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河南產業投資結構、產業結構優化已有一定基礎,但三次產業投資結構仍然存在諸多不合理因素。本文從河南產業投資總體結構和內部結構狀況的實證分析出發,指出應適當提升第一產業投資比重促進農牧業協調發展;逐步降低第二產業投資比重,積極調整工業內部投資結構;加大第三產業投資力度,合理配置產業內部投資資源。
【關鍵詞】投資產業投資結構產業結構經濟結構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6623(2012)05-0034-04
優化產業投資結構,對于轉變我國發展方式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產業投資比例得當,結構合理,有利于形成產業間優勢互補和相互促進的良性互動格局,有利于產業結構和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近年來,河南省一、二、三產業投資比例及產業內部投資構成呈明顯優化趨勢,但三次產業投資總體和內部結構欠合理及由此制約產業結構、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升級的問題依然存在,亟需探索有針對性的破解途徑和對策。
一、現狀:優化有一定基礎,仍存在諸多不合理因素
(一)三次產業總體投資結構狀況
三次產業總體投資結構是從總量角度分析一、二、三產業投資的比例關系。如圖l所示,2000年以來,河南三次產業投資在總投資中比重呈現如下態勢:第一產業投資在經歷幾乎7年(2003年除外)下滑后于2008年開始上揚,目前整體水平仍然較低;第二產業投資從2000年的33.07%下降到2002年的29.9%,之后開始反彈,2008年達到最高水平51.68%后又呈下降之勢,至2010年為49.70%,最低水平和最高水平投資比重相差近22個百分點,波動幅度較大;第三產業投資比重在2001、2002年突破60%后連續下滑,2008年達到最低水平43.19%后開始上升,至2010年為45.33%,最低水平和最高水平投資比重相差約1 8個百分點,變化幅度小于第二產業。同時,三次產業投資比例結構也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由2000年的7.18%:33.07%:59.75%變為2007年的3.57%:5 1_38%:45.05%,再轉變為2010年的4.97%:49.7%:45.33%。總體來看,第一產業投資占比近年來有所回升,但同2000年相比下降幅度較大;第二產業投資占比目前仍居優勢地位且有所下降,第三產業投資占比反彈后則呈緩慢上升態勢。三次產業投資結構的演化基本符合產業發展一般規律,且優化趨勢特征明顯。
(二)三次產業內部投資結構狀況
三次產業內部投資結構是指一、二、三產業內部各行業、各部門之間投資資金的比例關系,使用這一指標可以更詳盡深入地分析三次產業投資內部構成狀況。2008年以來,河南畜牧業在第一產業中投資占比雖出現低幅下降,由2008年的49.82%降為2010年的47.18%,但整體水平仍然較高,在五個部門中位居第一。農業投資2010年同2008年相比,上.升約8個百分點,年平均投資比重18.19%,目前水平和農林牧漁服務業相近。林業投資逐年下降,年平均水平1 1 91%。漁業投資有上升趨勢,但水平較低,年平均占比僅為1.57%。
關于河南第二產業內部投資,以城鎮固定資產投資為例,從采礦業、制造業、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投資構成來看,2005~2010年,制造業在工業中投資占比居絕對優勢且持續上升,由2005年的66.9l%上升為2010年的84.88%;采礦業、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在工業中投資占比均出現下滑,分別從2005年的12.18%、20.9%下降為2010年的8.69%、6.43%。
第三產業可劃分為四類:第一類是流通部門;第二類是為生產及生活服務的部門;第三類是為提高科學文化水平及居民素質服務的部門;第四類是為社會公共需要服務的部門。2005年以來,河南第三產業內部第二類部門投資比重較高且逐年遞增,投資占比由50.56%上升為2010年的68.8%;其中房地產業在該部門中投資占比最高,2010年達71.61%。第一類部門投資比重出現一定幅度下降,由2005年的36.21%降為2010年21.05%;該部門中的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批發和零售業,20lO年投資占比分別為53.29%,31.01%。第三類部門投資比重相對較低,年平均投資占比約為9%。第四類部門投資比重最低,年平均投資水平在2%左右。
