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紅巖英烈中,劉國志的人生經歷讓人唏噓感嘆,難以釋懷:他出身富豪之家,卻很早從精神上和自己的家庭決裂;大學畢業后,他放棄家人為他安排的優裕的人生之路,而去苦苦追求自己的理想;被捕入獄,家人上下奔走、反復營救,他卻連續放棄活命機會,堅決不出監獄而笑對死亡。這位小說《紅巖》中劉思揚的生活原型,為什么多次拒絕家人的營救?他到底有著一種什么樣的情懷呢?(圖1)
1948年8月的一天,在戒備森嚴的特務頭子徐遠舉的辦公室,一位濃眉大眼,神情堅毅的青年男子被帶進來,早已等候在此的一位西裝革履的中年男子立即走了上去,握住這位青年的手說,七弟,我跟徐處長已經說好,只要你簽個字,我們馬上去香港,然后送你到美國讀書。簽什么字?青年男子問。這時,身著國民黨將軍軍服的徐遠舉走過來對他說,這還不清楚?簽一個字,脫離共產黨組織,馬上就可以放你出去,就這么簡單。面對親人的保釋,面對出獄獲得自由的機會和出國留學的大好前程,這位青年卻做出了這樣的選擇:我不去香港,也不去美國,要我脫離共產黨組織,辦不到!說完,他義無反顧地走出了特務的辦公室。
他就是《紅巖》英烈劉國志。
1949年11月27日,國民黨保密局把劉國志列入第一批屠殺名單,當劊子手沖到白公館監獄提押劉國志時,他正在牢房的地板上寫詩,劊子手沖進去,將他推出牢房,押赴刑場。在奔赴刑場的途中,劉國志吟誦了他在牢房里未寫完的那首詩。解放后,根據叛徒、特務的交代,和脫險志士的回憶,我們把這首詩記錄在案。(圖2)
同志們,聽吧,
像春雷爆炸的,
是人民解放軍的炮聲,
人民解放了,
人民勝利了,
我們沒有玷污黨的榮譽,
我們死而無愧。
——《就義詩》
壯懷激烈,慷慨赴死,這是一個年僅28歲的共產黨人,在生命最后一刻留給我們的詩。雖然這首詩非常短,甚至不太像詩,但是,這首詩就是一篇關于信仰和理想的宣言。
劉國志出身于四川盧縣一個封建地主家庭,家中有田產千畝,還有瓷器公司的股份等諸多財產。劉國志有哥哥姐姐,他是最小的一個,排行老七,在家中倍受嬌寵。父母親非常希望他能光宗耀祖。
1936年~1939年,劉國志在成都建國中學讀高中,這正是中國社會內憂外患最嚴重的時期,也是我們黨領導的民主運動風起云涌的時期。耳聞目睹社會現實的種種狀況,這位富家公子開始思考許多問題:為什么同班的同學有的錦衣玉食,而有的卻帶著一個饅頭、一個燒餅在學校里充饑度日?為什么有的同學一擲千金,有的同學卻因為交不起學費而被迫中途輟學?公平、正義的思想萌芽成為劉國志等進步青年孜孜以求,追隨中國共產黨探尋真理,獲得答案的內在因素。
基于劉國志這樣的內在因素,地下黨在學校的進步讀書會,吸收他參加讀書活動,黨的教育和培養如陽光雨露,讓這位進步青年茁壯成長。在紅巖革命烈士博物館,保存著劉國志在這段時間寫給家人的一些信。從這些信中,我們可以看到他思想變化的軌跡。在家信中,他這樣寫到:這個家是舊社會垂死的身軀上的一個爛瘡,它具有幾千年遺留下來的潰爛性的毒質,它已經完全是一塊膿血和腐肉,我們要得到完全的幸福,只有讓新的產生,讓舊的死亡。要讓新的產生,就應當增加新的健康的、具有抗毒性的細胞;讓舊的死亡,也只有增加抗毒體。(圖3)
劉國志把滿腔的希望寄托在一個新的社會上,他認為要變成抗毒體,就得先把自己遺傳得來的和傳染的毒質除去,才能夠讓新的產生,讓舊的死亡。這簡直和巴金的小說《家》,《春》,《秋》中的思想異曲同工,這也成為后來劉國志身陷囹圄卻斷然拒絕家庭保釋,放棄出國留學的思想源泉。
