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9歲的李玉龍,出生在山西呂梁一個農民家庭。2007年,李玉龍從中國農業大學畢業后,加入非國際組織NDFER了L(NDFElLTL總部設在紐約。每年定期召集自愿者奔赴非洲和東南亞等貧困地區,在農業、教育、醫療等方面為當地人提供幫助,傳授知識技能。但因屬非國際組織,聯合國并不為其提供經費,所需資金一般來自慈善機構。),請求到自然條件惡劣的埃塞俄比亞支教。
埃塞俄比亞位于紅海西南,面積110萬平方公里,人口7740萬。平均海拔近3000米,素有“非洲屋脊”之稱。它是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農牧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李玉龍檢索大量資料后發現,埃塞俄比亞氣候涼爽,土壤條件不錯,但因沒有豐產栽培技術,玉米、土豆等產量很低。而他的工作就是講授現代農業知識、提供科技示范。
剛到時,李玉龍住著十多平方米的小屋,吃著當地發酸的面餅。自己做飯,當地的菜吃不習慣,豬肉更是稀缺,最貴時50元/公斤。工作上,由于教學點分散在各偏遠小村莊,他每次上課都要走山路,還得防御野豬、土狼等野獸的襲擊。
李玉龍的第一個教學任務是噴施赤霉素促進甘蔗生長。實驗進展很順利,在噴施3次后,植株就長到了沒有噴藥前的2倍高。李玉龍還試種茄子、西葫蘆、黃瓜和白蘭瓜,同樣獲得了豐收。通過改進播種和管理方式,他把當地的玉米畝量由200多公斤提高到四五百公斤。埃塞俄比亞農業部把他的經驗當成典范加以推廣。
2009年3月的一天,李玉龍陪一位中國老板到首都亞的斯亞貝巴辦事,在餐館吃飯時,他點了一盤炒蘑菇,居然要40美元。經了解才知道,在當地,只有暴雨過后才能在林區看到極少量的蘑菇。埃塞俄比亞也有種蘑菇的,不過被少數幾家公司壟斷。所以,首都的高檔餐館和酒店都由他們統一供貨,價格自然昂貴。李玉龍的眼睛不由一亮:有如此豐厚的利潤,何不在當地栽培食用菌?
李玉龍曾在大學學過蘑菇種植知識,還在北京一家大型食用菌基地實習過,種蘑菇輕車熟路。經過努力,他與一位中資企業老板達成合作協議:對方出資金,李玉龍負責技術和管理工作,雙方按比例分配利潤。
很快,李玉龍在山溝里建起占地100畝的生產基地,搭起大棚,開始自制菌種,大量種植蘑菇。3個月后。菇園里的雞腿菇、褐色菇、雙孢菇等十幾種菇菌長勢良好。很快,第一批開始采摘,一筐筐鮮嫩的蘑菇被運往首都。由于李玉龍的食用菌品質好,價格低,4噸鮮菇當天就被各大餐館、酒店搶購一空,并請他定期供貨。后來,一些經銷商直接將車開到他的基地收購。
當地人見栽培食用菌如此賺錢,紛紛開始試種?,旣?,洛絲和姐姐管理著30平方米的大棚,1個多月時間,她收獲4茬紫孢平菇,累計獲利約合5000元人民幣。過去,她種植普通農作物,1年的收入不到120美元。
就這樣,李玉龍的科技示范使當地的蘑菇棚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規模不斷壯大。2010年,李玉龍和合作方投資建起加工廠,采用保鮮袋裝和生產蘑菇醬等方式,將蘑菇產品出口到肯尼亞、沙特阿拉伯和埃及等國。到2012年春天,他個人資產已超過150萬美元。更讓他高興的是,他為當地黑人提供了至少5000個就業崗位,培訓出600多名技術人員。不少黑人家庭因種蘑菇脫貧致富。為此,李玉龍受到埃塞俄比亞農業部部長和部落酋長們的高度稱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