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語文教學 有效對話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08A-0006-01
教學的本質是對話,有效的對話是高效課堂的重要保證。在實施教學對話的過程中,不少教師對“對話”的實質認識不清,出現“盲從”或“機械”的現象,教學效果難如人意。課堂教學中如何實施有效“對話”?筆者認為,有效“對話”貴在“四精”。
一、目標指向要“精當”
對話是為教學服務的,有什么樣的教學目標,就有什么樣的對話目標。無論采用什么樣的“對話”話題和形式,實施對話的目標指向都一定要“精當”。
所謂“精當”,就是教師所設置的對話目標一定要考慮如下因素:一要充分體現本篇課文所承載的教學目標,這是實施對話的出發(fā)點和歸宿。二要充分考慮到對話的本質特點,把預設和生成有機統(tǒng)一起來,既保證知識、情感、價值觀的三維基本目標的順利達成,又充分考慮對話靈動的生成性。教師要不斷恰當地調整和充實新的目標,要讓對話富有生命的活力和激情,有“新的意外的收獲”,使學生認知發(fā)展。
二、話題選擇要“精練”
一節(jié)課是一個生命的有機體,必須有“中心話題”這個靈魂作主導。教師對“中心話題”的選擇一定要做到“精練”,切不可過多、過碎、過雜,不僅要充分體現教學的中心目標,而且要把握學生的認知心理特點,要在文本的靈魂處和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內找到切入點。
可以從文題入手選擇話題,如學習《最佳路徑》,設計的“中心話題”是:“最佳路徑”是誰設計的?為什么他設計的路徑是“最佳路徑”?可以從文本的主旨入手選擇話題,如學習《愛因斯坦和小女孩》,設計的“中心話題”是:愛因斯坦是不是“最偉大的人”呢?請認真地讀課文,說說理由。可以從課文的內容入手選擇話題,如學習《三顧茅廬》,設計的“中心話題”是:劉備是怎么樣去拜訪諸葛亮的?他三顧茅廬到底值不值得呢?
總之,選擇的“中心話題”一定要凝煉教學的中心目標,留給學生思考的余地和智慧生成的空間,既能滿足學生的“探奇”心理需求,又能實現“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愿望,為實施師生有效的對話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點撥引導要“精巧”
有了對話的“中心話題”,并不等同于有了“成功的課堂”。如何引入話題,如何呈現話題,如何組織、引導、點撥話題的討論,對教師教學藝術是一種極其重要的考驗。在組織對話時,教師需要準確把握時機,適時點撥,在“精巧”上下功夫,烘托氣氛,引起共鳴。
一位教師在組織學習《愛因斯坦和小女孩》時進行如下引導點撥。
師:小女孩和愛因斯坦第一次相遇時,愛因斯坦給了她什么樣的印象?認真讀讀這一部分,說說你的看法。
(話題指向明晰,學生通過認真讀課文和思考討論,很快得出了結論:不修邊幅、衣衫不整、顯得很搞笑。)
師:而小女孩父親心中的愛因斯坦又是怎樣的?(出示句子,指導學生讀出興奮之情。)
師:那么,愛因斯坦到底偉大不偉大呢?請同學們認真地默讀課文,劃一劃關鍵的語句,在旁邊寫一寫自己的看法。
(學生按照老師的要求靜心地讀書思考。)
師:認為愛因斯坦不偉大的同學請先發(fā)言。
(一些學生發(fā)言時,班級中絕大部分學生紛紛舉手表示不同意見。教師及時維持了對話的秩序,讓這部分學生把理由說完,再進行下一環(huán)節(jié)。)
師:認為愛因斯坦偉大的同學請舉手?請你們說說他到底偉大在哪里?
(師生對話交流的過程中,教師點撥學生抓文中關鍵的詞句體會,并在此基礎上適時板書:潛心科學研究、不拘生活小節(jié)、有童心、關愛孩子。)
師:還有不同意見嗎?
(學生在上一環(huán)節(jié)中,已經充分體會到:愛因斯坦之所以平時不修邊幅、衣衫不整,是因為他潛心科學研究、不拘生活小節(jié)的結果,均表示沒有不同意見。)
……
在整個對話的過程中,教師巧妙地鋪設,抓住了“愛因斯坦到底偉大不偉大?”這一中心話題,在學生思想的矛盾處、困惑處創(chuàng)設對話的情境,精巧地利用學生理解的差異和分歧,因勢利導,引導爭鳴。同時抓住了文中關鍵的詞句,適時引導,巧妙點撥,引導學生在有感情的讀、思、議、悟中,產生強烈的思維碰撞,深化了對人物品質的認識,提高了對話的質量。
四、突出主體要“精心”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當然也是課堂教學中“對話”的主人。在實施對話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把學生放在主要的位置,要“精心”地處理好師生的關系,切不可越俎代庖。
因此,教師一定要以民主平等的心態(tài)參與教學對話,想方設法把機會留給學生,尤其要讓學生自己能說的自己說,自己能做的自己做,自己能寫的自己寫,自己能解決的自己解決。教師還要有一顆寬容仁愛之心,要敢于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善于接受學生個性化表達,允許學生出錯,認識到出錯的地方往往是最易產生智慧生成的地方。這樣,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充分地體現。
(責編 黃鴻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