1939年,劉國志考入西南聯大敘永分校讀大學,從此他個人的命運融入到了革命的洪流之中。1940年,敘永分校黨組織根據劉國志多年的請求,以及他的表現,批準他加入黨組織,成為一名地下黨員。后來,他的組織關系被轉到重慶中共中央南方局,按照南方局青年組的要求,劉國志在學校里通過組織進步讀書會的方式,團結進步青年,宣傳堅持抗戰,堅持團結,反對投降分裂等活動。
1944年,黨中央向南方局發出指示,要求到農村去建立秘密工作據點,而正在這個時候,劉國志從敘永分校畢業,回到重慶,他向黨組織提出請求,希望能夠把自己派到最艱苦,最需要的地方去。而就在這時,劉國志的家人已為他設計了一條“美好”的人生之路,如果他愿意工作,家里安排他到國民黨資源委員會,這個許多人夢寐以求的工作崗位上去;如果愿意讀書,就送他到美國去。他的哥哥是川康銀行沱江公司駐重慶辦事處主任,也是國民黨四川建設廳廳長何北衡的女婿,為他出國留學準備了一萬美金。兩種不同的人生道路擺在劉國志的面前,資源委員會的工作,出國留學,都是劉國志所希望的。但是,作為一個有理想信念的黨員,黨的決定,黨組織的號召,必須服從。劉國志向黨組織匯報了家里人為他做的安排,組織上允許劉國志自己考慮做出選擇。但是,已經有強烈組織觀念和黨性原則的劉國志,放棄了家人為自己所做的選擇,而服從地下黨組織的安排到了云南陸良縣,在縣中學以數學教師為掩護,開展地下黨組織的據點建立工作。
云南陸良縣是一個多民族雜居地區,這個地方的民主運動與內地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劉國志以縣中學數學教師的身份作掩護,秘密安排黨員到學校里擔任教師工作,將進步學生秘密組成讀書小組,并且進行個別談話、教育,使陸良縣中學成為地下黨安全、可靠的工作據點。他還積極聯絡少數民族的力量,通過各種關系,籌集槍支彈藥,為開展武裝游擊工作做準備。劉國志在這個地方發展組織的進步力量,在1948年舉行的反對美蔣的農民起義,形成的川、貴、黔邊區縱隊,主要隊伍的力量就是劉國志在這兒所打下的基礎。
抗戰勝利后,陸良縣反動政府以劉國志收購武器,圖謀不軌為由,要公開逮捕他,地下黨組織決定,劉國志立即撤離陸良縣返回重慶。回到重慶后的劉國志在家里的幫助下,在國民黨四川省銀行經濟資料政策研究室做了一名研究員。這時他最強烈的愿望就是去延安,希望到那里充分發揮自己的人生價值,轟轟烈烈地干一番事業。但是黨組織卻讓劉國志安排一批又一批從云南陸良撤到重慶的同志去延安,沒有考慮他的申請和要求。黨組織考慮到,劉國志在重慶既有公開合法的身份,又有非常好的家庭關系作掩護,這是從事秘密工作的一個良好條件。在夢寐以求的延安和充滿危險的重慶之間,劉國志服從黨組織需要,留在了重慶。
1946年,民主愛國人士李公樸、聞一多遭到國民黨特務暗殺。李公樸、聞一多是中國民主同盟的早期領導人,抗戰以后,一直極力呼吁中國的和平民主,在社會上有非常大的影響力和號召力,國民黨南京政府要求昆明警備司令部以及憲兵十三團在必要的時候,將民主人士全部殺掉。在特務的暗殺名單中,李公樸名列第一,聞一多名列第二。7月11日晚,李公樸遭到國民黨特務的暗殺。僅隔4天后,聞一多也遭到國民黨特務的暗殺。這就是震驚全國的李、聞慘案。李、聞慘案發生后,全國各地紛紛舉行追悼活動,抗議國民黨特務的暴行。(圖4、5、6)
