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高加索集群司令部為卡-50直升機編隊明確了作戰任務,主要是對地面進行火力支持,打擊提前發現的重點目標,“自由獵殺”隨時發現的重要目標。
2000年,綽號為“黑鯊”的卡-50武裝直升機正式裝備俄軍部隊,并參加了第二次車臣戰爭。此前,它只是在各大航展上技壓群雄,當真的走上戰場后將會有怎樣的表現呢,人們對它寄予厚望。一些報刊甚至這樣寫道:“俄羅斯陸軍航空兵正在駕馭著英勇的‘黑鯊’邁進一個新世紀!”早在1999年底,俄軍高層就試圖讓卡-50直升機在戰爭環境下接受一次檢驗,原因是俄軍現役的米一24武裝直升機正面臨設備老化和零配件短缺等問題,航空兵部隊急需補充一種新機型。從土耳其到托爾若克
按照計劃,首批裝備部隊的3架卡-50直升機全部由遠東的阿爾謝尼耶夫工廠制造。但1999年5月托爾若克陸航訓練中心對卡-50原型機進行試飛測試后,俄軍方決定把卡-50列為后備機型而推遲生產,原因是卡-50參戰時必須得到友鄰戰機的電子壓制及火力支援,才能避免自身損失,這一問題早在土耳其軍方評估采購卡-50時就被提出來。
卡莫夫設計局立即對直升機展開改進,但卡-50的火控性能和電子戰能力總是達不到預期標準,癥結集中在導彈制導信號延遲和機炮急速射卡殼上。直到2000年底,所有問題才得以解決,卡-50獲準批量生產。由于阿爾謝尼耶夫工廠受資金短缺的困擾,無力再生產新卡-50直升機,只好將原先提供給土耳其測試用的2架卡-50拿來翻新,機身被重新噴漆,座艙門框邊緣被噴成紅色,代表土軍標志的星月圖案都被抹去。
2000年夏,2架卡-50被運到托爾若克中心,機組人員在這里接受培訓。在戰場上,2架卡-50直升機和1架卡-29直升機將組成一個作戰編隊,卡-29主要任務是發現目標,并將目標參數傳遞給卡-50,由后者完成攻擊任務。充當“耳目”的卡-29拆除了原有用于掛載火箭巢的兩側短臂,新安裝了大量探測傳感器和加密通信設備。與卡-50不同的是,卡-29的螺旋槳被涂成黑色,由于重心比較靠前,所以飛機尾部橫梁下方多了一個45公斤重的加載物。
移花接木
經過一個月的強化培訓,2000年12月,卡-50直升機編隊才從托爾若克飛到車臣首府格羅茲尼,歸駐車臣的俄軍北高加索集群司令部直接領導。編隊里還增加了1架米-8MT直升機,它主要用來運送專家和維修設備。車臣的深冬潮濕而多雨,出于安全考慮,編隊在北格羅茲尼機場停留了兩周多的時間,卡-50的飛行員們首先乘坐米24直升機巡邏幾次,熟悉當地環境,然后才駕駛著自己的直升機跟隨米24作戰。
很快,外形古怪的卡-50直升機引起俄軍地勤人員乃至周邊居民的注意,許多人慕名而來,都想見識這些“新玩意”,米-24直升機飛行員們還給卡-50直升機起了個“皮箱”的外號,原因在于它的外立面都是方方正正的,棱角分明。察覺到卡-50直升機如此扎眼,集群司令部趕緊命令將它們轉移到技術維修部隊的停機坪上,那里的條件雖然比飛機常規停放區差,但周圍有高高的土堤保護,能抵擋車臣武裝的火箭襲擊。為求穩妥,俄軍還拿來幾架在戰場上被打殘的米-24直升機,充當卡-50的“肉盾”。這還不夠,在夜里,俄軍還用機場的后勤保障車輛將卡-50編隊圍起來,形成外圍防御圈。
12月31日,卡-50直升機編隊第一次參加戰斗,表現卻不令人滿意。它們的任務是對車臣武裝安插在漢卡卡機場附近的一處地面工事展開打擊。戰斗過程中,一架卡-50直升機的輪胎被敵人機槍擊爆,另一架卡-50直升機在距離目標非常近的情況下發射了1枚非制導的S-8型火箭彈,結果爆炸產生的彈片將自己的螺旋槳給打壞了,勉強飛回北格羅茲尼機場。由于誰都沒有想到卡50直升機的螺旋槳會被擊中,維修專家們手里沒有更換用-的備槳,于是只好移花接木,給卡-50換上米-8直升機的螺旋槳葉片,而這些米-8直升機曾參加過安哥拉的維和任務,葉片上還涂有UN字樣,因為疏忽,這些字樣一直也沒有擦掉。于是,無孔不入的記者們很快就向外界報道,在車臣前線發現了聯合國的直升機!
