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春天里》是汪峰于2008年所創作的歌曲,在歌曲創作和汪峰演唱后,得到了各方面的認可和歡迎,尤其是在被“旭日陽剛”兩個草根兄弟在星光大道和2011年春節晚會當中翻唱之后,這首歌更是唱紅了大江南北。本文結合筆者對《春天里》粗淺的體驗和感受,結合音樂鑒賞知識,從《春天里》的主題、演唱背景以及旋律等角度,初步對這首歌背后深刻的寓意和所表現出的思想感情進行淺析,從而豐富音樂鑒賞的基礎知識和人的音樂鑒賞品味。
關鍵詞:《春天里》 感動 暢想
對于每個人來說,欣賞音樂不僅僅是音調和旋律上的享受,更是一種虛擬形式中的取悅與征服。音樂利用不同的方式,征服著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的人的心情。不管什么樣的人,不管他具有什么樣的知識結構,不管他來自何方、要向何處,有什么樣的鑒賞品味,他都有著與生俱來的音樂鑒賞能力。但是對于不同的人,音樂的鑒賞也有不同的層次,對于僅限于聽音樂的人來說,音樂的鑒賞,僅僅是對其節奏評論為好聽或者是不好聽,但是對于具有一定鑒賞能力的音樂欣賞人來說,會在擁有一定的音樂鑒賞知識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的思想感情,對音樂形成系統的感悟和鑒賞,對培養人們良好的音樂鑒賞能力和情感、道德素養的提升都有很大的幫助。
自2008年汪峰創作《春天里》之后,這首歌便在我國受到了巨大的歡迎,2011年,29歲的劉剛和44歲的王旭翻唱歌曲《春天里》的視頻上傳到網上后,迅速紅遍網絡,他們簡單質樸卻鏗鏘有力的歌聲,唱出了社會各界的心聲,“唱哭了很多70后、80后”。有網友這樣評論道:聽汪峰唱《春天里》,我們是在欣賞:唱得不錯,汪峰是個好搖滾歌手,但你不會落淚;聽這兩位民工兄弟唱,你會同他們一起感受我們多數人的宿命:我們老無所依,所以即使在這陽光明媚的春天里,你也會眼淚忍不住地流淌!感謝汪峰貢獻了這首歌,感謝民工兄弟讓我們讀懂了這首歌。“旭日陽剛”的翻唱讓《春天里》這首被譽為“刀子一樣的自省之作”,再一次震撼了每一個看過視頻的人,“這種震撼來自于大時代和小生命的掙扎與吶喊,更來自于演唱者所棲身的宿舍、光著的膀子以及臉上刀削斧刻的紋路,這是一種極強烈反差的震撼”。
一、《春天里》旋律與表現方式淺議
這首歌的主要基調和旋律是以悲壯和蒼涼為主,讓人在聽后產生了強烈的悲涼感,但在細細回味后,卻讓人嘗到了溫暖的味道。在起唱時“還記得許多年前的春天,那時的我還沒剪去長發”,伴隨著低沉而不連續的吉他伴奏音,隨后的吉他伴奏聲越來越高,“在清晨、在夜晚、在風中”,而到了唱著“如果有一天,我老無所依”將整個歌曲的演唱推向高潮時,更將對未來的迷茫推向了一個制高點。第二段在歌詞的結構安排和曲調的編寫上與第一段有異曲同工之妙,首先從過去的回憶開始,回憶了過去簡單幸福的生活,以及過去隨心所欲的性格和過去美好的夢想,但現在,卻因為生活,面臨著更多的無奈和壓力,將過去和現在形成了一種強烈的對比,讓人不由自主地產生了一種內心的共鳴。
所以從根本上說,《春天里》利用簡單的表達方式和節奏以及淺顯易懂的歌詞,一唱三嘆,從情感上引發人們強烈的內心共鳴,與其說《春天里》是一首節奏感強烈的歌曲,還不如說《春天里》是一種情感的宣泄和內心的吶喊。
感人心者,莫乎于情。隨著兩位“農民工”翻唱的一首《春天里》意外走紅于網絡,讓人對草根階層的藝術表現手段有了重新的審視和思考。在音樂中,人的欲求會暫時終止,時間會停留,人會達到物我兩忘的超脫境界,從而使人生得到撫慰。在“旭日陽剛”的聲音里,我想多數的人都正是從自己或艱難的或掙扎的當下生活中超脫出來,想起那些滄桑的記憶,或者是那些已經遠離他們太久的曾經的理想,在這個聲音之中,他們重新發現其實自己此時與它們那么近,音樂的這一特質,或許會讓他們對叔本華有著比更多哲學家都更深的體會。
二、《春天里》不同演繹者所表現出的兩種特征
1. 汪峰版本《春天里》所反映出的主題特征
從根本來說,《春天里》所反映出的主題是復雜而鮮明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的主題是十分矛盾的:既有對社會和現狀的不滿,更有對未來的希望和憧憬,在《春天里》聽到了汪峰自醒式的回憶和對生命的憂慮。他甚至大膽地用極度喑啞而絕望的聲音,來營造和萬物復蘇的春天的巨大反差,這一切聽起來都充滿了震撼。正是這直面的寂寥,卻透出了難得的真誠和勇氣,人們在漫山遍野的綠色中感受到了巨大的荒涼。關于《春天里》的主題思想有人認為這是中產階級對過去生活的一種回憶,以及對未來生活的一種未知和迷茫,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汪峰自身的社會地位和所處的經濟地位和社會環境所引起的,但是,也有人認為這首歌曲是草根階層和社會最底層對于過去、現在和將來最聲嘶力竭的吶喊,對于家、對于回憶的無憂無慮的回想,目前境況的窘迫展現,以及對未來美好生活的一種期望與幻想。但是在汪峰的演唱下,由于歌手本身和百姓之間身份的差異,這首歌主要還是利用其自身的美感對聽眾進行吸引,一般其受眾都是中產階級和流行音樂的愛好者,從社會地位和經濟基礎來看,這些人一般都具有良好的經濟水平和社會地位,所以,汪峰的演唱讓人們覺得是一種迎合社會中上層審美需要的音調,從客觀上看,在很大程度上,汪峰的演唱之所以在主題的表達和傳播效果上不如“旭日陽剛”,便是由于其自身的身份和社會地位所造成的。
