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萬畝梯田,無塘無壩,卻水源充足,即便是大旱之季也能保收。傳說中的“秦人梯田”,兩千年來從未斷流,無庫的深山梯田,水源到底從何而來,其中的奧妙何在?
2009年下半年,我國西南地區(qū)遭遇了歷史罕見的特大旱災(zāi),農(nóng)田龜裂、水井干涸、水庫見底,農(nóng)作物受災(zāi)面積近500萬公頃,5000多萬人受災(zāi),2000多萬人面臨無水可飲的絕境。(圖1)
在西南的抗旱救災(zāi)工作中,許多地方遇到的最大問題是水源枯竭, 就連喝水這個最基本的生存需求竟然變成一種奢求,甚至四五歲的孩子,六七十歲的老人每天都要背著水桶翻山越嶺去找水,由于水源枯竭,導(dǎo)致無水可調(diào),無水可取, 水從哪里來,成為最大的問題。
然而,湖南省婁底市新化縣水車鎮(zhèn)的紫鵲界近8萬畝梯田,無塘無壩卻水源充足。據(jù)說,這片有兩千多年歷史的梯田,即便遭遇大旱之季也能糧豐人旺。居住在這里的人家從來不用儲存水,只要在房前屋后的山體中插一根竹管,水就能接連不斷地流出來,而且終年不斷。(圖2)
當(dāng)?shù)氐闹V語說,天下大亂此地?zé)o憂,天下大旱此地有收。
8萬畝梯田分布于雪峰山脈奉家山體系的崇山峻嶺中,其中集中連片的梯田達(dá)2萬畝以上,可謂無山不有田,有山就有水。
帶著諸多疑問,記者來到紫鵲界的核心區(qū)域水車鎮(zhèn),走遍了水車鎮(zhèn)的山山水水,既沒有見到水車的影子,也看不到塘壩水庫。但確實(shí)看到了村民所說的,在山坡上插根管子水就源源不斷地流出來的景象,這里的水是從何而來的呢?
新化縣水車鎮(zhèn)文化站站長羅中山在這里拍了七八年的照片,他說,這里一年四季都有水,山有多高,水有多高,搞不清原因。
紫鵲界的獨(dú)特景觀吸引了諸多攝影愛好者,深山中的稻米田像樓梯一樣排列著,層層梯田在大旱之季依然波光粼粼,探究其稻田里的水從何而來,村民們也講不清楚,只說祖祖輩輩就如此。(圖3)
既然紫鵲界梯田存在由來已久,那么關(guān)于紫鵲界水源的秘密,歷史上就沒有什么記載嗎?記者翻閱了村里的祖譜及當(dāng)?shù)氐目h志,除了一些基本的描述,對于梯田何時出現(xiàn),水的成因是什么,都沒有查到相關(guān)資料。
但據(jù)當(dāng)?shù)乜脊刨Y料表明,通過周邊遺址中發(fā)現(xiàn)的農(nóng)耕稻作工具,初步推斷紫鵲界梯田由瑤族、苗族初墾于秦、漢,形成發(fā)展于宋、明,至少有2000年歷史,是湖南萬年稻作文化的標(biāo)志性遺存。
世世代代居住在這里的人們從沒為水發(fā)過愁,那么,這里的村民對于水從哪里來又有著怎樣的說法呢?
