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平曾是一名知名的財經記者,還是一名知名的財經作家。2011年,他執筆創業、創辦了新唐傳播機構和新唐智庫?!靶绿啤币辉~源自于英文“ThinkTank”,是“思想庫”的意思。在談及自己的創業歷程時,張小平把自己的經歷總結為四個階段:財經記者、財經作家、財經達人,財經商人。對很多人而言,每一次轉身或轉型,都是一次艱難甚至痛苦的蛻變過程,但張小平卻認為,自己每一個階段的過渡都是自然而然發生的。
財經記者:從太監、刺客到師爺
在2011年12月《再聯想——聯想國際化十年》一書的新書發布會上,張小平作為該書作者在接受眾媒體采訪時,表達了自己數年做財經作者的感受。他語出驚人,認為財經記者一般會經歷以下幾種身份的轉換:太監、刺客和師爺。
“財經記者剛出道時,一方面是由于經驗少、見識少,所以通常會對自己所采訪的那些大企業家、大富豪們采取一種過分仰視的角度;另一方面,剛畢業沒幾年的財經記者們,往往囊中羞澀,他們每天和那些腰纏萬貫的富人打交道,腰板自然硬不起來?!睆埿∑皆鴮戇^一篇題為《記者是太監》的文章,該文也曾一度風靡于網絡。在這篇“奇文”中,他如此寫道:“世界上有兩種職業最虛幻、最讓人傷腦筋:一個是銀行職員,一個就是記者。銀行職員每天要數著一沓沓不屬于自己的鈔票;記者每天更要歷數著一樁樁別人的名與利,到晚上還殘留在指間的那一絲銅臭味,常常讓其久久不能成寐!記者更像太監,天天聲色身邊過,卻均與己無關,也難免變得失衡與刻薄……”
張小平當然不是憑空長嘆,而是對此深有體會。他對筆者講述了一件親身經歷的事:2002年初春,作為一名專門采訪財富人物的記者,他“逮”到了第一條“大魚”,那就是剛剛榮登“胡潤百富榜”第二名的歐亞農業董事長楊斌。張小平去了沈陽,參觀了歐亞農業如歐洲皇宮般的公司總部、“考察”了成片的高科技農業試驗田、在富麗堂皇的辦公室內聽楊斌發表了一場高亢激昂的演講……初入財經媒體圈的張小平自然無法分辨,被其表象迷惑,回來后便寫了一篇熱情洋溢的頌揚稿,把楊斌譽為“農業報國的新生代華商”。不料,這篇頌揚稿卻成了一篇讓張小平蒙羞的報道——僅僅半年后,即將走馬上任朝鮮新義州特首的楊斌,因為涉嫌“虛假出資、行賄、合同詐騙、非法占用農用地”等經濟犯罪活動而于2002年11月27日被正式逮捕。
就是通過那次教訓,張小平對那些所謂的富豪們投以了審視、質疑的目光,他開始挖掘一些富豪們的負面報道,并以自己能成為一名“以筆為刀”的“刺客”而自傲。
在張小平此后數年的財經記者生涯中,中國的商界簡直快變成了一座“流星花園”。他略加梳理,便列出了一份長長的“悲情企業家”名單——楊斌、仰融、李經緯、萬平、唐萬新、孫大午、戴國芳、鄭俊懷、趙新先、顧雛軍、黃宏生、龔家龍、魏東、黃光裕……張小平如是戲稱道:“常常是今天我采訪了其中某位、明天寫成文章發表在刊物上、后來就傳來他出事的消息,這比我把這篇文章變現成稿費的速度還要快?!?/p>
張小平開始再度陷入迷茫:“難道我們把所有的中國企業家或富豪們砍倒在地,就能成為一名好的財經記者嗎?”這一認識的轉變,也促使他從一名“刺客”變成了一名“師爺”,即更多站在企業和企業家的角度思考,看到他們的不易,為他們提醒風險、避免陷入犯罪的深淵之中。
2006年,張小平跟蹤報道了金正萬平案件,企圖以媒體的力量對被推入陷阱的企業家做一次拯救,但最后以失敗告終,這讓他對財經記者的身份產生了深深的無力感。后來,他又目睹了顧雛軍和黃光裕的倒掉,這更直接促使他選擇了離開。
財經作家:做中國富豪群體的旁觀者
在做財經記者時,張小平做了大量有關中國富豪的報道,后來還結集成書,名為《性格企業家》。但他始終覺得有很大的遺憾,因為那些報道都是碎片似的報道,不能反映出這個群體深層次的問題,于是便有了寫書的沖動,此后他相繼寫作出版了《首富真相——黃光裕家族的財富路徑》、《首富隆起——揭底中國頂尖財智階層的生存怪圈》、《首富長青:希望集團三十年》等書。
無論是寫黃光裕這樣的“問題首富”,還是描述劉永行、劉永好兄弟這樣的“陽光首富”,張小平都喜歡在大的時代背景中抒寫小人物的命運,這恐怕是他寫作企業家傳記的與眾不同之處吧。他覺得,如果把他們從那個大的時代和大的社會背景中脫離出來,那么讀者對他們的認識無疑就是片面的、不客觀的。反之,只有把他們置于波瀾壯闊的中國社會發展進程中去,讀者才能體會出這些人的標志性意義。
通過采訪寫作黃光裕之類的問題富豪,張小平認識到,這些野蠻生長的民營企業家們普遍帶有與生俱來的原罪,但有罪的不僅僅是這些問題富豪本身,更大的應該是社會的罪、體制的罪。張小平提出:“中國社會在轉型、中國經濟在轉型、中國企業家們也在轉型,很多人物、很多事情都還在灰色、邊緣地帶銜枚激行。對待中國民營企業家尤其需要一個清醒、客觀的認識。”
在專職做財經作家的那幾年,除了財經寫作以外,張小平還是財經媒體圈和財經出版圈的活躍分子。他是圈內最早玩博客、最早玩微博的人之一,后來更成了網絡世界擁有較大影響力的意見領袖之一。張小平不但創辦了線上的“財經達人圈”論壇,還定期舉辦線下的財經達人沙龍。他如此解釋“達人”的含義:一是通達事理、明德辨義的人;二是達觀、樂觀、開朗的人;三是在某一領域非常專業、出類拔萃的人。他創辦“財經達人圈”的目的就在于,為出類拔萃的商業財經界同仁們提供一個互相交流的平臺。這也算是他全職從事財經寫作時的一個副產品吧!