二、問題:第一產業水平不高,第二產業比重偏大,第三產業上升緩慢
1.第一產業投資比重相對水平不高,內部投資結構缺乏有效協調性。河南第一產業投資比重2008年以來雖有明顯上升趨勢,但從投入產出角度結合產業結構加以分析,可以看出其投資整體水平并不高。以近年來一產投資占比較高的2009年為例,河南一、二產業投資比重依次是5.6%、50.9%,產業結構依次是14.2%、56.5%;那么相對應,一、二產業單位產出所占用投資資源應該分別是0.4、0.9,顯然第一產業水平較低,如果再剔除第二產業較高的技術裝備優勢所增加的產出,第一產業單位產出所配置的投資資源相對水平會更低一些。從產業投資內部構成來看,農業投資比重偏低,畜牧業比重偏高。2010年農業投資在第一產業中比重是23.47%,僅為畜牧業投資的一半。雖然第一產業發展的一般規律是種植業部門主導逐步過渡到畜牧型部門主導,但較低的農業投資或過高的畜牧業投資必然導致部門發展缺乏協調性。事實上,河南并不具備普遍大規模發展畜牧業的自然及地理優勢,生豬、雞鴨等牲畜或家禽固然對自然條件沒有特殊要求,然而區域內普遍養殖必然會對市場價格造成沖擊,不符合投資者長期的利益訴求。
2.第二產業投資比重依然偏高,工業內投資結構存在一定程度比例失調。河南第二產業投資比重2001年后持續8年上升,雖然在2008年達到峰值后連續兩年呈下降態勢,但下降幅度緩慢,2010年投資占比同2009年相比,僅降低1.23個百分點,投資占比水平仍然偏高。如果新的消費熱點未能出現,過多資源擁擠在已經相對成熟以至飽和的生產領域,必然會帶來大量重復建設以及由此產生資本邊際效率的降低。從長期看,這不利于區域經濟結構調整及區域經濟健康持續發展。河南工業內部投資結構變化總的傾向是健康的,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采礦業和加工工業比例不當;基礎結構投資比重偏低;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占比不高,等等。
3.第三產業投資比重上升緩慢,部門間投資資源配置有失平衡。近年來由于河南新型工業化的推進,工業投資上升迅速,對第三產業發展產生了一定的擠壓效應,致使第三產業投資比重出現下降,至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后才開始呈緩慢上升之勢。這種投資層面的不景氣,必定以產出形式表現出來。2003年后,第三產業產出占GDP比重開始明顯下滑,到2010年時僅為28.6%。這種情況盡管在加快工業化進程中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長期會影響第三產業的經濟比重和健康發展,會破壞產業間的協調關系,最終反而制約工業化及城市化進程。
第三產業內部投資結構不平衡問題比較突出:第一,教育、文化、社會保障等服務部門投資比重偏低,與社會發展需要存在較大缺口。一般認為,這一領域支出形成的供給多為公共產品或準公共產品,具有較強的外部正效應。而投資乏力,必然制約社會成員素質和福利水平提升,制約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及和諧發展的進程。第二,為生產和生活服務的部門中,房地產業投資比重過高;金融、保險、信息技術等現代服務業投資不足。房地產產業鏈條長,投資支出的乘數效應顯著,正常發展有利于改善居住和工作條件,解決大量就業,但投資過度,必然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和房地產業一樣,金融、保險、信息業屬于服務部門,但多為壟斷性行業,市場開放度低,資金進入門檻高,所以投資比重一直處于較低水平。
三、對策:適當提升第一產業比重,逐步降低第二產業比重,加大第三產業投資力度
1.適當提升第一產業投資比重,進一步促進農、牧業協調發展。由于第一產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又由于河南目前作為全國糧食主產區的重要定位,對第一產業合理投資的考量既要遵循產業發展一般規律,又要結合現階段特殊國情和省情。就河南目前第一產業投資比重而言,不能武斷地按照工業化中期階段第一產業產出比重持續下降的標準,大幅壓縮第一產業的投資空間,相反,應適當提升投資比例,并在今后一定時間內保持投資水平相對穩定,以保障第二產業從第一產業獲取充分的生產資料及人們正常生活的需要。