劉國志在重慶也積極籌備追悼大會,并且成立了李、聞慘案后援會。劉國志還以劉剛為筆名,在報上發表文章,紀念聞一多,文章的題目是《略論聞一多先生》。在這篇文章中,劉國志寫到:精通外國的和中國固有的,而又懂得服務于政治、服務于勞動的人,合乎辯證法的規律,這樣成熟了的學者,中國怎么損失得起?然而聞先生死了,活生生地被法西斯卑劣地暗殺了。這是全人類慘重的無法估計的損失,這是萬古不滅,不共戴天的血海深仇呵。為了民主的文化和政治,為了中國的革命,聞先生付出了生命,這是中國學者的光榮,這是中國文人的范型,全中國的知識分子們呵,聞先生的道路就應該是我們的道路。聯合起來,沿著聞先生的道路前進!(圖7)
劉國志從聞一多先生看到了中國優秀知識分子的情懷和社會責任,對聞先生的贊揚,是劉國志自我人生價值的一種表白。由于劉國志在四川銀行有公開的社會職務,當時地下黨彭詠梧、江竹筠,把這兒作為地下黨活動的一個據點,很多重要的會議在這里舉行,傳達上級的指示也在這里舉行,甚至一些黨員的入黨宣誓也在這里舉行。劉國志的宿舍還成為地下黨下川東的聯絡站,劉國志除了完成各種組織聯絡工作外,還把自己的工薪收入給來往于重慶和下川東人員作為差旅費。劉國志認為,這也是黨的工作的一部分。(圖8)
正當劉國志不斷取得工作進展的時候,中共重慶市委機關報《挺進報》不幸被敵人破獲,叛徒的出賣,讓已經擔任特委書記的劉國志身陷囹圄。軍統局的特務們喜出望外,他們希望就此全面破獲重慶地下黨組織。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出身豪門的劉國志會是一種什么樣的表現呢?
抓住了劉國志,徐遠舉認為是一條非常重要的線索,通過這條線索就可以此將重慶地下黨組織在學校里的進步團體一網打盡,特別是了解到劉國志的家庭背景后,徐遠舉更是一廂情愿地認為,這個出身豪門望族的公子哥,不可能骨子里面就相信共產革命這一套,那不過是年輕人圖新鮮、趕時髦,只要稍加規勸,一定能使他浪子回頭,把知道的情況全部說出來。
然而事實證明,徐遠舉這些想當然的認為,完全是一個錯誤。審訊中,特務提出了一連串的問題,劉國志一概回答,不知道。徐遠舉喜悅的心情慢慢消失了。于是,他耍起了威脅、利誘的手段。徐遠舉說,你這個萬貫家財的少爺,家里有錢有勢,有吃有喝,你革誰的命,你造誰的反?你知不知道,共產是鬧不得的,是要坐班房,是要挨殺頭的。劉國志冷冷地看了徐遠舉一眼,沒有回答。徐遠舉又說,劉國志,其實你的上級已經將你出賣,否則我們不可能把你抓住,今天讓你到這兒來交代問題,主要看你態度老不老實,希望你好好跟政府合作,免得你那細嫩的皮膚吃不消我的刑罰。聽見徐遠舉這樣的問話,劉國志冷冷地回答說,既然我的上級已經將我出賣,你們什么情況都清楚,你問我干什么?你要問我,我也是什么都不知道。徐遠舉做夢也沒有想到,這個公子哥兒居然如此不識抬舉,他決定對他動用刑罰。
為了讓劉國志開口,徐遠舉下令,對劉國志動用了老虎凳這種刑罰。這種刑罰非常慘烈,受刑時,人坐在一條長凳上,背靠一個木樁,雙腿平放,在上面壓上一根木杠子,然后用繩索將長條凳、雙腿和木杠子全部捆綁在一起,審訊時,你如果不按照敵人的要求回答問題,就從腳后跟下面塞進一根木杠,強行把腳抬起來,往下面墊磚塊,一塊磚可以忍受,兩塊磚咬咬牙可以對付,三塊磚,整個膝關節嚴重受損,甚至骨折。李青林烈士就是在這種酷刑中導致雙腿殘廢。幾個小時的審訊,徐遠舉沒有從劉國志嘴里得到任何一點信息,這又是徐遠舉萬萬沒有想到的。
解放后,當年參加審判劉國志的法官張界在一份材料中寫到,劉國志被捕后,徐遠舉對他濫施酷刑,要他把中共組織關系交出來,但是他只承認自己有組織關系,就是不交代一個字。后來徐遠舉表示,只要劉國志把組織關系說清楚,寫出悔過書,一定給他自新。劉國志明確表示,只有犧牲我自己,絕不犧牲黨組織,你們要怎么辦就怎么辦吧。
