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紅遍全國的趙本山,粉絲可真不少。在黑龍江省雙鴨山市寶清縣,就有個出了名的本山迷,他叫劉春祥。
劉春祥不僅迷趙本山和趙本山的節目,還模仿趙本山。這一模仿,真還模仿出一片天地來:辦起農家樂小劇團,把咱農民自編自演的節目帶到了縣里、省里,甚至全國。
劉春祥還有一個身份——寶清縣夾信子鎮徐馬村的黨支部書記,農村干部辦劇團的方法是啥?作用如何?本期咱就說說劉春祥和他的農家樂小劇團,希望能給農村干部帶來啟發。
“我和趙老師相似的地方是我們都是農民,不一樣的是他什么都會,我不行?!眲⒋合檎f??偰泌w本山對比,是因為當年他模仿趙本山的事傳為美談。
劉春祥出生于1970年3月,寶清縣夾信子鎮徐馬村人。2005年,農村兩委換屆選舉時,他被選為徐馬村村委會委員。2008年換屆時,被選為村黨支部書記。
1991年的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上,趙本山和楊蕾合作演出《小九老樂》小品,趙本山飾老樂(心地善良、害怕媳婦還死要面子的老公),楊蕾飾小九(刀子嘴豆腐心、管教老樂嚴格的老婆)。節目播出后,觀眾一片叫好聲。劉春祥當時看后,琢磨著學趙本山,也演《小九老樂》。
想要模仿,就得苦練,這是必然。還有一個現實的問題是“將少兵寡”,只有3個有共同愛好的村民和他一起排練節目。沒有固定的排練日程,沒有出彩的節目,只在農閑時給大伙顯擺顯擺,逗個樂。
沒想到,1995年,夾信子鎮組織組織的一次慶“七一”晚會給劉春祥帶來了機會。他拿出的節目就是自己幾年來一直模仿的《九老樂》。他的表情、語言、動作與趙本山極為相似。小品演出后,觀眾驚呼“太像了”,反響特別好。一時間,劉春祥在鎮里、縣里出了名。
原本想著演好就行的劉春祥,自己也沒料想到會產生這么大的效應。再往深里一想,何不建個文藝隊?當時的農村,村民逐漸富裕,農閑時間不是打麻將,就是串門,常有打架的事情發生?!拔揖褪窍氚汛蠡锝M織起來搞點活動,讓先進的文化占領農村陣地?!眲⒋合楦嬖V《村委主任》記者。
有了這一想法,劉春祥利用自己在縣里、鎮里的“明星效應”招兵買馬,很快擴大了演員隊伍,村里的青年男女都來排練歌舞、秧歌。
人手多了是好事,但也給劉春祥帶來新的困惑。有時召集演出,演員家里農活忙,他只能到對方家中做工作?!拔艺f咱們這個節目缺你一個人就沒法演了,他就去了。其實,人家是給我面子。”這種事情多了,劉春祥覺得文藝隊到了該“正規”的時候了。
辦起農家樂劇團,有板有眼
咋正規?劉春祥有自己的盤算:成立劇團,每個人都有分工,大伙一起商量演出的時間,等等。
按照這個思路,徐馬村的農家樂小劇團順利成立,并吸收了25名專職農民演員。大伙推舉劉春祥為劇團的團長,又根據成員的性格、特長,確立了2名副團長,負責排練、導演和編劇。
劇團初成立時,有些村民,甚至家人對劉春祥不理解?!霸劬褪欠N地的,辦劇團能吃飯?”“沒念幾天書,能演啥好節目?”劉春祥聽到了這些質疑聲,但不為所動。他覺得,大多數村民支持的事,準錯不了。
劉春祥的想法對了。農家樂小劇團第一次在村里演出,不僅村里人來捧場,還吸引了鄰村村民,觀眾達到4000多人。聽著不時響起的掌聲,他總算松了口氣。原先冷言冷語的村民也換了“思想陣營”,紛紛發出“沒想到他們還真行”的感慨。
到現在,劇團演出的節目基本都是自編自演,反映的都是身邊家長里短的事。就內容來說,徐馬村農家樂小劇團演出的節目與當下一些低俗節目形成了鮮明對比。“我們不是專業的,就演農民喜聞樂見的,所有演出都是綠色的、健康的?!眲⒋合楦嬖V《村委主任》記者。
