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古以來,動物就吸引著人類。它們在速度、敏捷性和力量上的天賦令人類贊嘆,而人類則學會了馴化動物,將它們這些特殊能力為自己所用。于是,一種奇特的盟友關系誕生了,幾千年來,這種關系在人類與各種動物之間不斷地上演。
可是人與動物的這種關系是如何開始的呢?一位充滿激情的學者,通過他敏銳的觀察,描述了這一不可思議的探險旅程。
鮑里斯·賽朗尼克是一位科學家。更確切地說,他是一位動物行為學家和精神病學家,致力于研究動物的行為,以及如何通過這些行為更好地理解人類的反應。(圖1)
一直以來,海鷗的行為和語言給他帶來無窮無盡的靈感。
鮑里斯:看!有一只飛過來了!它把速度放慢了一點兒,頭向一側探著。它覺得很好奇,想知道我在說什么。不過我的法國口音太重,它可能聽不懂。
鮑里斯:鳥類的叫聲實際上是真正的語言。它們發出這些聲音是有原因的。叫聲是它們相互傳遞信息的手段。比方說,要求幫助的叫聲是這樣的:“叭、叭、叭……”意思是,誰來幫我一把?另一個叫聲更情緒化:“呷——、呷——、呷——”說的是,“哦,我看到誰誰誰了,真有意思”。
鮑里斯:當一只海鷗在嚇走了競爭者或吃飽之后,站在桅桿或是懸崖頂上時,它的叫聲表達的是非常得意。“嘰————,哈、哈、哈”是在說,“瞧我,伙計們,我是最強壯的,最厲害的,我有資格站在這最高點上!”最高點非常重要,占據最高點的就是“一方霸主”,占據著統治地位。它會趕走在下方的同類,而被趕的同類又會趕走比它們位置更低的同類,就像人類社會一樣,它們也有著社會等級的差別。(圖2)
鳥類最讓人類著迷的是,它們能做到我們只有在夢中才能實現的事:飛翔。
動物和人類相互吸引著對方。人類羨慕動物所具有的靈活和力量,而動物則敬畏人類的各種本領,比如我們能夠說話,而這正是它們所沒有的。
人類在本質上喜好探險。人類會探尋未知的領地,發現自己不知道的動物,然后設法了解它們的秘密:它們能否被馴化,然后以何種方式加以利用?
鮑里斯:在觀察某種動物的行為時,人類會設法重復這種動作并進行分析,以便了解動物的所思所想,然后加以利用。
人類馴化的第一種動物是狼。大約在1萬2千年前,狼開始對人類的氣味,人類進行烹煮時的篝火,特別是人類丟棄的食物產生了興趣。與此同時,人類也打量著這些長相奇特的四足動物,學習它們的狩獵技巧,這也提高了人類在捕獵時的成功率。(圖3)
狼是人類的近鄰。或許在遠古的某一天,一些人外出狩獵時,偶然發現一窩失去母親的小狼崽,于是把它們帶回家,交給部落的女人照料,由她們負責喂養。即使是今天,在一些文化中,仍有用人乳喂養豬和狗的傳統。
馴化的狼經過幾代的繁殖喂養,慢慢地從狼變成狗,從此人類多了一個得力幫手。
在中東地區,薩路基犬幾千年來一直是獵人的伙伴。它們是世界上奔跑速度最快的犬種之一,什么獵物都不可能在追逐中逃脫。(圖4)
摩洛哥王國 阿特拉斯山脈
人類的狩獵方法是模仿自狼群的捕獵戰術:速度最快的狼緊追在獵物身后,體重較大、速度較慢的狼則從兩側包抄。當獵物試圖甩開身后的狼時,就會落入兩側包抄的狼口之中,它們會拖住獵物,直到其他狼趕到。
鮑里斯:這一技巧很可能啟發了人類,讓他們共同捕獵,每個參與者只負責自己最擅長的工作。
人類的許多狩獵本領,當然還有階級結構,都是通過觀察狼的行為學會的:你負責驅趕,你來望,你騎馬追捕,你讓狗興奮起來……。獵人之間的協作漸漸形成了一種成形的狩獵規則。
獵物根據社會地位的差別在人群中進行分配。或許可以說,狩獵活動是人類社會形成的基礎。
鮑里斯:馬最早的馴化地是現在的烏克蘭,馴化時間比狗晚了很多。一開始,人類不知道這些美麗的動物可以用來干什么。在狗的幫助下,人們把馬驅趕到無處可逃的地方,捕獲后獵殺取食。
