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利潤仍然沒有遏制住下滑的趨勢。今年以來國企利潤首次出現下降后,就一發不可收拾,伴隨著經濟低迷而一路下行。
財政部近日發布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國有企業累計實現利潤總額8301.3億元,同比下降10.4%,環比下降11.8%。其中,央企累計實現利潤總額4351.6億元,同比下降12.9%。
實際上,除去年12月由于年底賬務梳理而環比增長57.3%外,國有企業利潤去年已連續6個月環比下降。
盡管一些人還在安慰國企,要以平常心看待利潤下降,說是國企近來業績下滑無非只是宏觀經濟疲弱的縮影,與其產權安排基本無甚相關性。但是我們應該看到的是,在經濟下滑的過程中,國有企業利潤下降是所有企業類型中最嚴重的,回落最快的。
更重要的是,1?5月國企累計實現營業總收入同比增長11.3%,1?5月國企利潤卻同比下降10.4%。同時,前5個月,國企成本費用總額為15.51萬億元,同比增長12.9%。其中,營業成本同比增長12.7%,財務費用同比增長35.9%。一方面收入同比在增長,利潤卻連續下降,另一方面,財務費用竟然高出收入同比增速24.6個百分點。這明顯的顯示出國有企業在成本控制上還存在問題。與此同時,一些在經濟形勢好的時候容易被掩蓋、被忽視的薄弱環節和深層次問題開始顯露出來。不可否認,國有企業的發展已經面臨嚴峻挑戰。
下一步,國有企業想依靠經濟環境的好轉來帶動幾乎已不太可能。經濟學家已有共識:世界三大經濟體處于不景氣狀態,歐債危機仍在蔓延擴大,國際市場需求不斷萎縮,全球經濟將進入較長時間的低迷期;同時國內經濟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仍然很突出,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加大,各種潛在風險和矛盾增多。在這種背景下,國務院國資委已經提出警告:中央企業要充分認識形勢的嚴峻性和緊迫性,抓緊做好3?5年渡難關、過寒冬的準備。
對于國有企業來講,形勢逼人,要想解決下一步的發展問題,不但要自省,更得要自救。
面對利潤下滑、經濟下行,國有企業更得將轉變發展方式放在頭等重要的位置,科學發展,做足轉型大文章。科學的轉型發展是開源的最好手段,也是我們應對經濟下行的最為有效的辦法。只有通過轉型,謀求結構性的變化,才能從根本上找到解決之道,找到持續發展之路。
面對利潤下滑、經濟下行,國有企業更得做好過緊日子的準備,改變以往的“大手大腳”的作風,從數據來看,前一段時間的利潤下滑,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成本高企。緊縮時期,成本因素對一個企業生存發展的作用影響日益突顯,對一些企業而言更是關系生死的問題。因此,國有企業必須高度重視降低成本工作,不斷開源節流、降本增效。國務院國資委也在央企層面采取了斷然措施,決定從今年3月起,利用2年時間在中央企業全面開展以“強基固本、控制風險、轉型升級、保值增值、做強做優、科學發展”為主題的管理提升活動,這樣的管理提升會促進企業應對當前形勢,甚至找到根本性出路,需要企業做到實處,收到實效。
面對利潤下滑、經濟下行,國有企業更好加快改革步伐,以較低成本迅速推進改革進程。當前的國企改革正面臨調整國有經濟布局、推進規范公司治理、主輔分離等改革的關鍵時期,改革很多時候在經濟上行時會遇到較大的阻力,而經濟下行時會更容易。所以,應當抓住這個有利時機,全力推進改革。更重要的是,要扭轉當前國有企業的困局,還有很多深層次的體制、機制問題,必須通過改革才能實現。
當前形勢已不容樂觀,未來環境復雜多變,國有企業各級人員須引起高度重視。如果不采取斷然措施,國有企業在這一輪的競賽中將遭遇失敗。形勢的壓力倒逼國有企業要拿出前些年應對金融危機時的魄力、勇氣與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