到現在,劉春祥和農家樂小劇團的成員們一起想辦法,出點子,編排出不少歌舞、小品、快板、三句半和二人轉等節目。遇到節日,他們都會走進村委大院演出。紅火的節目取代了過去的麻將聲。喜歡打麻將的人,有的還成了小劇團的演員。
出了名的劉春祥和農家樂小劇團經常到附近村屯演出。他說:“出外演出的話,哪需要我們哪就來車接,演完再給我們送回來。我們劇團演出是不收錢的,完全義務。對方只需要支付演出時產生的費用就行?!钡牵ㄞr家樂小劇團成立時和后續的音響、道具、服裝等,都是劉春祥一點一點自己攢錢購買的。
令劉春祥感動的是,這些農村文藝人不為錢,只為能給眾人帶來歡樂!為了演出,他們白天干活,晚上排練,從不叫苦喊怨。
寶清縣人事局、縣委宣傳部知道農家樂小劇團挺不容易,為他們購置了電子琴。“其實,想過得到知名演員的指導,也想去專業學校培訓,但經費是個大問題?!眲⒋合槿粲兴?。
用文化攪熱鄉村,富民有方
雖有經費困難,但還不至于影響劇團的正常演出。劉春祥思考的更大的問題是,如何把演出節目和村民的生產生活結合起來。因為他是村黨支部書記,有這個責任。
徐馬村有3200口人,耕地1.7萬畝。村民們過去主要種玉米、大豆、水稻。近幾年,大伙緊盯市場,種上了烤煙、萬壽菊、甜菜等經濟作物。這些經濟作物不能機械化作業,打岔、摘花都要手工操作,干活時自然枯燥、乏味。
劉春祥別出心裁,組織村民在地里練節目。一群農家男女組織起來,今天到你家干活,明天到他家干活,一邊干活一邊練節目、對臺詞,乏味的勞動成了歌伴舞,變成了輕松浪漫的娛樂活動。
紅紅火火的節目排練在田間地頭,村民的心勁足了,致富的步子邁得大了。村里建起了烘干塔和萬壽菊加工廠。2011年,徐馬村村民人均純收入1.024萬元。劉春祥還在村里謀劃編織業,為村民尋找新的致富門路。
擔任村黨支部書記的4年時間里。劉春祥組織力量為村里建起4000平方米的休閑廣場和300平方米的文化站。村民休閑娛樂有了空間,小劇團演出也有了地方。
此外,徐馬村農家樂小劇團產生的良好社會效應,讓別的村大受啟發,帶動寶清縣農民成立了多個文藝小團體。劉春祥和他的農家樂小劇團與這些文藝團體經常開展聯合會演,攪熱了鄉村文化,提振了農民的精氣神。
走出徐馬闖路子,“野心”不小
這么多年,劉春祥和他的農家樂小劇團演出過不少經典節目。
2002年,小劇團表演的小品《假縣長斷案》獲得了黑龍江省第八屆“群星獎”銅獎。2003年,《假縣長斷案》獲得全省農民匯演銅獎。名氣大了,農家樂小劇團經常參加縣里的各種演出活動。
由他們自編自演的小品《新苫的房、雪白的墻》紅遍雙鴨山市。2007年,寶清縣舉辦浙江舟山、黑龍江寶清知青上山下鄉35周年活動,農家樂小劇團以這一節目參演。晚會上,演員們身著1960年代的服裝,胸前佩戴毛主席像章,手拿紅紅的毛主席語錄,草帽上寫著“農業學大寨”,一亮相,知青們就歡呼起來,百感交集,紛紛落淚。從此,這個節目一炮打響,多次登上舞臺,深愛觀眾喜愛。時任黑龍江省省長栗戰書看了節目后,大受感動,與全體演員合影。
2011年,在中國糧食主產區發展現代農業、建設特色新農村高層論壇的晚會上,《新苫的房、雪白的墻》再次參演,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寶清縣里每年組織的消夏文化藝術節和其他交流活動中,徐馬村的農家樂小劇團都參與。從2003年開始,寶清縣的春節聯歡晚會,總少不了他們的節目。
趙本山出身農家,演藝事業紅紅火火,這讓劉春祥十分羨慕。他渴盼著把他們村的節目推上更大的舞臺,推到全國各地。“下一步要擴大隊伍,排練精品?!眲⒋合檎f,“有了這支隊伍,我很欣慰。我會帶領他們找機會闖出去,讓我們原汁原味的鄉土文化走向全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