紫鵲界管理辦公室主任劉鑫說,當(dāng)?shù)乩习傩沼幸环N傳說,以前姜子牙到過這里,用他的拂塵一飛,頓時山上煙霧繚繞,云彩聚集,到了晚上就開始下雨,所以這里一直沒有缺過水。
民間眾多版本的傳說,都試圖解釋紫鵲界水源的神奇所在,但是至今無人能真正解釋清楚。
據(jù)專家推算,這八萬畝梯田,每年要保證梯田里面都有水,最少得幾千萬立方米的水,相當(dāng)于一個中型水庫。
梯田之所以能耕作,秘密就在于它的灌溉,為此古代人民創(chuàng)制了多種多樣的澆灌工程:云南元陽哈尼梯田利用高山森林保持水源,通過高坡蓄水,修造引水溝渠從河道里引水灌溉;新疆坎兒井,引地下潛流灌溉農(nóng)田;廣西農(nóng)勝梯田,以蓄水潭和引山澗溝水灌溉。而紫鵲界的萬畝梯田與其它梯田截然不同之處,就是沒有一處水庫井灌溉工程,源源不斷的水并不是來自于塘壩水庫。
湖南省水利廳高級工程師聶芳容從事防洪抗旱研究四十多年,是著名的水利專家。他說,我搞了四五十年的水利工程,沒有大的蓄水水庫和大的提水工程,灌溉 很難實(shí)施,很難旱澇保收。他對于紫鵲界的神奇現(xiàn)象,也和大家一樣,充滿了好奇。在向當(dāng)?shù)厝肆私馇闆r后,他首先注意到了紫鵲界特有的山峰氣候。
羅中山曾跑到田里找過水源,但是一直沒找到,在七八年的拍攝過程中,他也發(fā)現(xiàn)氣象景觀與水有很大的關(guān)系。
紫鵲界地處雪峰山中部,是湘中丘陵往湘西山地的過渡地帶,屬中亞熱帶季風(fēng)氣候區(qū),山里常年云霧繚繞,紫鵲界水源豐富是否和這里的降雨情況有關(guān)呢?翻閱近幾年的降雨資料,根據(jù)雨量觀測站紀(jì)錄,紫鵲界年均降雨量達(dá)到1600mm以上,在湖南省是比較多的,是一個多雨地區(qū)。
觀測資料顯示,雪峰山脈海拔高800米以上,氣溫比平丘地低,濕度比平丘地高,空氣中飽含水分,因此降雨比平丘地帶多。紫鵲界獨(dú)特的地理條件和氣候環(huán)境是保證水源的要素之一,雨水相對多是這里水源豐富的一個主要原因。
全國多雨的山地也不在少數(shù),為什么只有這里的水能源源不斷呢?
紫鵲界梯田無塘無庫,無井無泵,不攔水不蓄水,除了雨水多還靠什么呢?當(dāng)?shù)匾恢绷鱾髦鴺渖竦恼f法。在當(dāng)?shù)厝说闹更c(diǎn)下,記者來到婁下村,這里正在舉行一年一度的祭祀活動,人們把一棵古樟樹作為祖先的象征,紛紛把紅布掛在大樹上。在村民眼里山上的樹有著某種神秘的力量。(圖4)
婁底市文化局民俗研究員曾迪解釋說,他們掛紅布是祈福,希望這里的水源世世代代這么豐富,不要斷絕。
紫鵲界除了雨天相對多以外,一年中大部分是霧天,滿山遍野的森林植被,多樣化的植被資源,可以讓這些雨水被充分?jǐn)r截吸納,能使更多的水變成大山的儲備。那么紫鵲界水源的秘密是不是和它高達(dá)70%的森林覆蓋率有關(guān)呢?
聶芳容說,一畝田上面有兩畝山,1:2~3的比例,這里森林保護(hù)得比較好,特別是山頂上的森林,相當(dāng)于一個水庫。
按聶芳榮的說法,云海就是紫鵲界的水源,植被就是紫鵲界的水庫。僅靠植被攔水蓄水就能保證近八萬畝梯田的灌溉用水嗎?全國雨水多、植被多的地方成千上萬個,為什么唯獨(dú)這片區(qū)域不缺水,而且在山坡上插根管子就能源源不斷出水呢?人們分析認(rèn)為,大山、森林、梯田和水構(gòu)成了紫鵲界梯田的系統(tǒng),在這個系統(tǒng)中,紫鵲界豐富的植被是保證水源的要素之一,但不是唯一的要素,也就是說山體本身還隱藏著秘密。(圖5)
據(jù)當(dāng)?shù)卮迕窠榻B,這片梯田,即使長期不下雨,只要把田埂堵上,田里就有水,但是對于田里的水從哪來,在幾種猜測被推翻之后,紫鵲界的男男女女都無法給出答案,唯一的解釋就是神龍說。
曾迪說,因為龍是水的化身,是水的神物,所以這里的村民對龍非常崇拜。
長期以來,這里的人們一直相信山體中暗藏著一條河流,所以他們通過舞草龍,希望這條看不見的河流永不枯竭,紫鵲界的水能夠永遠(yuǎn)流淌下去。(圖6)
