北邊是小靜,我的南面是小麗。
…………
師:誰能說說我在你們的什么方向?(老師站到同學中間去。)
生:老師在我的東邊。
生:老師在我的西邊。
生:老師在我的北邊。
生:老師在我的南邊。
師:這可真有意思,我站在這里沒有動,為什么你們所說的方向卻不一樣呢?老師一會在東,一會在西,一會在南,一會在北呢?這是為什么呀?
(學生獨立思考后小組合作交流。)
生:因為我和其他3個方向的同學方向不一樣,所以看到的老師所在的位置也就不一樣。
師:也就是說所處位置不同,看到的方向也就不一樣。
【評析:這個環節的設計,旨在使學生體會到方位的相對性,借助身邊師生的位置關系,輕松解決抽象的問題。】
三、游戲練習,鞏固新知
1.游戲《口令歌》。
師:(老師站在班級的中間)以我站的地方為中心,我們來做個游戲,請同學們認真聽,老師要給大家唱首歌,歌中有要求,請同學們按著要求跟著做。
老師用《幸福拍手歌》的音調唱:請東邊的同學你呀跺跺腳××,請西邊的同學你呀拍拍手××,請南邊的同學你呀拍拍你的肩,請北邊的同學你呀招招手××。
(學生跟著老師唱的歌做動作。)
【評析:寓教于樂,讓學生在輕松的游戲氛圍中再次感知位置與方向,這樣做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輕松愉快地理解了數學知識。】
2.我做小導游。
師:現在請你來做小導游,介紹一下我們的學校。
(學生小組內合作交流后匯報。)
生:我是三(2)班的學生,我們學校的大門是向西開的,一進學校看到是東邊墻上幾個大字:一切為了孩子。我們的高年級教學樓在操場南邊,低年級教學樓在操場的北邊。
…………
【評析:通過形式多樣的練習,讓學生把學到的有關方位的知識運用生活當中去,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培養了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互相介紹。
師:同桌之間互相介紹學校的體育器材各在學校的什么位置。(找學生匯報。)
【評析:結合學校的具體情況,讓學生介紹體育器材的位置與方向,使學生進一步熟悉東、南、西、北4個方向。】
4.完成練習一的第一題。
(學生獨立思考后匯報。)
三、 歸納總結,延伸新知
師:談談你這節課有什么收獲。
生:我學會了辨認東南西北4個方向。
生:我知道了只要知道其中一個方向就能知道其他的3個方向。
…………
(課件出示中國地圖。)
師:(手指著黑龍江區域)這是我們的家鄉,黑龍江四季溫差大,物產豐富。都說我們住在祖國的東北,你知道為什么管我們這里叫東北地區嗎?這就是我們下節課即將探索的內容,下課!
【評析:通過學習東南西北4個方位外,在看地圖了解東北家鄉的環節同時又進行了拓展延伸,達到課雖盡,意未猶的效果,使學生對方位產生饒有興趣的期待。】
總評:
《數學課程標準》強調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由于東、南、西、北等方位概念比較抽象,所以在設計中創設了大量的活動情境,如說一說,做游戲,看地圖等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數學學習活動是一個以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主動建構過程。本節課的設計自然、銜接連貫,其最大特點就是結合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設計了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通過合作與交流學習數學,理解、體會數學就在身邊,培養實踐能力。同時把數學知識與生活有機結合并把所學知識向生活延伸,以此體現學以致用的思想。學生在獲得數學知識的過程中,獲得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