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水精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出生在六月江南的他,有著與生俱來的對外界事物的好奇心,長大后的他,從容不迫,天生的細致和后天孜孜不倦的學習,使他成為了一個極具創新精神的發明人。
葉吉,1957年6月生于江蘇省江陰。先后畢業于中國地質大學土木工程專業、中國科技工程學院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專業、工學學士;1976年進入交通部澄西船廠工作;1983年在江陰澄西機械施工處從事打樁隊工作;1997年任江陰澄西機械施工處打樁隊隊長;2000年在江陰市華澄建筑安裝工程有限公司歷任機械施工隊隊長、打樁隊隊長、項目部經理等職。現為注冊巖土高級工程師和國際特級職業經理人。
人有人性 土有土性
在地基處理方面,業內人士常說的一句話就是“神仙難降淤泥水”,由此說明淤泥質土的處理難度。地基中常見的軟土,一般是指處于軟塑料或者流塑狀態下的黏性土,天然軟土具有含水量大、孔隙比大、壓縮系數高、強度低的特點,還具有蠕變性、觸變性等特殊的工程地質性質,這便是土的“性情”。在施工中,路基填土或橋涵構造物的最佳含水量很難把握,不易達到滿足壓實度值,而如果無法滿足相應的密實度要求,一經使用荷載,往往會發生路基失穩、沉降不均、塌陷開裂等情況。尤其對淤泥土而言,業內長期采用“真空預壓法”、“堆載預壓法”,但以上方法往往會導致工期長、成本高,且由于大量使用塑料、化纖等材料而對土體產生二次污染。
參與過上海浦東機場第二及第三跑道、上海海港新城、上海虹橋機場第二跑道、上海洋山港陸域配套道路施工、天津中心漁港等市級、國家級重點工程項目的葉吉,憑借著對祖國廣袤土地的熱愛,將滿腔熱情都投入到攻克軟土地基施工處理難點的研究中,在近20多年的施工實踐中,他在施工第一線將所學專業知識與沿海、沿江新吹填軟土地基的特點相結合,探索出了不同土性的特點,發明了應用于軟土地基加固處理的專利技術——“雙控動力固結處理軟地基的方法”。
“雙控動力固結法”即結合二種控制方法處理軟弱地基的一種施工方法,特別是針對我國沿海地區普遍存在的淤泥質黏土,該工法能有效快速提高地基的承載力,使流塑狀淤泥快速改變為軟塑甚至固結。在飽和黏土中,特別是在淤泥和淤泥質黏土中,由于土的透水性差,持水性強,若用一般方法處理效果較差。而本工法則是利用電滲降水的方法對透水性差的土體產生疏干作用,從而使地下水得以排出。通過電滲降水降低施工區域內的地下水位,使加固范圍內土體的含水量達到滿足強夯施工要求的最佳含水量,再利用電滲后流塑狀淤泥在外力作用下可塑成任何形態這一特點,通過施加電滲(外力)激活水分子,通過抽水使之成為半固結狀態或固結狀態。由于淤泥質黏土在外力除去后,能繼續保持以上一特點。同時在塑態變成半固態時,土的形狀不變,在電滲降水的作用下,土的體積因水分減少而發生收縮,特別是當土體水分進一步減少后,在淤泥質土體轉變為軟塑狀態后;對需處理的軟土地基鋪設墊層后進行動力加固(如強夯,沖擊碾壓和振動碾壓等方法),再通過動力夯擊的作用,使土體中結合水進一步排出,經多輪電滲降水——動力擠密,從而最終達到固結密實處理,提高軟土地基的承載力。
“雙控動力固結法”專利技術分別于2006年被評為“國家專利戰略促進計劃重點推薦項目”;2008年,被國家建筑協會列為“建筑業十項新技術推薦項目”。由于葉吉在軟土加固領域的出色貢獻,他本人也相繼于2007年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被授予“優秀職業經理人”;2008年在
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被授予“誠信企業家金鼎獎”;2009年獲得江蘇省“民間發明家一等獎”等多項榮譽。
百年大計 誠信施工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繼發明“雙控動力固結處理軟地基的方法”后,針對我國不同地區、不同地質條件的不同特點,葉吉相繼申請發明專利及實用專利20余項,從工法上和設備上為軟弱地基特別是淤泥質土的再生利用奠定了基礎。目前他已獲得了包括“砂袋井點復合輕型井點深層速排動力固結法”、“水汽分離平衡筒”、“大面積地基處理電滲降水的直流電源”、“復合型加筋吸水井點管”等二十余項國家級發明專利及實用新型專利。其中“復式負壓固結法”發明專利,是針對新吹填淤泥土淺層處理而發明的,填補了國內現有對同類土質加固處理的空白,在欠固結土加固時采用這種方法處理,可達到淺層5米范圍快速加固的效果。浙江省科技局特對此給予了高度重視,確定科技立項并在溫州周邊地區投入大面積施工,為當地沿海產業區節約了上億元地基處理經費,大大加快了該地區的建設速度,并獲得了浙江省科技A類獎。
由于這項技術處理軟土地基速度快、性價比高,也受到了有關專家和業內人士的青睞,為我國快速處理軟土地基,減少工后沉降,提高承載力,加快道路、場地的建設速度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促進了我國沿海發展戰略的實施。
嚴謹務實創新發展
“永無休止的求知欲和創新精神,敦促著你生活的腳步”。在新技術成功應用的同時,葉吉還不忘總結現有技術的不足,以一個科研人員嚴謹的態度,探索研究軟土地基深層處理的方法,發明了“軟弱地基輕型井點管結合塑料排水板復合加固方法(以下簡稱‘輕井塑排加固法’)”,該技術一經面世,行業內專家、研究生相繼針對該技術進行了專題研究,在國家級、省級刊物發表學術研究論文多篇,被業內稱贊為一項“節約投資,快速處理軟土地基,減少工后沉降,提高深層承載力;加快道路、場地的建設速度”的新工法。
輕井塑排加固法用于處理軟弱地基加固,適用于我國沿海、沿江地區新吹填含砂但有淤泥夾層、淤泥質粉土以及含泥量較高的淤泥質粉砂土。適合大面積堆場及道路的施工,在大面積施工時,成本低、工期短、速度快。該工法還綜合應用堆載預壓、真空預壓、電滲降水結合強夯工藝,通過多種工藝的巧妙結合,突破了現有工法對軟弱地基加固無法達到深層加固及承載力指標無法提高的瓶頸,使加固深度達到處理10米以下土體的效果,形成了整體平板樁基效果。所需處理10—20米范圍內的土體承載力指標提高了2~3倍,固結度達到了90%以上。由于利用原土作為堆載物及密封層,因此該技術造價為“真空預壓”的一半,為堆載預壓的三分之一,而單位面積工期僅需“真空預壓、堆載預壓”的三分之一,工后場地無大量的廢棄物,因此無二次污染。
眾所周知,科研工作者的敬業、精業、專業精神對科研事業的開展至關重要。盡管獲得了諸多榮譽,但葉吉依然埋頭于他所鐘愛的事業中,以他對軟弱地基的一滿腔熱愛,默默投入到軟土硬化施工的第一線,利用嶄新的思路和創新的方法,從理論高度把握方向,重視應用方面研究和原理性的創新,積極尋求理論與實踐的有機整合,并在科研和現有技術的基礎上,不斷提高自己研發工作的水平。
葉吉常說:“科研的創新是無止境的,軟弱地基固結方法的探索也是無窮盡的,只有志在成功才能收獲成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