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無錫錫山區安鎮實驗小學要求學生集體購買iPad 2。校方稱,此舉是為了更好地開展數字化教育,并以告家長書的形式征求家長是否愿意購買iPad 2作為教學輔助用具的意見,購買與否全憑家長自愿。此事一經媒體報道,立即引發熱議。支持者大多認為將iPad 2引入校園,能提高課堂的現代化程度,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課堂效率。批評者則尖銳地指出此舉會使小學生患上“技術依賴癥”,易使其沉迷游戲,不利于用眼衛生,會形成攀比風氣……甚至有人懷疑校方的目的是為了斂財。
我們相信學校引入IPad 2的初衷是出于好意。作為一款全球公認的高檔電子產品,iPad 2性能的優越性勿需多談。現代化信息設備的更新換代,的確能推動數字化教育的發展,這大概就是學校引入iPad 2的主要目的。也就是說,學校期望通過此舉提升學校教育的數字化教育程度,進而推動教學質量的提高。那么,這樣一件“好事”為什么會遭到各方的批評呢?其實,這正是因為學校僅僅考慮了引入iPad 2“所謂好的一面”,而沒有考慮引入iPad 2可能產生的負面因素。
就引入iPad 2而言,首先應考慮配置成本的問題。購買一臺iPad 2 動輒需要三四千元,對普通的工薪家庭來說這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就算是在其發源地美國,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人手一臺。把iPad 2作為一種普及的教學輔助用具,顯然超出多數家長的經濟承受能力。其次,應該考慮現階段將iPad 2引入小學課堂是不是非常必要。無錫錫山區安鎮實驗小學的校長認為,iPad 2的“實時鏡像分享功能”非常棒,能夠讓學生分享學習的過程。仔細想一想,分享學習過程,傳統的黑板演示是不是也能做到?現有的多媒體設備是不是也能做到?答案是“可以”,效果也不會比用iPad 2差多少。在現階段用高成本引入iPad 2,其“性價比”不高。再次,還應該考慮用iPad 2輔助學習是否適合其使用者。在這里,要使用iPad 2的是小學生。小學生的身心發育還不夠完善,自控力較差,所以,家長們才會擔心iPad 2易使孩子沉迷游戲,產生攀比心理,會傷害孩子的視力……對大部分小學生來說,選擇高檔電子產品iPad 2作為學習用品是不太合適的。如果是某大學建議計算機系的大學生集體購買iPad 2,反對的聲音可能會小得多。
小學引進iPad 2事件應引起我們教育工作者深思。僅懷抱美好的愿望,不經過深思熟慮、反復論證,貿然超前推行一項教學改革,可能會事與愿違。我們應該反思,當前我們在推動教育改革的過程中是不是也存在著類似的浮躁和冒進的行為呢?小學引進iPad 2的這項舉措是具象的,看得見、摸得著,家長、社會人士對該事件能夠迅速做出反應,社會輿論對學校的下一步行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但如果換成某種教學方式的引進、教學模式的推廣呢?其效果的顯現是慢性的、長期的,不是立竿見影,而能夠當即提出改進意見的人就不見得有很多了。因此,我們在引進某種教育資源、進行某項教學改革之前,應該根據本地、本校的教育實際情況,遵循教育規律,考慮得更加全面一些,嚴密論證,正確選擇,分層次、分階段地實施,循序漸進,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教育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