漸入佳境
經過一段磨合期后,北高加索集群司令部為卡-50直升機編隊明確了作戰任務,主要是對地面進行火力支持,打擊提前發現的重點目標,“自由獵殺”隨時發現的重要目標。2001年1月9日,由1架卡-50直升機和1架米-24直升機組成的編隊進入五一共青鎮上空。這是一片多山的地區,進入山谷后,編隊很快發現了車臣匪幫的一個偽裝掩體,掩體旁邊的制高點上有一座觀察哨。山谷不是很寬,兩邊的山峰犬牙交錯,留給卡-50直升機的飛行空間很小,飛行員調整好位置后,首先來了一個俯沖,然后向掩體進行了一次火箭彈齊射,58毫米口徑的S-8型火箭彈瞬間將敵掩體吞沒,用來修筑掩體的柱子和木板伴隨著泥土飛上了天。接著,傳來一陣猛烈的爆炸聲,掩體里面其實是車臣武裝的彈藥庫。與此同時,米-24直升機也將旁邊的觀察哨炸上了天。
在這次行動中,良好的機動性保證了卡50直升機在狹窄的山谷間順利飛行,用米-24直升機飛行員的話說,卡-50就像一只活潑的蜻蜓,米24剛剛發現目標,卡-50就在幾秒鐘內將其干掉,于是米-24只好到天空的另一邊去與自己的戰斗伙伴會合???50使用的S-8火箭彈的殺傷效果也令人滿意,盡管它沒有制導裝置,但仍能精準打掉車臣人用山石和鋼筋混凝土修筑的掩體和彈藥庫。
2月6日,卡-50直升機編隊出現在岑托羅伊村莊上空,它們在村子南面的山林中發現了車臣武裝的營壘,營壘中央是用石頭壘起的營房,上面蓋有偽裝物,營房四周是抵御攻擊的筑堤工事。經過簡短的戰場任務分配后,卡-50編隊決定使用9M120“旋風”(Vikhr,即AT-9)反坦克/反掩體導彈摧毀敵人營壘。由于山林的可見度很低,卡-50直升機必須盡量靠近營壘再發射導彈,飛行難度非常大。最終,卡-50直升機在距目標3000米處發射了兩枚“旋風”導彈,這種導彈攜帶有燃料空氣彈頭(FAE),利用熱壓沖擊波和破碎的彈片對敵目標進行毀傷,一枚導彈即可摧毀一座大樓。接受教訓的卡-50直升機還安裝有遠距離自動護航裝置,當導彈發射完畢后,該裝置會自動調整直升機位置,利用優越的機動性躲避地面防空武器的攻擊。在這次行動中,卡-50直升機只用了一個攻擊波次就消滅了敵人營壘,極大地保障了編隊的安全。
2月14日,卡-50直升機編隊進行了一次“自由獵殺”行動,打擊區域集中在橡樹帳篷村和哈吐尼村。在復雜的地形條件下,編隊發現并消滅了多個目標。在作戰過程中,飛行員使用了“暴風”式電視搜索系統,該系統能夠對地面目標進行多倍放大,并且具有較高的測算能力。
一般情況下,卡-50直升機編隊都按照既定模式出動,即前面1架卡29直升機搜索,后面2架卡-50直升機跟進,三者靠戰術通信系統傳遞目標信息??陀^而言,根據俄地面偵察部隊統計,這種戰斗模式的效率并不高,原因是直升機上的通信設備較落后,卡-29與卡-50之間的通信時間過長,雙方(三方)要不停地保持聯絡,以確定目標準確位置,合理安排打擊任務???50編隊與地面部隊之間的配合更不容樂觀,在一次行動中,卡-50編隊與地面偵察連之間的通信中斷了整整1個小時。卡-50直升機的另一個不足是難以充分適應夜間作戰,這一點與米-24非常相似,它們都習慣于在明亮的條件下確定打擊目標。不過,如果為卡-50直升機安裝一套較好的夜視儀器的話,這條“黑鯊”也許真的能在夜幕中無拘無束地暢游了。
結論
對于卡-50編隊的出現,車臣匪幫恨之入骨,他們曾預謀占領北格羅茲尼機場,從地面上消滅俄軍直升機,但每次突襲行動都被俄軍擊退。出于安全考慮,卡-50編隊于2001年3月初撤回托爾若克,在離開車臣前三天,卡-50直升機編隊仍頻繁地展開“自由獵殺”活動,共消滅了8個敵人目標,其中包括戰車、掩體和小股匪徒。之后俄羅斯軍方發表聲明,稱對卡-50直升機在實戰環境下的檢驗行動非常成功。
實事求是地講,要想對卡-50直升機所有性能都檢查到的話,兩個月的時間實在是太短了,同時冬天寒冷的氣候也不允許卡-50直升機進行足足夠額度的戰斗飛行架次。更鮮為人知的是,早在一年半之前,卡-50直升機就由俄羅斯與土耳其飛行員共同駕駛,在土南部山區進行“搜索一摧毀”庫爾德上人黨游擊隊(PKK)的實戰檢驗,并接觸過各種各樣的打擊目標。毫無疑問,專家們通過認真分析上次檢驗的資料,對卡-50直升機又進行了諸多改進,從而使其達到本次實戰檢驗的效果。據俄羅斯《航空帆隊》雜志報道,2011年底,遠東阿爾尼耶夫工廠已獲俄國防部訂單,開始為本國武裝力量生產卡-50直升機的雙座型——卡-52“短吻鱷”武裝直升機,同時致力于將卡-52直升機出口到圳的國家,它在以后的表現會是怎樣,讓我們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