曾迪說,因為這個地方過去是海,在這個地方還可以發(fā)現(xiàn)一些海的痕跡,老百姓說這里有暗河。
紫鵲界暗藏河流的說法不是沒有道理,如果周邊有著更高地勢的山脈,暗藏的河流就有可能不斷地從高處向低洼處冒水。
從地下不停地冒水,山體中暗藏著河流,紫鵲界的水源會不會也是因為地質(zhì)構(gòu)造斷裂帶造成的呢?這讓人想起以往調(diào)查過的一些涌泉現(xiàn)象。那些泉眼位于一條大的地質(zhì)斷裂帶上,地勢有高有低,地形低洼的地方就形成若干個泉點(diǎn),水不斷地從高處向低洼處滲透,透過空隙往上涌,當(dāng)水壓差足夠大時,泉水涌出地表。
紫鵲界梯田位于湖南省中部的雪峰山脈中段,東南為南嶺山脈,西北為武陵山脈,周邊并沒有更高的山脈,而紫鵲界千頭萬緒的水源,和無論海拔高低的山坡,插一根竹管就能流出水的現(xiàn)象與涌泉現(xiàn)象是不相符的。
這塊從不缺水的梯田,地下有著怎樣的地質(zhì)構(gòu)造呢?通過查閱當(dāng)?shù)氐牡刭|(zhì)資料和對當(dāng)?shù)貛r石的采樣分析,發(fā)現(xiàn)紫鵲界現(xiàn)象的形成和當(dāng)?shù)氐牡刭|(zhì)環(huán)境有著密切的關(guān)聯(lián)。
聶芳容說,整個紫鵲界山區(qū),是兩百多公里長,一百多公里寬的花崗巖地帶。
花崗巖的質(zhì)地堅硬,不滲水,形成了隔水層,而紫鵲界露出地表的是風(fēng)化后的花崗巖,孔隙大、滲水性強(qiáng)。
一個意外的發(fā)現(xiàn)又給了人們新的啟發(fā)。
新化縣氣象局高級工程師肖新凡說,冬天冒出來的水十七八度,夏天冒出來的水也是十七八度。
土壤的結(jié)構(gòu)跟源源不斷的水源有沒有關(guān)聯(lián)呢?隨著調(diào)查的深入,人們發(fā)現(xiàn),在花崗巖為地基的紫鵲界山體上覆蓋著由花崗巖風(fēng)化而成的3~5米厚的土壤。(圖7)
聶芳容說,花崗巖風(fēng)化后的土壤,叫作沙瓤土,土里面沙子很多,不像黏土那么多泥,土的孔隙很大,保水量比較大,透水比較均勻,降一場雨,10~15天它可以很均勻地慢慢把水吐出來。
聶芳容做了個初步估算,如果一畝地按表層土1米計算,大約可儲水100~200多立方米。紫鵲界115平方公里土壤至少可儲水1000~1500萬立方米。紫鵲界屬亞熱帶,年平均降雨量1600mm,比當(dāng)?shù)仄皆鹆陞^(qū)約多200mm,可使梯田有充足的水源。如果遇到無雨期,一般每天蒸發(fā)和滲漏水量為10mm,土壤儲水可灌溉20天。
雨水從儲存到滲出地面這一過程的持續(xù)時間長,為紫鵲界梯田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數(shù)萬畝梯田的灌溉系統(tǒng)沒有用一根鋼筋,一斤水泥,而全部用土、石和竹管做成,山坡頂上梯田的灌溉,則將竹管埋于土壤中,從高處引水,用竹管做成引水道,供應(yīng)給需要水的地方,分流后的水流流向不同的村寨和梯田,形成了獨(dú)特的自流灌溉系統(tǒng)。(圖8)
聶芳容認(rèn)為,原因是這里降雨多;第二,森林植被比較茂盛;第三,土壤的含水能力比較好;第四,山的底下不漏水。
按專家的話說,就是天時地利人和,充沛的雨水被茂盛的森林植被攔截吸納,同時含水能力強(qiáng)的沙壤土充分地吸收水分,而土壤底層的花崗巖,相當(dāng)于不透水的底板,將雨水保持和儲藏在土壤里,然后均勻持久地釋放出來澆灌梯田。紫鵲界漫山遍野的水源,奇特的自流灌溉就這樣形成了。(圖9)
圖1 干涸的稻田
圖2 紫鵲界山體中源源不斷的水流
圖3 水波粼粼的紫鵲界梯田
圖4 祭祀古樟樹
圖5 云海是紫鵲界梯田的水源
圖6 舞草龍表示對龍的崇拜
圖7 山體覆蓋著由花崗巖風(fēng)化而成的土壤
圖8 分流后的水流入梯田
圖9 紫鵲界茂盛的森林植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