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訊(記者 郭松民)不久前,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以下簡稱中企研)2012年選題會在新興際華集團公司召開。會議圍繞著兩個方面的議題進行了充分的討論:一是從宏觀上探討了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對于強國富民的重要意義。二是從微觀上探索了國有企業內部改革的大趨勢,并認真研究了如何從各方面加強企業的內部治理,提高企業競爭力。會議最終達成了中企研的研究工作要要穩中求進,由易到難的基本共識。中企研會長宋志平主持了會議,并發表了重要講話。副會長劉明忠,馬正武,張杰,孫兆學(劉冰代表),劉紀鵬,張宇,秘書長耿清智等出席了會議。
宋志平會長在講話中指出,中企研的目的是要研究些問題,在研究當中,到底要把握怎樣的方向,研究問題的角度究竟是什么。題目不要貪多,主要是選擇二三個題目就好。我們自己要研究,也要找人來研究。宋會長在講話中,回顧了不久前他在重慶的一次會議上,一些國內著名的民營企業家留給他的印象。他說,有的人沉浸在回憶過去當中,對中國社會未來的發展有憂慮,甚至對未來感到不安和恐懼;有些人則只為自己的壇壇罐罐擔心,沒有了思想升華,也失去了進一步創業的勇氣。但也有一些民營企業家是有思想,有研究能力,有民族意識的企業家,應該設立基金,把有國家意識的人才盡可能能吸收進來。宋會長說,要關注未來中國經濟的走向,大企業在整體結構調整中,要考慮自身能夠承擔起怎樣的社會責任。印度IT行業企業家,把與世界同步作為自己的目標,站得很高,很關心世界的發展。西方的一些企業家,比如比爾.蓋茲有錢了就做慈善,都值得我們中國企業家學習和借鑒。
宋會長認為,中企研要穩中求進,由易到難,一步一步走,先做出一個東西,再逐漸完備。要從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入,不引火燒身,也不燒香引鬼。2012年先做3-5份報告,重點探索出做報告的模式,逐漸探索建立中企研的報告體系。宋會長強調,研究報告要緊緊圍繞黨和國家以及國資委為企業改革與發展制定的大政方針,以及企業改革與發展的實踐,進行有意義的探討。
宋會長認為,今年的研究選題要圍繞六個方面展開。一是要研究國企改革的思路,弄清國企如何進一步改革與發展。二是加強企業治理結構的研究,央企對此已經進行了試點,但一些深層次的問題還沒有解決。三是要研究如何促進民營企業的健康發展,民營企業也需要改革,也要走健康發展的道路。四是要研究如何對標500強。中國目前有61家企業躋身500強,占中國GDP的68%,我們要研究中國的企業與其他國家的500強有什么差距。五是要研究如何進一步提升中國企業的管理水平,如何達到世界一流、做強做優,具有國際競爭力。六是要研究如何加強內控體系的建設。
宋會長還對中企研具體工作做了安排。他說,中企研要做好研究工作,就要吸納有研究能力、有思想的企業界人士參加。他們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在具體操作層面,待研究選題定下來后,即由秘書處負責聯絡各位專家、學者,請各位專家會員分頭負責完成,并負責協調他們在規定的時間段內提交報告,秘書處還要安排報告審稿會等事項。他指出,中企研的研究產品及服務包括,研究會內參、研究會年度報告、中企研網及中企研快訊等。
劉明忠副會長在發言中說,要重點研究三元經濟結構的發展。要研究國有、民營和外資企業的結構差別,要研究企業的內在發展規律,要尊重企業的發展規律,尊重市場的規律。他認為,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都很重要,非我國來說都離不開,中國的企業應該聯合起來。他認為,要研究中國企業的管理經驗,特別是中央企業好的現代化管理經驗,值得總結和推廣。
馬正武副會長在發言中指出,要強化理論性研究,努力做到觀點清晰,理論體系清晰,理論框架清晰。研究理論,要強調立場、觀點和方法。對同一個問題,站在不同的立場,就會有不同的觀點。他還強調,中企研一定不能只成為央企的研究會,一定是全體中國企業的研究會,成為立足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的研究會。研究會應該成為各種意見的綜合體,要兼收并蓄,要開放。研究方向要多維,不要僅圍繞熱點去討論。同時也要鼓勵允許會員結合個人的研究興趣進行深入研究與探討,加強研究會會員的內部交流很重要。
馬正武認為,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怎樣從一個不明確的目標到走出一條強盛之路,把這個問題研究清楚,非常重要而有意義。比如中國建材成為世界水泥產量第一,就很值得研究。我們應該總結出自己的特色和經驗之路,看看有沒有內在的規律性,規律在哪里,將來的走勢是什么等。要深入研究中國500強的結構與世界500強的結構有怎樣的不同,研究怎樣真正把500強做強做優。研究解決企業發展的深層次問題,結合未來發展的走勢,以及財富的積累、發展的不平衡等問題,深入探討與世界500強的對標體系,加強治理結構的研究,這都是非常有價值的事。
