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蘇省泰州市,一位常年患病的母親,一直有著一顆堅定的心,也正是憑著這份持久不變的堅定,這位母親培養了一位“在世扁鵲”,也造就了后來的太極神灸。這位繼承母親堅定信念沿襲傳統醫術并造福億萬患者的名醫,就是太極神灸的創始人——江蘇省泰州市灸療技術研究所所長翟光墨。
年少的翟光墨看到病痛纏身的母親那痛苦時的樣子,就立志從醫救人,也正是他的這份孝心與執著,最終挽救了母親。那是三十年前的一個夜晚,他的母親心疾猝發,在生命垂危之際,翟光墨用艾灸療法讓母親轉危為安,此后的十載,他的母親始終堅持以艾灸治病,最終平安度過了晚年。
翟光墨一心沿襲中國的艾灸療法,自學醫之始便長期致力于艾灸療法的應用,艾灸材料的改進、創新及適用等多項研究工作,長期的刻苦鉆研,翟光墨發明了許多專利,救助了無數病人,他還立志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使艾灸療法發揚光大。他利用傳統灸法的精髓,將傳統艾灸療法與現代科技有機結合,使艾灸療法更加簡單化、便捷化、實用化,讓艾灸療法可以走進千家萬戶,讓每位患者都能盡享艾灸療法的簡便與神奇。
健康瑰寶 神灸扶陽
2010年11月16日,中醫針灸正式通過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審議,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古人說:“針須醫師才能做,灸乃人人得而為之”,根據馬王堆漢墓出土的“陰陽十一脈灸經”的內容推斷,灸法是我國最古老的傳統醫療技術,在幾千年的滄桑巨變中,從未中斷,并世代加以延伸,廣泛應用,最終以其神奇的效果,被譽為“神灸”、“長壽之灸”。
后來隨著近代中醫扶陽學說的不斷發展,中醫針灸逐漸正本清源,揭示了生命科學的真諦,如“人活一口氣(元陽之氣)”、“人生立命,全在坎中一陽”……生命的過程就是一個從熱到冷的過程。走之前的“回光返照”是生命的忠誠衛士——元陽之氣的最后一博!博完了,人的生命就走到了盡頭。由此中醫推斷,人體哪里缺少陽氣,哪個部位就容易患病;哪里患病,就證明哪里缺少陽氣。比如腫瘤的中心溫度是零下8攝氏度,防止癌痛發生的最好辦法就是改變陽虛體質。
艾灸療法采用艾燃火、燒灼、溫熨體穴,讓人的動力源——丹田“鍋爐房”氣足火旺,供暖于四面八方,外達皮毛,內充五臟。此外由于人體本身具有與生俱來的抗病自愈功能,這個功能是人體的天然屏障,也被稱為太極本能,或稱為含顯能、潛能,這種能量彌足珍貴,最需要呵護。而最重要的呵護,莫過于陽氣充沛,及時為人體補足消耗掉的能量,從而達到外在精神飽滿、精力旺盛,內在健脾通暢、正氣(陽氣)存于內的效果。此外,還可達到美容養顏、強心健腦、護發防脫、滋陰補陽的作用。
一人巧作千家灸百歲壽在悠閑里
“久火爾康”牌太極神灸系列,以肚臍及其周邊穴位為首選主穴,方便取穴,以自動恒定50—65攝氏度灸溫,隨手調控,更以“百年壯,(古載:艾灸灸量的定規,也是取效之秘:為“隨年壯”。就是說40歲的要灸40壯,60歲的要灸60壯,以此扶助因年齡增長而漸衰的元陽,(注:一撮艾絨在體穴上燒完為一壯,約3分鐘,本品最長達300分鐘),“百歲長”,空前效果源自空前量,比如痛經者,一次取效,1—3支灸條即可;闌尾炎初期臍周疼痛,連續灸,由痛灸至不痛,泄熱解毒,免去手術之苦;腸梗阻、便秘等一切急腹癥皆可,即時取效,由痛灸至不痛,不拘時間長短;血脂(血壓、血糖)高者,三個月為一療程,可進行灸前灸后檢測對照,直觀療效。資料顯示,中老年人施灸兩個月后,鈣、錳、鋅等微量元素分別增加了63%、86%、10%;同時根據22項指標測試,受灸者的生命學年齡較歷法年齡“年輕”了6.52歲。
太極神灸的使用極為簡便,使用者只要打開灸盒,取出灸器,掰開器蓋,抬起灸條的一端,用打火機引燃端面約16秒,待灸盒四周引燃后,將蓋反置于器體上,待全面灰白(約3分鐘),此時可將器袋腰帶按自身腰圍調節,插裝搭扣系于腰間,以略緊貼身為宜。也可放在衣被內全天候定位施灸,不影響辦公休閑,使用者可自由地坐、臥、行、走。灸條充分引燃后,將器蓋插裝于器體,放入器袋,將拉鏈拉到袋口小半,透氣作功快,升溫后拉起大半,防灸溫過高,以自感舒適為度。
在艾灸過程中,若灸后穴處潮紅,是血流速度加快的明證,此時的穴處會出現汗出潮濕的現象,隨后,寒氣即會透出。此時的熱流,會串通到遠端,同時出現脈沖樣顫抖,循經傳導的佳象,這時,初次傳導就可以中止,但如果等待一下,可能會再次傳導另外需疏通的經絡,直至作用中止。有時還會有隱性感傳,雖無明顯感傳,作用依然存在。灸后,可能存在痛感反彈,或有不適的感覺,這是邪正相爭之象,須續灸,加大灸量,奮力追擊。
正是因為太極神灸的神奇療效,才使得無數患者擺脫了病痛的折磨,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癌癥、糖尿病、心血管病眾等諸多疾病在人體內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