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有企業在創造了較高效率的同時,還負擔了大量的社會成本,是真正的中國脊梁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所副所長張文魁先生近日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提出“痛下決心推進國企民營化”,至2030年絕大部分國企完成私有化(見《華夏時報》2012年8月12日相關報道)。
中國國企的利潤率超過了美企
在這次訪談中,張文魁先生認為,國有企業低效腐敗、扭曲資源配置,國有企業拖了中國經濟的后腿:“我們的分析顯示,國企效率明顯低于民企,卻大量地、以較低價格占用了與其效率和規模不相稱的要素。衡量效率,公認的指標一個是凈資產回報率(ROE),另一個是全要素生產率(TFP)。2003年民企ROE 是13%,國企ROE 是12%;到2007年國企ROE達15%,民企是23%,現在國企與民企這個指標的差距越來越大。”張文魁先生進而認為,只有將絕大部分國有企業私有化,才能排除中國經濟增長的障礙,奠定可持續增長的基礎。
張文魁先生提到的“全要素生產率”,根據的是新古典經濟學的生產要素價值論,即認為勞動、資本、土地等各生產要素在自由市場經濟中將按照各自的邊際生產力獲得報酬的理論。這一理論,存在著重大的邏輯缺陷,早在上個世紀60年代的著名的“兩個劍橋”的論戰中就已經被推翻。本文姑且不涉及這一問題。
凈資產回報率比較好理解,實際上就是企業利潤與企業凈資產(又叫所有者權益)之比。
張文魁先生比較了2003年和2007年國企和私企的表現。本文采用《中國統計年鑒》2011年卷公布的2010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據。2010年,全部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所有者權益總額9.8萬億元,利潤總額(繳納公司利潤所得稅之前的利潤)1.4萬億元,凈資產回報率15.0%。
同年,美國的全部公司企業固定資本凈值(與企業凈資產大致相當)12.9萬億美元,全部公司企業稅前利潤1.4萬億美元,全部公司企業的平均稅前利潤率11.0%。我想張文魁先生也會承認,美國是全世界市場經濟的樣板,市場經濟的法規最為完善,市場競爭的環境最規范、最公平。張文魁先生參與創作的世界銀行報告《2030年的中國》想必也是有形無形中以美國為理想模式的。中國國有工業企業的利潤率超過了美國企業的平均水平,這說明中國國有企業的效率在世界上也是不遜色的。
私企利潤率畸高是因為負擔的社會成本低
要公正評價一個企業的效率,必須綜合考察該企業除了支付各種直接財務成本以外、是否還充分支付了它本來應當支付的各項社會成本,并且據此來評價企業之間的競爭是否公平。
讓我們來深入分析一下私企、外企是否充分支付了它們應當支付的各項社會成本。2010年,全部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共繳納增值稅、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1.6萬億元,相當于利潤總額的111%;全部私營工業企業共繳納增值稅、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7700億元,相當于利潤總額的51%;全部外商投資和港澳臺商投資工業企業共繳納增值稅、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6600億元,僅相當于利潤總額的44%。
可見,私企和外企獲得的利潤為國企兩倍有余,但是繳納的稅金加起來還沒有國企多。這說明,私企、外企的超高利潤,其中相當一部分很可能來自于由于各地政府的“超國民待遇”、任意減免稅所導致的繳稅不足,還有一部分可能來自于偷稅漏稅。
如果私營工業企業按照與國有企業同樣的稅率納稅,那么應繳納增值稅、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1.7萬億元,與實際繳納數額相比,少繳9100億元,少繳數額相當于私營工業企業當年利潤總額的60%。扣除應繳而未繳的稅額以后,私營工業企業應得利潤總額約6000億元,應得凈資產回報率11.5%。
如果外商投資和港澳臺商投資工業企業按照與國有企業同樣的稅率納稅,那么應繳納增值稅、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1.7萬億元,與實際繳納數額相比,少繳約1萬億元,少繳數額相當于外商投資和港澳臺商投資工業企業當年利潤總額的67%。扣除應繳而未繳的稅額以后,外商投資和港澳臺商投資工業企業應得利潤總額約5000億元,應得凈資產回報率7.5%。
國有企業由于還保留一部分的社會主義傳統,職工待遇相對較好,執行勞動法相對嚴格。另外,眾所周知,私企和外企普遍存在著血汗工廠、殘酷剝削廉價勞動力、藐視國家勞動法規等現象。
2010年,私營工業企業全部就業人員3312萬人。如果私營企業全部按照國有企業同樣的標準支付工資,那么全部私營工業企業應支付工資總額1.2萬億元,實際僅支付6700億元,少支付5400億元,少支付數額相當于私營工業企業當年利潤總額的36%。
2010年,外商投資和港澳臺商投資工業企業全部就業人員2646萬人。如果外企全部按照國有企業同樣的標準支付工資,那么全部外商投資和港澳臺商投資工業企業應支付工資總額9600億元。假設外企按照制造業行業的其他單位平均工資支付工資(有可能高估了外企的實際工資支付水平),則外企僅支付工資總額8100億元,少支付1500億元,少支付數額相當于外商投資和港澳臺商投資工業企業當年利潤總額的10%。
如果私企和外企都按照國企的標準納稅和支付工資,那么,2010年,全部私營工業企業應得利潤總額630億元,應得凈資產回報率1.2%;全部外商投資和港澳臺商投資工業企業應得利潤總額3400億元,應得凈資產回報率5.2%。
可見,中國私企和外企的超高利潤,相當一部分是來自于繳稅不足以及殘酷剝削廉價勞動力。在扣除了各種實際應由私企和外企支付的社會成本以后,私企和外企的真實資本回報率僅有1%~5%,大大低于國有企業的資本回報率。
國企是真正的中國脊梁
中國國有企業在創造了世界上比較高的經濟效率的同時,還負擔了大量本應由私企和外企負擔的社會成本。如果張文魁先生以及中國的主流經濟學家一意孤行,一定要誤導中國政府搞徹底的“民營化”,實際就是私有化,將剩余的國有企業全部拆光、賣光;試問,到了那時,現在仍然由國有企業承擔的各項社會成本由誰來承擔,私企和外企承擔得起嗎?
事實證明,連美國這樣比較規范的市場經濟,由于私有企業占完全主導地位,也不可能避免大的經濟危機。中國一旦徹底私有化了,如何避免大的經濟危機。在中國的各種社會矛盾日益激化、政治未來十分微妙的情況下,一旦爆發大的經濟危機,政治穩定如何保障?
到了那時,私企、外企不但不會給政府足額繳稅,反而會不斷對政府施加壓力,要求政府減稅;而失去了國企后盾的政府,在經濟上將完全失去與私企、外企的談判能力。另外,失去了國企的屏障,大批勞動者的基本權利將得不到保障,將不得不任由私企、外企剝削,由此引起大批勞動者對社會不滿,在平時會導致社會治安惡化,而到了非常時期就會一發不可收拾。
真到了那個地步,不僅現在的政治體制無法維持,就是一般的私企、外企,恐怕也是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到了那個時候,張文魁先生又如何對自己的理論自圓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