直到很久以后,獵人們才發現這些神奇動物的其他用途:馬可以騎乘,它們強健的體魄可以從事繁重的勞動。
但是,早期的人類是如何發現馬是可以騎乘的呢?這在當時并不是那么顯而易見的事情。洞穴巖畫表明,他們可能跳到了馬的背上,可是無法在上面停留很長時間。但是隨著時間流逝,通過不斷嘗試和失敗所總結的經驗,他們學會了如何抱住馬的脖子。后來,他們發明了馬鐙、馬鞍,最后還發明了今天騎馬時使用的韁繩。(圖5)
鮑里斯:馬的馴化,是因為它們被農民的莊稼所吸引,來啃食農作物的野馬被套住,丟進草場。從那一刻起,人類的命運就和馬的命運緊緊地結合在了一起,人類的文化和文明也從此永遠地改變了。蒙古人發明的馬鐙也許是改變人類歷史進程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戰斗中,身材瘦削的蒙古人,能夠把還沒有馬鐙的身材胖大的歐洲人打落馬下。
另一些動物對人提供的美食感興趣,它們喜歡飯來張口。比如馴鹿,它們需要攝入大量的鹽分,因此一直非常喜歡品嘗人體的尿液,那是一種享受。
蒙古 薩彥嶺山脈
馴鹿族生活在世界上最寒冷的一個地區。他們吃的奶和肉都來自馴鹿,穿的大衣也是用馴鹿皮做的。馴鹿以地衣、苔蘚和蘑菇為食。但是,這些山區的土壤由于霜凍而顯得十分貧瘠,馴鹿的食物中缺乏必要的鹽份,而人類恰恰可以滿足它們。
馴鹿在很早以前就對人類發生了興趣,時間大約是在兩萬年前。吸引它們的是人類的排泄物。一旦馴鹿適應了人類的存在,人類就會想到:現在可以看看能從它們身上得到什么回報了!雙方的這種聯系標志著馴鹿族的興起。馴鹿的脂肪是可攝入的蛋白質,鹿角的碎片可以做堅硬的縫紉針,馴鹿皮能制成衣服,它們的骨骼能用來硝制皮革;馴鹿身上的每樣東西都是馴鹿文明的一種工具。
馴鹿的生理特點使得這種動物要通過遷移來尋找食物,馴鹿族人也不得不適應馴鹿的生活方式,跟隨它們一起遷移。馴鹿不同于反芻動物,它們無法在鹿欄這樣的固定場所生活下去。因此,這種適應就產生了一種順應馴鹿的自然生活方式的文明,游牧文明。(圖6)
許多動物都熱誠地邀請人類加入它們的游牧生活。駝羊、牦牛和駱駝都是這樣的動物,生理特點迫使它們進行大范圍的遷移。而跟隨它們,適應了這些動物生活方式的人,就成了游牧民族。
在創造人類社會過程中,動物的參與程度并不少于人類。
我們總是習慣地認為可以把自己的意志強加于動物身上,而事實上,是人類適應了這些動物的生活方式才變成了今天這樣。
另一些動物,它們性情更為溫和,習性也更安定,從不遷移。這樣就演化出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文明。
鮑里斯:反芻動物有兩個胃囊。第一胃囊存放它們吞下的草。當它悠閑地躺下時,吞下的草會反芻上來咀嚼,然后送到第二個胃囊進行消化。因此,它們的習性要安定得多,行為也更容易判斷,這就使得人類能夠適應它們的特點,為它們修建圈棚。
中國 云南省
從我們圍繞著反芻動物,開始著手建立一個文明時,人類的生活就完全改變了。我們不用再靠打獵和采集為生,而變成了農夫,這種變化的缺點是:我們要守護一塊領地,即使面對一場戰爭也不能退縮。而優點則是:穩定的生活環境降低了新生兒的死亡率,人口的平均壽命也會增加。
對人類而言,反芻動物的主要優勢是它們無比強悍的體力,它們能夠搬運重物,或是拉犁翻土,以便人們播種。于是,農業出現了,而這也是現代文明開始的標志。(圖7)
2000年前,兩個部落在這片山區定居下來:來自四川的彝族住在山谷里,以種植稻米為生,而來自西藏的哈尼族則住在山上。為了確保兩個民族的生存,他們聯合起來,發明了梯田耕種技術。他們也因此成為山地雕塑家。
