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耶穌在最后的晚餐上說:面包是我的肉,葡萄酒是我的血。中世紀時,葡萄酒能夠得到發展,要歸功于宗教修士。大大小小的教堂以釀制彌撒用酒為名,釀制了大量的葡萄酒。也就是在這一時期,歐洲市面上一些葡萄酒并非采用葡萄釀造,它們的原料包括蘋果、黑棗醋等模仿葡萄酒的口感。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葡萄酒里添加的物質不僅越來越多,而且還五花八門。真是人們對葡萄酒有多熱愛,造假者就有多瘋狂。
加糖水
德國葡萄酒以葡萄采摘時的甜度分級,甜度越高,級別越好,價錢也越昂貴。這種分級法的最大敵人是氣候,如果成長期的氣溫偏低而且多雨,對葡萄品質可以說是雪上加霜,酒莊一年的運作成本將付諸東流。德國政府允許酒莊在釀酒的過程中加入果糖,卻嚴禁使用糖水。因為后者相當于稀釋葡萄酒,品質將受到嚴重影響。
1977年至1979年,一些德國酒莊被發現使用糖水增加甜度,幸好德國政府眼明手快,將違規酒莊繩之以法。之后,德國對葡萄酒品質檢驗更加嚴謹,其國產葡萄品種雷司令因禍得福,在20世紀備受矚目。
加工業酒精
巴貝拉(Barbera)是意大利西北部的皮埃蒙特大區的原生葡萄品種,如果不是因為上世紀的一次丑聞,巴貝拉本應該有更為風光的現在。1985年,皮埃蒙特大區的一些巴貝拉紅葡萄酒的釀造商在釀制的葡萄酒中加入工業酒精,導致了30多人死亡,以及多人失明的慘重后果。丑聞曝光后,巴貝拉葡萄品種釀造的酒銷量急劇下降,從而導致連鎖反應,曾經稱雄于意大利的巴貝拉葡萄園種植也急劇下滑,只好讓位于蒙蒂普爾查諾(Montepulciano)品種。
加牛血粉
使用凈化劑是令葡萄酒質更加澄清的傳統釀造方法,鑒于瘋牛病的影響,歐盟已于1997年明令禁止使用牛血粉等作為凈化劑。在1999年底,法國衛生檢疫人員在對法國西南部羅訥河谷兩個產地的葡萄酒進行例行檢查時,搜出220公斤牛血粉凈化劑。由于擔心使用牛血粉作為凈化劑會引發瘋牛病,檢疫人員沒收了8萬公升葡萄酒進行徹底檢查。據法國駐華大使館農業參贊稱,本次事件僅涉及日常餐酒和天然甜葡萄酒,法定地區命名葡萄酒和地區餐酒則未受牽連。由于英國是法國葡萄酒的第二大進口國,因此,這一丑聞立刻引起了英國消費者的普遍恐慌。
加泔水
2001年6月,法國葡萄酒界傳出爆炸性新聞:勃艮第出產的高級葡萄酒中,有不少竟然摻了泔水。據警方證實,在兩年時間里,有一地下集團在普通的葡萄酒里混合進廉價的泔水,然后在瓶子上貼上勃艮第高品質葡萄酒的標簽。據悉,已有數千瓶這樣的“高品質”酒出現在美國以及世界各地的市場上。有很多法國釀酒商早就對產品質量問題產生了警覺,只不過他們采取了秘而不宣的手段而已。在2000年,他們一共檢驗了28000種法國葡萄酒,其中的2/3在政府的標準線之下,只有219種葡萄酒在2000年的檢驗中獲得高分。
加化肥、動物糞肥和不同的酸性物質
2007年,意大利最具影響力的新聞周刊L’Espresso在題為《歡迎享用意大利毒酒》的文章中寫道,意大利那些0.7歐元至2歐元一瓶的廉價葡萄酒已被查出里頭至多只有1/3是真的葡萄酒。比這更糟糕的是,這些假酒里竟然包含化肥、動物糞肥和不同的酸性物質。據稱,添加它們是為了提高產品中的酒精度。這些非法添加的物質,隨著時間的推移可能威脅消費者的健康,包括誘發癌癥。同時,這類低劣的葡萄酒有些還被貼上虛假標簽誤導消費者。報道說,據意大利政府估計,貨行和超市里現存的這類違法添加了有害物質的廉價劣酒可能有7000萬升之多。
加糖
法國中部博若萊地區是世界聞名的葡萄酒產區之一。但當地葡萄酒釀造商卻自毀招牌,非法向酒中添加600噸糖以增加酒精濃度,加快釀造過程和提高產量。博若萊的索恩河畔維爾弗郎什警方拘捕了包括4名糖供應商在內的5名嫌疑人協助調查。這些人承認,于2004年至2006年間向博若萊北部的葡萄酒釀造商販賣糖。警方已查實的葡萄酒造假事件發生在2004年,警方懷疑,大約100名葡萄酒釀造商及相關人員卷入葡萄酒造假事件。
加殺蟲劑
“紅酒,還是一個100%葡萄釀造的嗎?”擁有數百萬收視率的法國全國聯播二臺曾在報道中發出這樣的疑問。原因是法國紅酒生產商因為在紅酒中加入了某種殺蟲劑而受到調查。節目中報道說,這種殺蟲劑添加在紅酒中會導致中毒,這種物質被用于酵母菌發酵和添加非自然的糖分。
法國葡萄酒協會主席Jean-Louis Salie對葡萄酒出現這樣的丑聞而感到非常憤怒。他寫信給法國電視二臺,他寫道:這種殺蟲劑的使用是嚴格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規定,而節目的內容是存在誤導性的。因為這種殺蟲劑的使用在最近10年中是被接受的,任何殘留在瓶中的殺蟲劑也是有最高限度的,在信中,他承認香檳酒中是加入了這些物質,但是只是在大于一定量的時候才會對身體有害。所以,有人開玩笑地說,建議你最好不要在一天喝掉150瓶香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