劉國志的家庭不但富有,并且跟政府高層人物也多有來往,家人為了營救劉國志出獄,不惜花費重金和動用所有人脈資源。然而,第一次營救卻以失敗告終。導致營救失敗的不是別人,而是劉國志自己。
劉國志被捕關押后,他的家人四處奔走活動,營救他出獄,徐遠舉在《血手染紅巖》的交代材料中這樣寫到:劉的家屬怕我殺他,盡力奔走營救,經濟部部長劉航琛也登門拜訪,甚至到我家中要同我交朋友,言談中希望我保全劉國志的性命,并示意,只要同意這樣,在他所開設的川康銀行和川鹽銀行隨時可以透支用款。何北衡也托我的妻舅,重慶市市長張篤倫向我游說,并托軍統特務頭子曾晴初和皮世修在二處內部奔走游說。但是,一直試圖撬開劉國志的嘴巴,而一直未能得逞的徐遠舉卻不答應,他在用他反動的邏輯同劉國志的革命邏輯進行著殊死的較量。后來,劉國志家人又變換策略來營救他們的七公子,他們從香港請回了他的五哥劉國錤。解放后,劉國錤在香港,1988年,劉國錤來到重慶,在劉國志的塑像面前,向我聲淚俱下地講述了他來重慶營救他弟弟的情況。劉國錤當時在香港打聽到徐遠舉愛抽煙,便在香港為他定做了一個純金的香煙盒,又買了一塊名貴的勞力士手表,帶回若干洋煙名酒,在保密局上下活動,行賄打點。徐遠舉在收受了劉家重賄的情況下,同意放人。但是他向劉國錤提出,劉國志必須在報上發表一個聲明,退出共產黨組織,與共產黨劃清界限。劉國錤認為這個條件并不過分,自己的弟弟搞什么共產革命運動,一直是家人的心頭大患,長期勸說無效,現在通過政府的壓力迫使他劃清界限,也正是家人所愿。于是,徐遠舉同意讓劉國錤先見一見他的弟弟劉國志,也就出現了開頭的那一幕。劉國志被特務帶進辦公室,他做夢也沒想到,突然在這個地方看見自己的親人,他很想沖上去抱著哥哥痛哭一場,訴說一下牢獄之苦,吃的是沙多、霉多、稗子多的飯,住的是一腳半寬的生活空間,每天早晚只有十分鐘的放風時間,如此非人的待遇,突然看見自己的親人,但是劉國志用理智控制了情感,他沒有走上前去,只是驚奇地問,五哥,你怎么到這兒來了?五哥趕緊上前搭話說,七弟,你不知道,為你被捕的事家里人急得團團轉,我這次專門回來解決你的問題,我跟徐處長已經說好,只要你在報上發表一個退黨聲明,徐處長對你以前的事既往不咎。出去以后,我們趕快離開這個地方去香港,然后送你到美國讀書。說完,拉著劉國志的手就要去簽退黨聲明書。親情、自由、信仰擺在劉國志面前,劉國志非常清楚,只要他一簽字,自己的生命走向馬上會發生變化。他也非常清楚,今天自己之所以站在這個地方,是因為自己心中早已做出了選擇。在這樣的選擇面前,徐遠舉的親情邏輯也照樣失敗。骨肉同胞、血肉相連的五哥沒有想到,在以天下勞苦大眾的幸福作為自己理想信仰的劉國志眼里,個人的任何感情,乃至于親情、愛情統統可以拋棄。劉國志非常明確地告訴哥哥和徐遠舉:不行。我死了有共產黨,我等于沒有死。如果出賣了組織,我活著也沒有什么意義。這就是劉國志關于生與死的信仰邏輯。他的五哥在一旁苦苦相勸,但是劉國志還是飽含熱淚,堅定地表示絕不投降簽字。
第一次營救就這么失敗了,后來,徐遠舉又派法官去審訊劉國志,張界極力勸說劉國志寫悔過書,脫離共產黨。但是劉國志明確地表示,要釋放只能是無條件。
寧愿放棄出獄的機會,也不放棄自己的理想和信仰;寧愿被當成不顧家庭親情的冷酷之人,也不改變自己對黨組織的忠誠。