兩個部落每年都會聚集一起,開辟一塊新的山坡。
人類現在要承擔另一種責任:守護他們所創立的文明。也就是說要照顧他們豢養的家畜,在給自己建造住所的同時,也要為它們建造棚舍。
這個家畜社會帶來的結果是:我們放棄了一定程度的自由,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舒適。
鮑里斯:隨著時間推移,人類曾試圖馴化所有的動物,可是有些動物不像反芻動物那么溫順,人類必須創造適合每種動物的馴化策略。
為了馴服捕捉到的鷹,必須首先讓這只鷹順從。先剝奪它進食和睡眠的權利,在它的意志被消磨掉之后,人開始教它如何為人出力,如何按照人的規則生存。
自古以來,人類就夢想著能夠與動物進行溝通。可是,人類和動物要怎樣才能讓對方明白自己的意思呢?不同物種之間的交流是通過感官來完成的。對一只金雕來說,這種感受很有可能是由視覺和不斷強化的感情烙印構成的。
于是,這只鷹就和人建立起感情聯系,人也很快發現了這種鳥的本領。
人類只有在形成了對鷹的世界深刻認識之后,才有可能訓練鷹。把自己的意志通過鷹的感官傳達給它。
哈薩克斯坦 藍山山脈
鮑里斯:讓人感到詫異的是,人類最初是如何發現這種聯系的,是如何進入鷹的精神世界的,因為它達到了一種至高境界!(圖8)
由于這種情感的聯系,人與動物之間形成一種紐帶,他們就可以溝通了!
觸覺可能是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哺乳動物繼承的一種基本溝通方式。當我們觸摸動物的時候,我們實際上是接觸到了它的意識。觸摸也會在兩個生命之間建立聯系。給動物梳理毛發,實際上就是告訴它我要與你和平相處,動物會非常明確地感覺到這一點。
動物得到人的照顧,為它撓癢癢或洗洗澡,它會立即感覺到人的善意,也會對人形成心理上的親近感。
我們管這個行為簡單地叫作撫摸動物。在猴子的世界里,當兩只猴子相互為對方梳理毛發時,它們就形成了一種更親密的友誼。它們在情感層面上也知道,另一方是想讓自己更加舒服。對猴子來說,梳理不僅是為了衛生,還是一個以關系為導向的社會行為。
印度 喀拉拉邦
在這里,人與大象建立了一種親密關系。訓象師和他的大象終生都會形影不離。
給大象洗澡是非常累人的事情!大象似乎明白,人類在照顧他。它閉上眼睛,享受著人類的服務。很顯然,它相信自己會得到很好的照料。這種行為加強了二者之間的聯系,大象洗完澡之后可能的確感覺更舒服,
鮑里斯:我相信,人和動物之間有著一種心靈感應。我說的不是靈異或魔幻的事情,而是一種潛意識層面的溝通。如果一種動物挑起我的情緒,這種情緒會引起我面部表情或肢體動作的變化,或者發出了連我自己都不知道的信號。動物察覺到了這些細微的變化,并做出回應。
當人類生活在遵從力量法則的群體中時,他們會很自然地認為,訓練動物的唯一方法是強迫它順從人類的意志。
鮑里斯:既然我們已經更深入地認識到了動物的思維過程,在我們嘗試訓練它們之前,必須首先了解他們。最好的訓練技巧是培養一種親近感,而最佳途徑則是打上情感烙印。
中國 桂林
宗滿是個漁民。其實,他是教鸕鶿替他捕魚!在中國,這已經有幾百年歷史了。為了教鳥類服從命令,漁民要使用一種被稱為精神烙印的特殊技術。
每年,宗滿都要孵化一批鸕鶿。母鸕鶿產卵之后,他就把卵從巢里取出來。然后交給一只母雞孵化幾周。在他認為卵即將孵化的時候,就會把卵放進一個孵化器,關鍵是,雛鳥出生時他必須在場。
精神烙印是所有生物都具有的一種情感特點。正是雛鳥出生后不久的這個敏感時刻,它會對身邊所看見的生命產生一種歸屬感。
通常,雛鳥看到并產生歸屬感的是它的母親,但它也可以對人,甚或是一臺拖拉機產生歸屬感!
