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校長 教學工作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08A-0041-01
教學工作是實現教育目標、培養合格人才的主要途徑,校長有責任抓好教學工作。那么,校長應該如何抓好教學工作呢?在此,筆者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把教學工作擺在第一位
學校工作千頭萬緒,在諸多工作中,校長應把教學工作擺在第一位,要正確處理抓教學工作與抓其他工作的矛盾。筆者曾經讀過一篇文章,文中有一位新上任的校長,在管理學校的過程中,他怕下屬部門負責人“捅婁子”,于是事無巨細,事必躬親。學校各項工作像無數條繩索系在這位校長身上,不管拉動哪一根繩子都牽動著校長。很明顯,這位校長如此履行職責是不值得仿效的。在這樣的工作狀態下,是不可能抓好教學工作的。在實際工作中,筆者擺正自己和班子成員的關系,把事情分給不同的人、不同層次的人去做,抓大放小,抓主要工作,同時,努力調動全體教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揮集體的智慧。筆者還努力與上級、下級進行有效溝通。校內與校外、上級與下級各方面的關系融洽了,工作阻力小了,工作效率就會提高……這樣,使筆者能騰出更多的時間來抓教學中心工作。
二、狠抓課堂教學
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你想成為一名好校長,那你首先就得努力成為一個好教師,一個好教學專家和好的教育家。”身為校長,不僅要具備優秀教師的一切素養,而且還應具備比一般優秀教師高出一籌的素質,成為“師者之師”。因此,校長應該“到課堂中去”,進入教學工作的主陣地,研究教學,指導教學,狠抓課堂教學。校長應堅持上課、聽課、評課。
1.上課。校長應該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究課堂教學上,要堅持上課。只有先成為教學上的權威,才能成為權威的領導。校長只有堅持上課,才能從教學實踐中獲取改革的動力。
2.聽課。在聽課的過程中,校長能發現問題,找出教學中的薄弱環節,從而促進教師不斷改進課堂教學;能發現先進典型,發現教師的閃光點,并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能增進校長與教師之間的情感交流。筆者經常通過深入課堂來評價教師的教學工作,每學期堅持聽課40節以上。通過聽課,我對教師的教育教學情況心中有底,有利于知人善用;通過聽課,我與教師溝通了思想,結下了友誼;通過聽課,我掌握了學生的學習情況,知道了他們的需求和感受。
3.評課。評課的過程,既是校長與教師共同探討和研究教學方法的機會,也是校長指導教學、培訓教師的課堂。評課應該講究方法。我校采用“2+2”的評課方式,每位聽課者都必須對本節課進行點評,說出兩個優點和兩個缺點,在這個過程中共同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三、重視教育科研
校長還應該重視教育科研工作。為了提高科研實效,我校立足于課堂,把課堂作為教研的主陣地。以校本培訓帶動校本教研為提高教師綜合素質的切入點,以研究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為根本目的,對教學行動進行研究,以研究促行動。主要做法是:
1.組織教研活動,開展合作交流。學校分學科按年級成立教研組,教研活動按以下步驟開展:定出主講人—集體備課—上研討課(展示課)—同年級仿上。組內成員輪流執教,使每一位教師都真正成為活動的主人,都得到鍛煉和幫助,促進教師之間資源共享。學校還經常承辦鎮研討課活動,與鎮內外學校開展教研活動,鼓勵教師積極參加各級各類優質課比賽。
2.積極培養年輕的骨干教師。優質課重在推出新秀,在各級各類優質課比賽中,我們選派不同的教師參加,我們不單單是注重結果,更注重過程。比賽中曾經獲取同級榮譽的教師,第二次比賽不再參加,而是指導新人,使每一位教師都能有參與的機會。經過培訓,近幾年來學校涌現出許多新秀,他們以極大的熱情積極參與到課改中。
3.鼓勵教師撰寫論文和教學反思。具體做法是:(1)通過研討會、總結會、交流會等形式,調動教師參與撰寫論文和教學反思的積極性。(2)指導教師從課堂教學片斷中截取素材,記錄成功和失敗之處,作為論文和反思的典型材料。(3)要求教師堅持每天或每周撰寫教學反思,每學期組織交流活動。(4)要求教師每年至少撰寫1篇論文,每學期組織交流評比活動。
總之,校長應該將教學工作擺在第一位,花大力氣抓好教學工作。
(責編 雷 靖)