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載我們生活的地球有多大?赤道半徑約長6378.P37公里。有多重?不少地球物理專家認為,地球的現有重量是6兆噸的百萬倍。假如地球內部不是空的,它的重量應該遠不止此。
然而,面對如此大、如此重的地球,公元前200多年,誕生于西西里島敘拉古(今意大利錫拉庫薩),在力學方面研究成果尤為突出,證明了杠桿定律的科學巨人阿基米德,曾放言:“假如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動地球。”這種假設,如同一只螞蟻想撬起火柴盒。更何況,這個支點是找不到的。我們權當是個比喻。
穿越時空,穿越領域,一個叫孫楊毅的鎮黨委書記,PK阿基米德,居然勝出。
和撬動地球風馬牛不相及,不屬同一范疇的中國農村工作,紛繁復雜,七股八岔,如何能做得風生水起,如魚得水,順順溜溜,精彩頻出?多少年來,幾億農民,上千萬農村基層干部,苦苦探索,處處尋求,不乏諸多成功的案例。山西省臨汾市堯都區大陽鎮黨委書記孫楊毅,通過創新建立農戶檔案,找到了做好農村工作的支點。
有了這個支點,王作就有了得力抓手,決策就有了可靠依據,不再盲人摸象,行差走錯;把握住了農民的思想脈搏和實際需求,披沙撿金,同聲共氣,難點就有了突破口,就能四通八達、曲徑通幽。
大陽鎮的農戶檔案,就像一張全息照片,涵蓋農戶家庭及其成員的方方面面,比起我們這些單位人的檔案,內容要豐富、詳實、具體、科學得多。透過這些個性,能夠歸攏出共性,食髓知味;透過這些微觀,能夠更好地把握宏觀,舉重若輕。
他們的成功點還在于,調查的內容全面,采集的數據一手,并且時時處于動態中,月月都在添新。這些寶貴的資料,寶貴的資源,因不是束之高閣,封袋入柜,不再生硬冰冷,鎮里的涉農、涉村部門,政治的,經濟的,社會的,文化的,法律的,都有權共享,而變得不斷升值,更加鮮活生動。
大陽鎮的農戶檔案,連接的是地氣,體現的是民意。就像蓋高樓,地基打得越深越結實,樓房就能蓋得越高;又如農作物,根扎得越深,枝葉越繁茂,果實更豐碩。
有了這個農民檔案,再紛繁復雜、七股八岔的農村工作,就能提綱挈領,綱舉目張,就能四兩撥千斤,就有了羅馬大道。
塵世上的事情,盡管大多數互不相關,但理都相通。
我打心眼里佩服那些特有創新意識的人。
這也是我們要挖掘、總結、推介大陽鎮建立農戶檔案的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