鳥類形成精神烙印的時間很短:在出生后第一天的3個小時里就完成了。
由于宗滿在雛鳥孵化時出現在它們的眼前,這位漁民就把自己烙印在了這些小鸕鶿的腦海里,從此成了它們的代理母親。小鸕鶿把他當成了媽媽,從此一直跟隨他,成為他家的一員。(圖9)
印度 塔爾沙漠
鮑里斯:在小駱駝和駱駝騎手之間,這種精神烙印形成的時間要長得多。駱駝騎手在幾年的時間里照料小駱駝,才有可能形成這樣的聯系。在出生的那一刻,駱駝騎手的形象被刻印在它的意識里,印象之深不弱于它的生母,于是駱駝騎手就成了它的第二母親。
這是個震撼人心的畫面,母駱駝始終一動不動,騎手則扮演了一位產科醫生,采取完全正確的動作,輕輕地把小駱駝一點點拖出來。他知道,任何突然的動作都可能造成母駱駝受傷,或者孩子死亡。(圖10)
新降生的小駱駝還沒有足夠的力量讓自己站起來吃奶。騎手知道,他必須把小駱駝帶到母親的乳頭下。只有這樣,小家伙才會在出生幾分鐘后開始自己吃奶。
出生的時刻情緒尤為集中而強烈。眾所周知,記憶是與情緒密切相關的。因此,如果一個人在動物出生時給予了它幫助,也體驗了它出生的情緒變化,第一層聯系也就形成了。這位騎手在為小駱駝助產時給小家伙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會比任何人都更了解它的情感,它的快樂,還有它的弱點。
鮑里斯:對于鳥類,留下精神烙印的時間很短,也很關鍵:因為只有3個小時左右。而在高級哺乳動物身上,這個時間可以延伸到幾個星期,對像猴子這樣的靈長類動物來說,這個時期可以持續幾個月。人類可以在它生命的任何時段形成這種聯系,但在兒童時期,這種依戀會更強烈地刻印在記憶里。
印度尼西亞 蘇門答臘島
從猴子的角度來看,人會說話讓它感到奇怪。因而,猴子把人的語言和情感的表達聯系了起來。
猴子能理解某些詞的含義。當它們聽到一個人類的詞語時,它們會看向這個詞語所指向的方向,而不是看著說話的人。(圖11)
它們把人類的話語理解為一系列的音樂聲調。如果人生氣了,它們能夠立刻從聲調里聽出來。
另一方面,如果人的聲音有著邀請的語調,即使他們不明白其中的含意,可它們還是會明白,說話的人是善意的。
猴子知道,嘴巴是人類通常使用的交流器官。貓似乎也有同樣的理解。當貓和同類在一起時,它們很少會發出“喵——喵——”的叫聲,但是和人類在一起的時候,它們經常發出這種叫聲,嘗試和我們交流。
巴基斯坦 曼查湖
莫哈拿人選擇了和鳥類生活在一起。他們捕捉鳥類,用它們來裝點自己的村莊,建立了“鳥園”。當然,每個家庭都會力爭捕到最漂亮的鳥兒,放進自己的園子。
鵜鶘是最珍貴的鳥類,因為這里的人認為它能給家族帶來榮譽和繁榮。
莫哈拿人喜愛鳥類的優雅和美麗。經過許多個世紀,他們已經學會了鳥類的語言,為了檢驗他們模仿鳥類叫聲的天賦,每年都要舉辦一次比賽。
當人類開始形成語言的時候,他會模仿動物的叫聲,用這些聲音來構筑一套交流系統。
這些莫哈拿人生活在鳥類的世界里,所以他們很快就掌握了鳥類彼此溝通的信號。人類的嬰兒使用的也是這種交流方式。他們表達喜悅、失望和悲傷的方式與動物的語言非常相似。(圖 12)
鮑里斯:當嬰兒開始說話的時候,不論他來自什么文化背景,他們說的第一個詞都是媽媽、爸爸和娃娃,這意味著從他們眼中的世界變得有規律的那一刻起,動物已經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孩子降生后的前幾個月里,在他們看來動物是強大的,甚至是擁有魔力的。
動物的確能對我們產生關鍵的影響,讓我們感到舒心。當我們開始照料一種動物時感覺會更好,效果取決于我們付出的程度。但無論如何我們的心情確實會好得多!