第一產業農、林、牧、漁業彼此間的緊密聯系,客觀要求該產業必須依賴內部各部門的全面發展,但并不意味著第一產業內部各部門的地位完全相等,事實上,農業具有比其他任何生產部門都重要的地位。當前,應適時調控畜牧業投資比重,防止畜牧產品市場供給及價格體系大幅波動損害養殖戶或消費者合法利益。同時,要強化農業的地位,提高農業投資比重。第一,加大農業投入力度,拓寬農用資金來源渠道。應逐步加強對農業投資的財政補貼,提高財政預算內資金用于農業的比重。要擴大農業貸款尤其是用于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改善農業生產條件貸款的規模。第二,優化農業投資結構,提高農業投資績效。在保證糧食生產的前提下,可結合市場需求,適當增加種植業中蔬菜、瓜果等經濟作物的投資比重。要重視農業科技投入,提倡科技興農。支持旅游觀光等新型農業發展,積極促進農業產業化,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和經濟效益。
2.逐步降低第二產業投資比重,積極調整工業內部投資結構。河南第二產業投資比重偏高,結果造成第二產業產出比重過大。2000年以來,第二產業產出比重基本呈上升趨勢,至2010年占比已經高達57.3%,幾乎相當于第三產業產出的兩倍。因而應遵循產業發展一般規律,結合河南當前產業結構、經濟結構調整方向及經濟持續穩定發展需要,適當控制第二產業投資增長速度,逐步降低其在三次產業中的投資占比,提高投資效益和質量。
對于第二產業內部工業投資結構不合理現象,應加以完善。第一,提升采礦業投資水平,增強生產能力,彌補供給缺口,同時限制低水平加工工業投資的增長,支持產業鏈長、高加工度的工業發展。第二,繼續加強基礎工業或基礎結構投資,要把基礎結構置于先行地位,實行優先發展。應適度提升石油、電力等能源工業重點項目的投資力度。基本原材料工業要以現有企業的改建、擴建為主,盡量少上項目,建設的重點應是增加品種,降低消耗,提高綜合利用。第三,推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增強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力度。進一步優化高新技術產業內部結構,實施產業創新發展工程,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生物、電子信息、新能源和新材料等戰略新興產業,彌補產業短板,培育支撐未來發展的先導產業,搶占產業發展制高點。
3.加大第三產業投資力度,合理配置產業內部投資資源。資金投資力度不足,是制約河南近年來第三產業快速發展的重要障礙。事實上,正是由于資金“瓶頸”問題,第三產業面臨諸多不利因素:發展相對滯后,龍頭企業、高端產業和新興業態都沒有得到很好培育;市場結構單一,多數消費市場、銷地市場和終端市場輻射功能很弱;產業關聯度低,沒有形成內部循環鏈條。因而當前化解矛盾、破除不利因素的有效途徑應當是加大第三產業投資力度,合理配置產業內部投資資源。
第一,要充分運用市場機制,增強政府投資的引導作用和啟動效益,廣開融資渠道,建立以政府投入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民間資本和境外投資共同參與的多元化投融資機制,為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提供可靠的資金支持。第二,平衡產業內部投資資源,適度控制房地產業投資力度,引導資金積極向教育、科技、社會保障等外溢效應顯著領域,向信息咨詢、社會服務、金融保險等新興行業,向現代物流業、商務等為代表的生產性服務業流入,逐步促進第三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第三,降低門檻,加快第三產業市場化、產業化、社會化進程。政府部門要放寬市場準入,加快推進服務領域的產業化進程,逐步使第三產業的發展轉到充分運用市場機制、以產業化經營為主的軌道上來。
(收稿日期:2012—09—08責任編輯:垠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