張杰副會長在發言中說,從企業的角度看,有三個方面的問題需要認真研究。第一是管理的提升,全球針對性分行業的對標性研究。即央企該怎樣與全球大公司對標,怎樣向他們看齊。要提供比較完整的全行業、分行業的研究報告,要討論應該從哪些維度和角度來研究。第二,從中企研角度,為國家,為黨中央、國務院決策提供參考,要加強對企業層面的研究,深化對市場、對國有企業的認識。要加強對政府和企業發展路徑的研究。歐美發達國家企業的成長過程,中國企業的成長過程,企業經濟結構應該是怎樣的等等,這些都要進行研究。目前中國是國有、私有和外資的三元經濟結構,這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結構,國家可以比較有效地調控經濟,而歐洲,美國的政府調控能力有限,主要靠稅收機制進行間接調控。第三是要研究公司的治理,研究怎樣成為跨國公司。要通過研究,對會員企業和企業的發展改革進行幫助和指導,比如如何搞好董事會。董事會的重點工作之一是經理人選聘機制。此外,央企的薪酬改革機制也應該是研究的重點。要把董事會試點機制的治理機構研究清楚,深化國有企業治理結構的改革,要有別于歐美。歐洲的監事會,美國的董事會,與中國的不同。我們要研究具有特色的中國國有企業的董事會制度。董事會黨委書記可以由國資委指定,但企業最主要的是經理人的選定,這個要由市場認定,要公平,要與自己的效率掛鉤。
劉冰代表孫兆學副會長發言。他指出,中企研的選題既要注重理論上的指導作用,也要強調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研究工作要立足于企業,著眼于從宏觀上解決企業的問題。現代企業對標工作,就是一個很好的課題,應該進行深入研究。比如國資委提出今年是管理提升年,要打造國際一流的企業,中企研的研究工作要適應這一形勢。
劉冰在發言中特別強調了黃金的作用。他指出,金融危機以來人們發現,黃金對于防范金融風險作用很大。現在金價漲起來之后,黃金不僅僅是貴重金屬,其貨幣職能也在不斷加強。目前,中國的黃金儲備是1054噸,年產量為350多噸,是世界第一大黃金產金國,也是第一大黃金消費國。南非是第二大產金國,但他們的礦井深度3000米,采金成本高。不過總的來說,從維護我國金融安全的角度來看,我國黃金儲備的規模總體上還比較小。如何擴大黃金儲備,規避、防范金融風險,應該是研究會的一個重要研究課題。
劉紀鵬副會長認為,中企研的選題要著重以下幾個方向:職業經理人隊伍培養,國企薪酬制度的改革,產權結構的改革,央企融資發展中的金融風險預防等。他指出,對于重大問題,一年必須有3-5個報告。中企研有責任為自己的會員解決問題,央企遇到了困難、企業家遇到了問題,中企研應該通過自己的工作來幫助他們解決。
劉紀鵬還提出,關于深化國企改革的頂層設計,第一要解決國資委的上下左右中問題,肢解發改委,組建能源委,建立董事會制度,培養職業經理人隊伍。關于中企研的研究工作,要從國企起步,讓民企進來。比如要讓柳傳志,楊元慶,梁穩根進來。請民營企業家進來,代表民企的聲音。中企研應該有責任解決央企面臨的困難,有責任為自己的會員搖旗吶喊,真正反應央企的實際困難,反應企業家的實際需求。中企研要承擔會員與中央、國務院和國資委的橋梁職能。我們要先出幾個成果,建議近期討論研究方法,研究敏感問題,比如我們的企業家薪酬該不該公開等問題。
張宇副會長在發言中指出,下一步國有企業怎樣改革是爭論的焦點。我們要有研究,有思路,有正面的聲音。國企改革應該進行政企分開的工作,要強調結構調整及結構優化,要恢復并增強國企的人民性。目前,關于國企改革,各類研究機構有很多報告,但是空談理論的比較多,對解決實際問題意義不大。張宇表示,希望中企研在黨的十八大前能夠拿出一個研究報告來,提出未來的企業改革新概念、新思路、新階段。要研究如何增強國有企業的全民性質,充分發揮其主導作用和控制力,這一點絕不能動搖。
張宇還指出,要研究中國私營企業的發展、改革與創新。中企研要鄭重地提出中國民營企業如何健康發展和改革的問題。目前,我國民企普遍存在的問題是科學文化水平低,依附跨國公司。這是一個必須解決的嚴重問題。
耿清智秘書長在發言中表示,要努力把中企研各位領導提出的要求落到實處,扎扎實實為會員企業多做實事。具體有幾點建議:一是在2012年年底前組織完成會議布置的五篇論文。二是辦好2012年國企發展論壇和中國企業高層論壇。三是盡快創辦《中企研內參》、《中企研年度報告》、中企研網及《國企》雜志中企研專欄,把中企研的動態、工作及研究成果及時發布出去,為中國企業的改革與發展盡職盡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