這也許能解釋為什么我們天生渴望馴化它們。人類相互之間的關系是非常矛盾的,我們彼此關愛,同時也喜歡爭吵和打斗。人類與動物則表現得更為簡捷:如果我們感到恐懼,就會彼此避開對方;如果我們彼此關愛,那么這種關愛就會很純粹。
金雕在哈薩克族人心中有著崇高地位。4000年來他們一直在馴化這種鳥類中的王者,為的就是從它高超的捕獵技巧中獲益。
鮑里斯:獵人們訓練動物以獲得幫助,這是很自然的事。他們了解這種動物的能力,無論是飛翔、搜索和獵殺都是在捕獵時非常有用的能力,人類也學會了如何利用這些技能。
鷹擁有極其敏銳的視覺。桿狀細胞前的水體起到了放大鏡的作用,這就好像在它們的眼睛里裝上了一副微型望遠鏡一樣!(圖13)
鮑里斯:從遠古開始,人類就對動物感到癡迷。每種動物都有自己獨有的本事。有喙的能夠在獵物身體上撕開一個洞,腿長的可以高速奔跑,力大的可以運送重物,還有一些是捕魚高手。動物那些被人類羨慕的能力,最終都會轉化為人類利用的工具。
無論如何,鸕鶿都會做自己本份的事情:它比大多數鳥類都更能敏銳地發現水中的魚,在水下和在天空中都同樣地輕松自在。它的身體、翅膀和眼球的晶狀體都能瞬間適應環境變化,而無需時間來進行調整。
鮑里斯:長期以來,人類把動物看作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而把自己看作有文化的高于動物的生命形式。現在我們認識到,是動物傳授給我們捕獵的方式,我們的社會結構也是按它們的群體模式構建起來的,我們學習它們的捕魚技術,甚至一些收獲的方法也來自它們。
法國 蓋赫西酒莊
它隱藏在橡樹的根部,在市場上能賣相當一筆錢!塊菌是一種在地下生長的菌類,它的口味和香味都令人難忘。人類在尋找和挖掘塊菌時最好的盟友是豬,因為它有著非比尋常的敏銳的嗅覺!(圖14)
鮑里斯:塊菌會釋放出一種類似荷爾蒙的氣味。它的化學結構與豬、蒼蠅、狗和人類身上的荷爾蒙非常相似。
也就是說,豬是被這種與性相關的氣息所吸引,并做出了反應。我們在煎蛋的時候也會添加這種與性相關的香味。
鮑里斯:在一些國家里,人們會對動物的死感到悲傷,并以哀悼故去親人的方式悼念它們。西方文化認為,為動物舉行這樣的儀式過于荒誕不經,也就錯過了哀痛的機會。結果,悲傷被深埋在心底,變成一股莫名的憂傷和愁怨。西方文化漠視動物的死亡,這是錯誤的。許多文化都認識到,一個和自己有情感聯系的生命離自己而去,即使是一只動物,也會讓人痛斷肝腸。
鮑里斯:人類賦予了動物一些象征意義,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這個神秘的世界。在圍繞著動物創造的傳說里,人類表達了憂慮、恐懼,還有幻想。
每個馴鹿族家庭都有自己神圣的馴鹿。這只馴鹿守護著它的人類家庭,保護他們免受疾病和邪靈的困擾。
當這只馴鹿死去時,在另一只馴鹿取代它之前,馴鹿族人會舉行一個儀式,讓它的靈魂能夠平靜地離開,安全地回到重山的懷抱。
