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泉縣位于河北省東北部,東臨遼寧,北依內蒙古,素有“京冀門楣、雞鳴三省”之稱,這里不但是契丹族的發祥地,自古還是冀、遼、蒙三省重要的商貿重地。在這里,食有宮廷御菜——八溝改刀肉,喝有平泉羊湯,玩有國家級森林公園——遼河源頭。
平泉縣還有一個享譽全國的招牌——食用菌。多年來。該縣一直有種植食用菌的傳統,食用菌在當地是重要的經濟支柱。
但2004年,國內食用菌每公斤不足2元錢的價格,讓很多菇農放棄了食用菌種植。有的種上了,但連采都不愿意采。究其原因,主要是蘑菇沒有市場。在這種情況下,縣里開始培養食用菌經紀人隊伍。
據平泉縣縣委書記董正國介紹,食用菌產業如果處理不好,會影響生態環境。考慮到很多宜林的荒山沒有被利用,平泉縣委、縣政府政府著手推動速生刺槐種植,這種速生的刺槐3年就可砍伐,且可作為食用菌的原料。種植戶從中得到收益的同時,又支持了食用菌產業的發展。這一循環經濟模式在平泉縣已形成,真正做到了可持續發展。
如今,該縣食用菌品種達700多種。有每公斤4000元的羊肚菌,也有每公斤300多元的美味牛肝菌,暢銷歐洲、美國,還有讓平泉縣獲得“菇鄉”美譽的滑子菇……光蘑菇一項,就為全縣創造2億元的產值。食用菌規模從平泉縣委書記董正國上任之初的8000萬盤(袋)發展到現在的2.6億盤(袋),農民人均純收入5000多元,其中2000多元來自食用菌產業。
為推動食用菌產業的產業化發展,平泉縣建立推進食用菌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完善菌政管理服務體系,并給菌農以補貼,鼓勵加工銷售企業同菌農簽訂最低保護價收購協議,以降低菇農的市場風險。此外,開通食用菌短信平臺和食用菌信息網,出臺《食用菌產業目標考核獎勵辦法》《食用菌產業科技進步獎勵辦法》《食用菌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等。平泉縣還與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北京林業大學等大專院校合作,建設食用菌研發中心、食用菌研究所、教科研基地等科研機構11家。龍頭企業通過自建或掛靠科研機構、大專院校等方式,建立了新產品研發機構,相繼開發食用菌菌脯等新產品31個,引進先進生產技術¨3項,食用菌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70%以上。
平泉縣先后獲得全國食用菌行業十大主產基地縣、中國食用菌之鄉、中國特色產業集群50強、全國食用菌文化產業發展領軍縣、全國小蘑菇新農村建設優秀示范縣等稱號。
“十二五”期間,平泉縣將繼續加快食用菌產業發展,栽培總量力爭由現在的2.6億盤(袋)增加到5億盤(袋),產量達到50萬噸,產值達到60億元,產品加工率達到60%13以上,參與農戶達80%以上。屆時,平泉縣將成為環京津中高檔食用菌供應基地、菌鄉觀光與生態旅游基地、全國最大的工廠化食用菌生產基地、菌文化創意產業及生物保健品加工核心區。
(央視7套《鄉約》供本刊專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