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小學數學 “轉化”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08A-0026-01
“解決問題的策略——轉化”是蘇教版六下新增的數學內容。縱觀此前的諸多課例,無不緊緊圍繞“策略”,重點定位于“轉化”方法的傳授。雖然整堂課充滿了數學思維的身影,但似乎缺少了數學課堂應有的生活氣息,違背了“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更反饋于生活”的初衷,導致數學課堂完全成為了單純、無聊的題海演練,影響了學生良好思維素質的發展、提高,強調解決的策略多樣化。”(引自數學新課標)所以,我們應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讓學生通過學習感知轉化無處不在,感悟轉化的價值魅力。基于以上的思路,我結合日常的數學教學,從以下四個方面對此進行了思考、探索、實踐——
一、游戲導入,預設“轉化”
游戲是學生的天性,是他們的最愛。學生在游戲時,有自己獨特的思維方法,有著自己的奇思妙想。他們的情感、認知、思維、能力均能在游戲活動中得到有效激發、發展、提升,為其終身健康、快樂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在新授“解決問題的策略——轉化”時,我引入了游戲的教學方法,給每一個學習小組分發了100根塑料小棒,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數出92根小棒,看誰數得又對又快。聽完我的要求,同學們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只待一聲令下。“預備——開始!”隨著我的一聲令下,許多同學便眼疾手快地數了起來……“老師,我數好了!”“我也數好了!”……我剛剛語畢,近一半的同學舉起小手向我示意他們完成任務了。一些還在爭分奪秒數棒的同學驚訝地抬起頭來,“咦,他們怎么數得這么快?”明亮的眼睛里充滿了疑惑。“老師,在100根塑料小棒里取出8根,剩下的就是92根了。”機靈鬼小明搶著答道。“噢——對啊。”剛剛數小棒的同學恍然大悟。游戲策略的使用,使學生發現應用轉化策略思考、解決問題更為簡單、實用、準確。這激發了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使他們對接下來的轉化方法的學習更充滿期待。
二、觀察比較,感知“轉化”
學生通過觀察、比較能發現數學題目中眾多的數學信息。經過畫一畫、數一數、移一移、轉一轉等多種操作活動,他們就能發現轉化的奧秘所在,較好地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如在教學例1時,我們可以先讓學生仔細觀察題目中的2個圖形,獨立思考怎樣比較這2個圖形的面積?復雜的、不規則的圖形的面積比較,更容易使學生的認知產生沖突,他們更愿意投入到數學思索之中。聯系以往的數學知識,學生很容易想出應用數方格的策略來解決問題。再經老師的啟發、指點,他們就能想到轉化的策略:將2個圖形分別轉化成長方形,再比較他們的面積大小,就容易、簡單多了。在這一系列的觀察、比較的數學活動中,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使他們對圖形的具體轉化方法有了清楚、明晰的認識,還讓他們明白了轉化是一種常見的、極其重要的解決問題的好策略。
三、回顧舉例,體驗“轉化”
一般而言,當學生學習應用轉化的策略去解決問題時,我們還應利用充足的時間去引導、指點學生完整地回顧解決問題的全過程,回顧以前用轉化的策略還解決了哪些數學問題,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體驗轉化策略的好處,逐漸增強策略意識。如引導學生回顧小數計算學習時,把小數計算轉化為整數計算;教學長方形、正方形面積時,是把文字轉化為圖形來理解、分析的;幾何平面圖形教學中,我們又把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轉化為長方形與平行四邊形……這樣的學習安排,既讓學生從策略的角度進一步體會了新舊知識的聯系,又讓他們知道怎樣應用轉化去化繁為簡、化未知為已知。
四、解決問題,運用“轉化”
在運用“轉化”的策略解決數學、生活中的問題時,我們要引導學生善于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靈活地去分析、解決問題。如練習例1后的“試一試”時,對于單純計算++=( ),學生普遍感到較有難度,步驟繁瑣,計算易出錯。而轉變思路,利用題目提供的正方形圖案,引導學生把數的計算轉化為圖形問題則容易發現其中的聯系,解答就輕松、簡單多了。同樣的道理,我們還可以指導學生運用“轉化”的策略去解決空間與圖形領域、數與代數領域、生活領域諸多的數學問題,讓學生在不斷地運用、鞏固中強化中對“轉化”策略的理解、感悟,提升他們對“轉化”策略的認同感。
學生運用“轉化”策略的良好習慣形成,非一日所能。需要我們長期引導、精心培養。唯有如此,學生體會諸多策略的過程,并提煉其方法,理解其精髓,才能更好地為學習和生活服務。
(責編 羅永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