我們用行蹤詭秘的狼的機敏閃亮的眼睛和刺耳的群聲嗥叫來編織神話。在神話里,恐懼和美交錯在一起。
我們想象出各種怪誕的野獸,賦予它們可怕的力量,認為它們是導致疾病、詛咒,以及其他壞事的根源,在早期社會中這樣的傳說非常流行。
直至今天,在某些社會里猴子仍是神化的動物,而在另一些社會猴子形象卻十分敗壞。17世紀的西方探險家首次發現猴子的時候,以為猴子是一種魔獸。
鮑里斯:動物長期以來一直是我們幻想中的親密朋友,以它們為中心編寫寓言故事,用我們可以理解的方式來解釋人類的世界。
當我們研究和欣賞巖穴壁畫時,會對這些動物繪畫的細致生動感到驚訝。繪畫可能起源于潛意識中一些深層的了解死亡的愿望。史前的獵人也許認為有必要在洞穴墻壁上畫下他們準備殺死的動物形象。我們可以想象,這些人借著火把的光亮畫下了這些動物時,在搖曳的火光中,這些動物仿佛是在顫抖,就好像它們還活著一樣!巖畫中只有被獵殺的動物,卻從未描繪過和人類生活在一起的動物。沒有狗,也沒有人,寵物與人的關系過于親密,不會被畫在巖壁上。
在許多文化中,動物是人和神之間往來溝通的媒介。在亞洲,鷹被認為是把死者的靈魂帶往永恒之地的使者。哈薩克族相信,鷹會把死者的亡靈夾在翅膀下,偷偷地送進天堂。
鮑里斯:大約3萬年前,人類開始認為動物也有靈魂。如今在一些文化中也能看到同樣的現象,人們相信死者將來會以動物的形象轉世投胎,會以動物的形象回來,或者他們前世就是動物。不過,西方文化中沒有這種信仰。長期以來,認為動物是沒有靈魂的機器,靈魂是人類所獨有的特質。在那個時期,人們飼養動物,又大規模地屠殺動物。既然它們沒有靈魂,所以也就無足輕重,它們只是生物機器而已!現在我們知道,動物既不是機器,也不是膜拜的對象,更不是人類。我們也知道,像過去那樣,通過各種方法來與動物建立聯系才是最關鍵的。
鮑里斯:我們對動物了解得越多,觀察它們是如何認識世界,如何融入環境,如何組織起來,與別的同類一起生活的,我們就越能夠了解人類自己。
當我們更好地了解動物的時候,就會和它們建立一種新的和諧。不會再屠殺它們,不再漠視它們,也不會像過去那樣利用它們。相信二十一世紀將成為我們與動物之間的關系發生重大改變的時代!
圖1 動物行為學家鮑里斯·賽朗尼克
圖2 海鷗社會的等級制
圖3 狼群的狩獵技巧高超
圖4 獵物不可能在薩路基犬追逐中逃脫
圖5 鮑里斯·賽朗尼克在和馬交流
圖6 馴鹿推動了游牧文明的發展
圖7 家畜拉動農業 現代文明的標志
圖8 鷹和人建立起感情聯系
圖9 鸕鶿是宗滿的家庭成員
圖10 小駱駝出生那一刻意識里刻印了騎手的形象
圖11 莫哈拿人生活在鳥類的世界
圖12 猴子能理解人類某些詞的含義
圖13 金鷹目光敏銳
圖14 豬有著非比尋常的嗅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