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平是廣西平南縣的一位普通農村婦女,改革開放之初,早早背起行囊外出務工。而眾多農村青年涌人城里務工時,她卻悄然回鄉,開始種植蘑菇,成為平南縣知名的“蘑菇大王”。
余平曾外出經商,最后卻血本無歸。她和家人從失敗中吸取教訓,把目標鎖定在了蘑菇種植上。最初,從出蘑、守蘑、護蘑、摘蘑到初加工,再到出貨銷售,她不敢有一絲馬虎。到2001年,她的企業達到年產1萬余公斤蘑菇的規模,利潤3萬余元。隨后的幾年里,她的客戶不斷增加,企業迎來了快速發展時期。
撐起蘑菇傘,余平靠的不僅是辛苦,還有她的蘑菇產業發展思路:有市場前景,與本地資源配套,能帶動當地農民增收。為此,她于2008-2009年間,投資105萬元,對企業進行了大規模擴建。2009年,企業的生產總值達25萬公斤,純利潤達32.5萬元。同年,余平成立了平南縣長榮婦女蘑菇種植專業合作社。合作社的50多人中,女性占到90%,這一“娘子軍”陣容令人贊賞。
在企業穩步發展的同時,余平琢磨出新的開發領域,即加工飼料,辦養殖場。用出完菇的廢料養牛羊,牛糞用于種植香菇,不能加工飼料的菌渣和牛糞,又是生產沼氣的好原料。產出的沼氣可代替種蘑菇時高溫消毒的用煤。這一生產模式,使企業走上了資源節約型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