財經商人:以思想撬動價值
如果一直這樣下去,張小平數年后可能仍是一位過著愜意的專業寫作生活、收入頗豐的財經作家,也可能成為一位網上指手畫腳的似乎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意見領袖,但2010年他親眼目睹的兩件小事深深地刺激了他:
這些發生在身邊的“神話故事”,最終促進張小平開始創業。但具體做什么、怎么做,他心里并沒有太多底。
“晚上想了千條路,早晨起來賣豆腐。”這是中國的一句俗語,專門用來諷刺那些企圖改變自己、卻又無恒心、無努力、無辦法的人。但在張小平看來,創業做自己熟悉的事情,無疑是一條捷徑。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后,他決定利用自己在企業、傳媒、出版等行業的經驗和資源,和幾位朋友一起創辦新唐智庫和新唐傳播機構,宗旨是“為有思想的企業提升價值,為有價值的企業傳播思想”。
“新唐智庫”一詞來源于英文“ThinkTank(思想庫)”,原意是指西方國家那些以政策研究為核心、以影響政府公共政策選擇為目的,非營利的、獨立的研究機構。該詞延伸到商業領域中,如企業的思想庫、智囊團,可理解為“為企業的成長、發展提供有價值的思想服務”。同時,中國古代的唐朝是世界公認的最強盛的朝代之一,其可稱之為我國社會發展的一個里程碑似的時代。張小平決定以“新唐”命名自己的公司,按他自己的話說:“既有在文化傳播領域追慕大唐盛世的氣度,也有效仿西方經濟發達社會建造思想智庫的宏大愿景,他希望通過自己的思想、智慧,為企業、為政府、為社會服務,為重回政治清明、文化暢盛、經濟發達的“大國盛世”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文人經商常犯的毛病就是蹈空玩虛、眼高手低,所以有人如此形容文人創業:第一年豪言壯語,第二年胡言亂語,第三年無言無語。高談闊論的張小平無疑也有此嫌疑。他如何重蹈覆轍?
“讓我沒想到的是,創業之路竟然如此的數帆風順?!泵鎸@樣尷尬的問題,張小平選擇了“避虛就實”,枚舉了幾件他看來的吉兆:其一,“新唐”這樣一個中文和英文意義俱佳的名字,在幾位創始人想象中肯定是被別人注冊過的,他們早就準備好了類似于“新唐盛世”之類的多個公司名稱。但讓他們意外的是,“新唐”竟然沒有人捷足先登過,他們一舉注冊成功;其二,在忙著公司注冊之時,竟然有聯想、方太、汽車協會等好幾個項目接踵而至,公司還沒正式開業,投入的股本卻先賺回來了;其三,在經過長達幾個月的尋找,張小平始終沒有找到特別符合自己需求的辦公室。后來,他干脆放棄了尋房的打算,組織人馬全力投入到一個項目的運作中去。等這個項目完成后,張小平再去看房,馬上就在位于北京市朝陽區雙井附近一個名為九龍花園的地方找到了一處滿意的房子,而且樓號和房間號都含有“6”這個表示順利的數字。更讓他始料不及的是,轉眼就是龍年。張小平似乎有一點“迷信”色彩,他反問道:“2012年是龍年,我們的辦公室在九龍花園,又是在20樓的高空,這是不是意味著我們的公司會龍年騰飛啊?”
張小平介紹,新唐智庫啟動了“中國企業標桿工程”,包括100家中國頂級企業(TOP100)和中國100家高成長企業標桿(Growth100),邀請國內頂級商學院教授、財經媒體、著名作家對中國優秀企業進行學術性、整體式的研究和整理,鼎力打造“TOP100”企業、“Growth100”企業的案例庫和圖書系列,為中國管理思想和企業經營思想的誕生提供研究素材和教學題材,為企業提供智庫和咨詢服務。未來致力于成為中國財經智庫第一品牌的創意機構,為企業的成長和發展提供有思想、有價值的服務。另外,在張小平的設想中,還有一些平臺正在搭建和運作,因為涉及商業機密,他拒絕過多透露。
以張小平為首的新唐智庫,還獨創了一種“BBI模式”(Book—Brand—Influence,圖書一品牌一影響力),就是以商業圖書為平臺和媒介,通過出版、媒體、網絡、沙龍、論壇、培訓等各方資源、渠道的立體運作和傳播體系,為企業品牌提升和文化建設提供有價值的服務?!啊对俾撓搿氛蠣I銷傳播案例”,無疑是他們此種運作思路的一次絕佳的落地實踐。
在走出新唐智庫的大門時,筆者驀然看到了公司進門的墻壁上有一句醒目的標語“思想撬動價值”,這幾個字在燈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輝。如何以思想撬動價值?這對創業的知識分子或文人,無疑是一個重大的命題。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