1949年3月,劉國志的家人再一次為他的安危進行奔走活動,乃至于動員了劉航春、何北恒聯合給西南公署的長官張群寫信,聯名保釋劉國志,張群將這封信批轉給徐遠舉,劉國錤拿著這封信再一次去見徐遠舉,而且這一次劉國錤還送給徐遠舉一張空白支票,并且向他表示,只要降低條件放人,支票上沒填寫數目,隨便你要多少錢,劉家如數奉上。但是,徐遠舉也很頑固地向劉國錤提出,劉國志不發表退黨聲明可以,但是他得向政府寫一份悔過書,他必須認錯。劉國錤考慮到自己的弟弟脾氣如此倔強,根本不可能寫什么悔過書,劉國錤就向徐遠舉提出,我幫我弟弟向政府寫份悔過書,只要他簽字,一樣有效力。徐遠舉同意了,劉國志第二次被帶進徐遠舉的辦公室,一進辦公室,劉國志見到自己的哥哥,立即上前問,五哥,我要的東西你帶來沒有?劉國錤趕緊拿出一張照片遞給弟弟,劉國志看著照片上自己想念已久的親人,忍不住心中的激動,兩行熱淚奪眶而出。他看了照片許久,擦干眼淚,把照片放進囚衣里。劉國錤趕緊湊上前去對他說,國志,我們今天什么都不要再爭了,你不知道外面已經亂得像什么樣子,你再不離開這里,誰也救不了你了,徐處長已經同意,你不在報上發表聲明,你可以帶著共產黨人的帽子出去,但是你得向政府承認個錯誤,我幫你寫了份認錯書,你只簽字。今后任何組織、任何人來追究責任,我來說清楚,這是為了營救你性命的下權之策,簽完字,咱們趕快走人。沒想到,劉國志輕輕推了哥哥一下,說了一句話,要釋放只能無條件,我不能出賣黨組織。劉國錤噗咚一聲跪到地上,死死地哀求弟弟不要這么死心眼。但是劉國志一再明確地表示,我不能出賣黨組織,如果我出賣黨組織,活著沒有任何意義。
兩次營救就這么失敗了。劉國志堅守得是那樣的無情,而無情未必就無義,關鍵在于,這是一種什么樣的義,倔強的劉國志已經告訴我們,他之所以舍棄唾手可得的生的機會,是因為我死了,有共產黨,我等于沒有死。如果我出賣了黨組織,活著就沒有什么意義。在情與義的艱難抉擇之中,劉國志選擇了義,是民族自由解放之大義,有了這種大義才能夠做到大義凜然。
1949年,劉國志在11·27大屠殺中英勇殉難,那一年他才28歲。他是聽著人民解放軍解放重慶的槍炮聲中倒下的。他一再拒絕家人對自己的營救,卻把死亡看作像回家一樣,他是那樣淡定,又是那樣慷慨激昂,在他的眼里,家是另外一個范疇,那就是整個中華民族,更是一個共產黨員價值的最終歸屬。我們沒有玷污黨的榮譽,我們死而無愧,這就是一個共產黨人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發出的吶喊。什么叫革命先烈?什么叫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終身?中國為什么能夠由小到大,由弱到強,取得中國革命的勝利?正是由于有無數像劉國志這樣忠誠于自己的政治選擇,絕不玷污黨的榮譽的革命戰士。他雖死猶生,永遠沒有倒下,因為他沒有玷污黨的榮譽。
主講人:厲華,研究館員。重慶市文化局副局長、重慶紅巖聯線文化發展管理中心主任;博物館學會社會教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重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館長。出版《紅巖魂——來自白公館、渣滓洞的報告》、《紅巖魂——來自歌樂山的報告》、《中美合作所軍統集中營史實研究與保護利用》、《再鑄紅巖魂》、《風雨白公館》等作品。在全國演講《紅巖魂》達幾百場。
圖1 革命烈士劉國志
圖2 劉國志烈士的《就義詩》
圖3 劉國志烈士寫給家人的信
圖4 愛國民主人士李公樸
圖5 愛國民主人士聞一多
圖6 市民舉行李公樸、聞一多追悼大會
圖7 劉國志發表文章悼念聞一多
圖8 彭詠梧、江竹筠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