所以,對于原唱汪峰來說,他在歌曲中所體現的主題,帶有很強烈的小資情調,反映了社會中產階級以上階層對于過去、現在和將來的思考,汪峰認為,此歌曲首先是對個體生命的渺小、一個個體生命在整個大時代的變遷中這種反差的感嘆。這種主題的體現,其實是一種抽象的、小資的感情的流露,每一個人在這首歌里的理解可能都是不一樣的,所以,汪峰創作這首歌,是一種對小資感情的自然流露,這對于一個歌手和歌曲創作者來說,未嘗不是一種情感宣泄的方式。
2. “旭日陽剛”版本《春天里》所反映出的主題特征
2010年9月的一天,一段“粗制濫造”的視頻被掛在網上,但是其傳播速度卻以幾何數字瘋漲,王旭和劉剛“赤裸裸”的本色音樂,感動了無數網友,“旭日陽剛”揚名音樂江湖。蒼涼沙啞的嗓音下,悲愴的歌詞與歌者的現實有著激烈的人生碰撞,反映了社會最底層的人對自己命運的吶喊,對未來的期盼與希望。
出身于草根階層的“旭日陽剛”在2010年演唱這首歌之后,立刻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這首歌的原唱汪峰不同的是,“旭日陽剛”組合的兩個主唱——王旭和劉剛,僅僅是兩個十分普通的民工,他們處在社會的最底層,僅僅是靠體力活謀生,甚至連溫飽都不一定都能保證,所以他們的歌聲,是作為社會最底層對自身狀況的吶喊,是即使處在窘迫貧困的境地仍然也對未來社會和人生充滿信心的積極樂觀的心態。《春天里》早在兩年前就已經成名,卻在2010年再度爆紅。筆者認為,之所以這首歌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是因為他們是圍繞著人們最普通最簡單的生活元素展開心靈最深處的吶喊,他們操著自己的吉他,表現著夢想,表現著渴望,表現著自己雖然處在社會底層但依然對未來充滿渴望的決心,因此都以“懷舊”、“草根”、“愛情”、“夢想”等作為基調,吸引了無數人的眼球。
所以,這是由于“旭日陽剛”這個草根階層組合的演唱,才給了這首歌更深刻的主題,引起了無數人強烈的共鳴,正是由于演唱者身份的不同、演唱方式和宣泄方式的不同,因此,筆者認為,隨著演唱者不同的社會地位、演唱方式以及演唱時的心境與狀態,也使聽眾針對相同的歌曲,產生不同的感受和聯想,而從“旭日陽剛”演唱的《春天里》的版本來看,與汪峰版本不同的是,此版本將社會底層的掙扎與吶喊、奮斗與渴望表現得淋漓盡致。日益上漲的物價、缺失的幸福感、城市的冷漠和無情,以及在物欲橫流中日漸迷失的理想,讓許多奮斗中的人們產生了無盡的迷茫和失望。但是,為了生活,為了生存,迫于沉重的壓力,他們卻不得不繼續努力奮斗。
因此,“旭日陽剛”用他們最為原始的方式來演繹的這首《春天里》,道出了一種復雜心情,面對生活充滿無奈,卻又渴求溫暖,面對生活的慚愧卻對未來仍然充滿希冀,從更深層的角度將使這首歌的意境得到了深化和提升。
一首在兩年前就廣為傳唱的歌曲,在2010年被人再度演繹,竟然獲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除了歌曲本身的創作因素外,更是因為“旭日陽剛”組合特殊的身份和背景,“旭日陽剛”在演唱中所體現的感動和希望,又將本歌曲的主題提升了一個新的高度,也與當前人們的生活境況密不可分。所以說,一首歌由于演唱者的身份、背景和所處環境的不同,也會改變歌曲的主題,加強歌曲的感染力和新鮮感。正是由于《春天里》充滿悲涼而又有著滿滿希望的意境,流露出了難得的真誠和勇氣,才引發了大家的共鳴。這種滄桑與真誠的歌曲,在現今的主流樂壇已很難聽到,而“旭日陽剛”的演唱,無疑也是對汪峰演唱版本的巨大挑戰。
參考文獻:
[1] 匿名.汪峰:“春天里”的創作手記[OL].騰訊網.2009-5-21.
[2] 程民生.音樂美縱橫談[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0.
[3] 張凱.音樂心理[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作 者:陸海明,欽州學院東校區音樂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音樂理論教育和研究。
編 輯:魏思思 E-mail:sisi123_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