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年的全球工業化進程中,中國與歷次工業革命失之交臂。這一次,我們可否登上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快車?
第一次工業革命始于18世紀晚期英國的紡織業機械化,這次革命造就了密集的城市核心區、拔地而起的工廠。第二次工業革命始于20世紀早期,亨利·福特發明了裝配流水線,迎來了大規模生產的時代。前兩次工業革命讓人們更加富裕,同時使得人口更加向城市集中。
如今,我們正處于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最后階段。這是一個令人難以接受的嚴峻現實,因為這一現實將迫使人類迅速過渡到一個全新的能源體制和工業模式。否則,人類文明就有消失的危險。因此,著名趨勢預測學家杰里米·里夫金的《第三次工業革命》一書剛一上市,即引爆了全球性的議論狂潮,“第三次工業革命”瞬間成為熱門詞匯。大家對這一新型經濟發展模式,充滿了期待、信心與疑惑。
第三次革命即數字化革命。一系列新技術的發明和運用,讓數字化革命正在我們身邊發生——軟件更加智能,機器人更加巧手,網絡服務更加便捷。與以往歷次工業革命一樣,第三次工業革命也會對制造業的發展帶來巨大影響。它將改變制造商品的方式,并改變就業的格局。第三次工業革命可謂意義重大。那么,它究竟會如何產生呢?它對現今世界的制造業發展會產生什么影響?
杰里米·里夫金敏銳地發現,歷史上數次重大的經濟革命都是在新的通信技術和新的能源系統結合之際發生的。新的通信技術和新的能源系統結合將再次出現,為第三次工業革命創造強大的新基礎設施。全球目前正處于經濟壁壘的時代,這個時代可能還將持續二三十年。在全球經濟逼近二次探底邊緣的今天,各國政策制定者都在思考并尋找著新的經濟發展模式。有專家認為,未來,互聯網與新能源以及新生產模式的結合是大勢所趨。這種結合將再次改變時間和空間對于人類社會經濟生產活動和生活方式的種種局限,從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兩方面重塑社會經濟形態,成為全球經濟走出低谷的新動力。此即為“第三次工業革命”。
在這本書中,作者為我們描繪了一個宏偉的藍圖:數以億計的人們將在家里、辦公室里,工廠里生產出自己的綠色能源,并在“能源互聯網”上與大家分享,這就好像現在我們在網上發布分享消息一樣。總之,第三次工業革命將會每一棟樓房轉變成住房和微型發電廠,同樣也將在21世紀從根本上改變人們的生活和工作。
在前兩次工業革命的進程中,中國僅作為“老幺”尾隨其后,一度因落后而挨打受難。如今,中國在過去三十年里迅速崛起。雖然在有了新的突破,但整體上仍處于追趕狀態。此次在新經濟革命初現端倪的時刻,中國首次和發達國家站在同一起跑線上,迎接以新能源為主導的第三次工業革命悄然來臨。這是一個重大的機遇與挑戰。
第三次工業革命倡導的是一種發人深省的新經濟模式。有專家表示,誰能將現有的電力、水務、熱力、燃氣等單向運轉而且浪費巨大的能源網絡改造為高效、互動的創新網絡,誰就能夠優先于其他國家達到全球能源體系的頂端水平。同時也將意味著,在這個歷史的轉型之中,誰就能夠把握和整合能源體系最新的國際標準。目前各國能源政策頻出,欲搶占新一輪工業革命的先機。對于中國來說,如果在這場革命中,繼續滿足于做缺乏創造力的制造業中心,中國崛起有可能被第三次工業革命所終結。希望中國企業能夠抓住機會,踩準第三次工業革命的鼓點,通過可持續發展改革和可再生能源分散布局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從而搶占未來發展的制高點。
書訊兩則
20世紀90年代,有外國專家說,中國的銀行體系馬上要破產。2007年以來,經歷了全球金融風暴,中國脆弱的銀行體系居然挺了過來,幾乎毫發未損,這真是一個奇跡。
《大行蝶變》是對中國商業銀行改革的一段白描式的記錄。作者潘功勝為現任中國農業銀行副行長,也是中國金融界最引人注目的“少帥”之一。他曾經參與過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兩家國有商業銀行的上市,是中國國有銀行體制改革的親身經歷和實踐者。這本書在披露銀行改革決策內幕的同時,梳理了作者長期以來對大型國有商業銀行改革的思考。此書的一大特點是,作者不回避改革中出現的爭議,詳細解讀了決策者如何斟酌權衡,從不同的備選方案中找出最佳方案,對這些政策的成敗得失,也做出了中肯的分析。
新一輪的城市競爭如箭在弦。競爭世紀,誰已被遺忘?區域經濟時代,誰在快速崛起?
國家“十二五”戰略已經開局,中國的城市競爭已經空前白熱化,城市之間為搶奪各種資源而展開的競爭可謂波瀾壯闊,令人眼花。
本書宏觀與微觀相結合,收集了中國內地城市在發展定位、發展戰略的制定以及城市發展與競爭過程中失誤運作的大量經典案例,對中國城市圈的形成與區域經濟的融合亂象進行了分析研究。該書豐富的案例,既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城市在發展競爭過程中最受人關注,也是最為典型的標本,是目前最具參考性的中國城市競爭MBA案例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